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名单:
容国团(1959年世乒赛)
徐寅生(1961年世乒赛)
李富荣(1961年世乒赛)
王传耀(1961年世乒赛)
庄则栋(1961年世乒赛)
邱钟惠(1961年世乒赛)
张燮林(1963年世乒赛)
王家声(1963年世乒赛)
王志良(1963年世乒赛)
周兰荪(1965年世乒赛)
林慧卿(1965年世乒赛)
郑敏之(1965年世乒赛)
李赫男(1965年世乒赛)
梁丽珍(1965年世乒赛)
梁戈亮(1971年世乒赛)
李景光(1971年世乒赛)
郗恩庭(1971年世乒赛)
胡玉兰(1973年世乒赛)
李莉(1973年世乒赛)
许绍发(1975年世乒赛)
陆元盛(1975年世乒赛)
李振恃(1975年世乒赛)
葛新爱(1975年世乒赛)
张立(1975年世乒赛)
郑怀颖(1975年世乒赛)
郭跃华(1977年世乒赛)
黄亮(1977年世乒赛)
王俊(1977年世乒赛)
张德英(1977年世乒赛)
杨莹(1977年世乒赛)
朱香云(1977年世乒赛)
曹燕华(1979年世乒赛)
蔡振华(1981年世乒赛)
施之皓(1981年世乒赛)
谢赛克(1981年世乒赛)
王会元(1981年世乒赛)
童玲(1981年世乒赛)
黄俊群(1981年世乒赛)
齐宝香(1981年世乒赛)
江嘉良(1983年世乒赛)
范长茂(1983年世乒赛)
戴丽丽(1983年世乒赛)
耿丽娟(1983年世乒赛)
倪夏莲(1983年世乒赛)
沈剑萍(1983年世乒赛)
陈龙灿(1985年世乒赛)
陈新华(1985年世乒赛)
何智丽(1985年世乒赛)
韦晴光(1987年世乒赛)
滕义(1987年世乒赛)
王浩(1987年世乒赛)
惠钧(1987年世乒赛)
陈静(1987年世乒赛)
焦志敏(1987年世乒赛)
李惠芬(1987年世乒赛)
邓亚萍(1989年世乒赛)
乔红(1989年世乒赛)
陈子荷(1989年世乒赛)
胡小新(1989年世乒赛)
马文革(1989年世界杯单打)
高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
王涛(1991年世乒赛)
刘伟(1991年世乒赛)
谢超杰(1991年世界杯团体)
张雷(1991年世界杯团体)
吕林(1992年奥运会)
乔云萍(1993年世乒赛)
刘国梁(1994年世界杯团体)
丁松(1994年世界杯团体)
秦志戬(1994年世界杯团体)
林志刚(1994年世界杯团体)
孔令辉(1995年世乒赛)
杨影(1995世界杯团体)
王楠(1997年世乒赛)
李菊(1997年世乒赛)
邬娜(1997年世乒赛)
王晨(1997年世乒赛)
马琳(1999年世乒赛)
张莹莹(1999年世乒赛)
张怡宁(2000年世乒赛)
孙晋(2000年世乒赛)
王辉(2000年世乒赛)
王励勤(2000年奥运会)
阎森(2000年奥运会)
刘国正(2001年世乒赛)
牛剑锋(2004年世乒赛)
郭跃(2004年世乒赛)
王皓(2004年世乒赛)
陈玘(2004年奥运会)
郭焱(2006年世乒赛)
李晓霞(2006年世乒赛)
马龙(2006年世乒赛)
李平(2009年世乒赛)
曹臻(2009年世乒赛)
刘诗雯(2009年世界杯)
丁宁(2009年世界杯团体)
张继科(2009年世界杯团体)
许昕(2009年世界杯团体)
邱贻可(2009年世界杯团体)
郝帅(2010年世界杯团体)
张超(2011年世乒赛混双)
范瑛(2011年世界杯团体)
常晨晨(2013年世界杯团体)
武杨(2013年世界杯团体)
樊振东(2014年世乒赛)
朱雨玲(2014年世乒赛)
陈梦(2014年世乒赛)
方博(2015年世界杯团体)
王曼昱(2018年世界杯团体)
陈幸同(2018年世界杯团体)
林高远(2018年世界杯团体)
于子洋(2018年世界杯团体)
王楚钦(2018年世锦赛团体)
是因为他力大无穷。可能是在打比赛的时候太过于投入,所以把地板给踹破了。这也让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地板小王子的称号。
乒乓球冠军郭跃华和他的妻子沈雁婚姻状态美好,目前他担任福建省乒乓球队总教练和厦门市乒乓球协会会长,同时兼任国家乒乓球队专家组顾问。
