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没有加入美国籍。郎平作为中国体育巨星她虽然在美国女排执教3年,但是始终不愿意加入美国的国籍,在2008年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女排之后,郎平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毅然辞职回国了,所以说郎平自始至终都没有加入美国国籍。郎平在中国女排危难之际,毅然选择回国挑起重担。
郎平职业生涯
郎平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和其他队员一起实现“五连冠”,塑造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激励了各行各业人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不懈奋斗。在1990年和1995年,2次在中国女排需要时执教,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2008年带领美国队战胜中国队,成为亚军,这对中国队和郎平而言都很痛苦。
郎平回来了,将孩子托付给她的父亲,开始了执教中国队的生涯。2104-至今夺得了3次世界冠军,在2019年国庆前夕,还用11连胜夺冠致敬祖国,让无数球迷倍感骄傲。这就是我们的铁榔头,这就是我们的郎教练。陈可辛导演了一个电影《夺冠》,就是介绍她的。大家喜欢郎平教练吗?
郎平是我国著名女排运动员,在她的球员时代,郎平被称为铁榔头,是女排的主力队员,为中国女排赢得了许多荣誉。退役之后,郎平又担任了女排主教练的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离开了中国一段时间,与丈夫到美国生活,后来又回国担任主教练。
其实国内很多知名人物的国籍都存在争议,他们的孩子甚至是本人都已经加入了美国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国籍,他们几乎都不敢公开谈论这个问题。而郎平对于女儿国籍的问题给出了正面回应,她直截了当的说,当初与丈夫离婚,自己回国发展,女儿跟前夫留在了美国生活,既然留在美国,当然是加入美国国籍更加方便一些。郎平的回答一点毛病也没有,朴实简单的道理,谁都能够明白。
值得一提的是,郎平本人从来没有放弃过中国国籍,一直到今天,她都是中国国籍。当初郎平为了在美国治疗伤病,不得不找一份工作,曾经也担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引来了不少国人的批评,但是随着当年事件的更加透明,郎平得到了大众的理解。如今郎平正带领中国女排备战东京奥运会,继续为中国女排做着贡献。近期中国女排在郎平的指导下也进一步地补强阵容,相信她们一定能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创佳绩。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记者问及“您的女儿为什么是美国国籍?”郎平极为平和的回答到“当初离婚后我选择回国任教,那时白浪很小,为了更加方便的生活加入了美国籍”对此回答记者也是哑口无言。
女排领军人物郎平
中国女排,是中国的骄傲。在中国女排史上,曾先后出现过非常多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我们的主人公,是女排更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有关于郎平的排球生涯,相比不用做过多介绍。她是中国女排史上更优秀的队员之一,她曾帮助中国女排登顶洛杉矶奥运会。郎平,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离开排球赛场后,郎平转型成为排球教练。事实上,她在教练领域所获得的成就比起运动员时期,毫不相让。值得一提的是,郎平曾率领美国女排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亚军。
身为中国女排更优秀的队员,身为中国女排的传奇教练,郎平却前往海外执教,这在国内曾引起不少争议。实际上,前往海外执教,也并非郎平初心。只是,受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郎平不得不前往美国接受治疗。
再者,国内外体育事业体制有很大的差异,郎平赴美,真的是无奈之举。虽说曾受到美国多次邀请,虽说她曾帮助美国女排打出出色的表现,但郎平始终没有想过更换国籍,她一直是中国国籍,是中国人。回过头来看,郎平并没有错。带领美国队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这更说明了她的执教能力。在中国女排处于低谷期时,郎平回来了。她重新拿起教鞭,帮助中国女排重返巅峰。
记者问郎平:女儿为何要加入美国籍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郎平却被某不怀好意的记者质问道:为什么将自己的女儿入了美国籍?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恐怕都会感到很难回答。但是郎平对此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
她坦言到,自己在生孩子之前早就已经去了美国生活,那么后期自己也回到了中国执教,对于中国女排,自己还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然而为什么女儿加入了美国籍,这其实是个无可厚非的问题,女儿在当时的情况下,加入美国籍在哪一个层面来说都要更加方便一些,郎平这样平静的回答也让记者无言以对。
总结:
其实对于这样不怀好意的问题还是少提的为好,未免给人感觉太咄咄逼人。无论自己是中国籍还是美国籍,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足够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想法要求任何一个人,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出过国,但是他们当中也不乏很多崇洋 *** 的人,总是在想:月亮都是外国的圆。有这样想法的人真的大有人在,难道不是这样吗?