乒乓球竞赛规则,内容为除国际乒联手册的第二章乒乓球比赛规则、第三章国际竞赛规程、第四章世界级比赛和奥运会比赛规程之外,根据国际乒联的更改,撤销了上一版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将《世界级比赛及国际乒批准的比赛——竞赛官员指南》和《国际公开锦标赛建议》另列。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自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o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中国香港及***等地区亦同。1926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次国际乒乓球赛,共有9个国家的64名男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同年12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把在伦敦举行的欧洲锦标赛命名为之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提起郭跃华这个名字,他可是当年叱咤乒乓的顶尖高手。老球迷应该有所了解,他刚开始也是左推右攻的直拍正胶快攻打法,后来在乒坛前辈的指点下,把正胶改为反胶,在结合快攻优势的前提下,他借鉴并学习了日本的弧圈球技术,最终形成了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再加上他独树一帜的高抛发球和灵活的跑动能力,郭跃华成为当年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球员之一。
说起郭跃华的夺冠历史,可以说充满戏剧性。在1977年第34届世锦赛单打比赛中,郭跃华过关斩将晋级决赛,可惜不敌生胶打法的日本老将河野满屈居亚军,1979年第35届世锦赛,郭跃华在男单决赛又输日本新秀小野诚治,继上届世锦赛又获亚军。两届世锦赛,两次输给日本选手,对他的打击还是肉眼可见的。
郭跃华的标志高抛发球接抢攻技术,一气呵成。
不过,很快他做出调整,努力训练提升本领。1980年,郭跃华获得之一届男子乒乓球世界杯单打冠军,这个冠军极具历史意义,大大提升了他的自信心,郭跃华乘胜追击,在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他连克国乒两大劲敌克兰帕尔和舒尔贝克,跟蔡振华会师决赛,并最终击败队友之一次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
在1983年第37届世乒赛单打比赛中,击败队友陈新华和江嘉良闯进决赛,再次跟队友蔡振华上演龙虎斗,并最终笑到了最后。至此,郭跃华蝉联了世锦赛男单冠军。在当年的世锦赛混双比赛中,郭跃华与队友倪夏莲搭档,一路高歌猛进获得混双冠军。
郭跃华在比赛中战胜队友蔡振华
值得一提的是,郭跃华还获得了1982年男子乒乓球世界杯单打冠军。这位乒乓名将成为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乒坛的佼佼者。
国内比赛,他多次闯进单打决赛,并取得三冠五亚的好成绩。国际比赛,他四次参加世乒赛,三次参加世界杯,获得四冠两亚一季的成就。郭跃华多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以及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郭跃华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自然会成为很多人崇拜和钦佩的偶像。当年的瓦尔德内尔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您最佩服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谁?”老瓦非常干脆的说到:“郭跃华!”两人虽然在后来的比赛有过交手,但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球员,输赢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的惺惺相惜。
很多球迷或许有遗憾,郭跃华为何没有成为大满贯得主呢?原因很简单,他1983年就退役了,那个时候乒乓球还没有成为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不过从1980年到1983年,四年时间勇夺7冠(单打项目),这样的成就即使放到今天看,能做到的运动员屈指可数,不愧是一代乒乓名将!
郭跃华的花式乒乓深受广大球迷喜爱
生于1956年的郭跃华已经年过六旬,如今他致力于推广快乐花式乒乓球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欢这项运动。国乒风云人物史上必然会留下您浓彩重抹的一笔!致敬乒坛老前辈!
郭跃华深入一线,教年轻小朋友学打乒乓球
分享乒乓人物资讯,我是体坛万晓生,期待大家的点赞和关注。让我们一起重温国球历史,了解那些有意思的人和事,一起为国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