郎平为中国排球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许多网友都难以接受郎平女儿白浪是美籍华人的事实,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位记者突然不怀好意质问郎平:“为何你女儿是美国籍”,面对记者的质问,郎平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平静但又霸气表示自己在美国离婚,而女儿也是在美国出生,而当时国家队女排遇到了困难,就义无反顾的投奔到母亲的怀抱。
由于常年在外带队打比赛,自然会没什么时间陪女儿,女儿就随前夫白帆共同生活。白浪从小跟随父亲在美国生活,加入美国籍更加方便,并没有什么不妥。听到郎平的回答后,记者也无从反驳。
郎平为中国的排球事业的贡献
郎平是中国排球史乃至世界排球史上最伟大的巨星之一,我们都知道,郎平为中国的排球事业贡献了一生的心血!郎平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许因为上天注定她要打排球,所以她的身高比身边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出不少。同时,她的运动能力从小就非常强悍,而且她最喜欢的也是排球。后来,郎平成功的把自己的爱好转换成了自己的职业。她年在龄尚小的时候,就被国家队征召,并成了国家队重点培养的选手。
虽然郎平的排球生涯非常短暂的,但是郎平在荣誉方面绝对算是常胜将军。郎平之一次证明自己是在1981年,那时她带领实力并不十分强悍的中国队,一举夺得了排球世界杯的冠军。随后,她趁热打铁,带队冲击世锦赛,再次夺冠。紧接着,郎平带领着中国女排一鼓作气,勇夺奥运会金牌。当时的郎平也被评为更佳球员。你可能很难想象,称赞郎平最多的,不是国内的媒体,而是国外的媒体。
外媒称郎平是世界最顶尖的排球选手之一,在国外很多人都是郎平的粉丝,粉丝称呼郎平为铁榔头,这代表着郎平进攻犀利,防守稳固的特点。郎平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辉煌,但是并非一帆风顺。郎平在职业生涯的晚期,因为频繁受伤,最终她无奈选择离开赛场。当时,国内更流行的就是出国深造,郎平也随大流去了美国,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随后,郎平又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成了一名排球教练。
记者问郎平,你女儿为什么加入美国籍
后来中国女排经历过低谷后,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这时,排协力邀郎平回来执教。郎平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女排赢得了世界冠军,再度返回了世界之巅。至此也奠定了郎平世界女排最强教练的位置。郎平为中国女排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很多人根本不看这一点,反而是揪着郎平女儿的美国国籍问题,疯狂抹黑郎平。有一次在发布会上,记者追问郎平,为什么让自己的女儿加入美国国籍而不是中国国籍?
她的回答令记者哑口无声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给郎平挖了一个巨大的陷阱。但是,郎平没有慌张,她非常霸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出生没多久,自己就回到了中国执教,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女儿,女儿只能跟她的父亲一起在美国过日子。那么,为了日常生活更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郎平的这一番话,让记者哑口无言。郎平为我国的排球事业,可以说是鞠躬尽瘁,让我们一起祝福郎平在未来的生活能够越过越好!
从前郎平忙于事业,白浪则一直跟着父亲生活。为了弥补多年来缺失的母爱,郎平自然会选择留在美国照顾女儿。如今的她只想和王育成(二婚丈夫)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想被外界打扰,这才选择了洛杉矶。
最后,郎平的姐姐、姐夫也都在美国,郎平和他们也算有个照应。这是从亲情的角度出发,也是合情合理。当然了,那里肯定也有别的优点,只是我们无从知晓。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郎平也不例外。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还是保持尊重吧。
中国女排已经不仅是一个 体育 项目,更代表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为此身体力行地践行,并传承着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女排姑娘们依然将女排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了世界杯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
自此之后,一直到1986年,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之一个“五连冠”。
当时的周晓兰可以说是中国 历史 上拦网能力最强的运动员,不仅如此,她也是后来将女排从低谷中拯救出来的贵人。
因为就是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将郎平请回国内担任女排的总教练,如果说郎平是成就女排的超级英雄,那她就是一个幕后英雄。
年轻的周晓兰是女排队伍中最漂亮的姑娘,她曾与金鸡奖更佳女主角龚雪一起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她是女排队伍中最成功的运动员,38岁便出任中国国家 体育 运动委员会球类副司长;她也是女排队伍中最有个性的女子,39岁毅然辞去职务,为爱远赴美国,定居异国他乡。
这样一位有个性的传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让她在事业高峰期,放弃名利远赴他国?
周晓兰,1957年在江苏南京出生,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60年代,周晓兰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西北地区振兴工业。于是,年仅三岁的周晓兰便被送到了上海的外婆家,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她在外婆家也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周晓兰9岁那年,父母担心她因无人管教而荒废学业,便将周晓兰带到身边照顾。从此,周晓兰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逐渐成长,而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她坚毅的品格。
周晓兰在父母的身边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快乐的日子只过了4年。
1970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波及到了周晓兰一家,周晓兰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山西古交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在这里,13岁的周晓兰开始了她艰难的生活。
乡村里的生活和城市里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里道路崎岖、房屋简陋、缺吃少穿,甚至连喝水,都需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周晓兰哪里干过挑水的活,于是她在之一次挑水的时候就摔了一跤。当时水洒了,手也磨破了,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哭着回家,而是默默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扭头又重新去挑水。
这时的周晓兰虽然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多,但却改变不了她骨子里只有13岁的事实,因此她的力气也不大,挑着两桶水回家的时候,难免会摇摇晃晃地,而且她还是走在崎岖的路上,路不稳,桶乱晃,这些都让一个小女孩前行艰难,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从不抱怨。
即使生活艰辛,周晓兰的父母也从未放弃她的教育。
当时的学校离周晓兰家有将近20里路,每一天,周晓兰都要翻过一座座山,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步行20里才能到学校。
有时遇到风雨天气,山路上满是泥泞,她便一走一滑,在大雨滂沱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学校走去。
一年四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总是一个人顶着烈阳、顶着风雪走在上学的路上。
在农村的艰辛岁月不仅使周晓兰的体魄愈发强壮,也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周晓兰还遇到了一件让她至今想起来还背后冒汗的险事。
这年冬天,天黑的很早,周晓兰放学时天已经有些黑了,就在这时,她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狼。
眼看再爬过一个山坡就要到村口了,在这四下无人的地方遇到狼,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周晓兰没有坐以待毙,她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一个山洞里。
她弓着身子躲在洞里,手里捏着一块石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瞪着眼睛看着外边,生怕野狼发现她的踪迹。
她就这样在山洞里站了很久,此时外边已经黑透了,忽然,她听到外边有脚步声,便大着胆子探出了身子往外看。路过的这个人是同村的大爷,一看到熟人,她顿时放下心来,咬着牙跑回了家。
推开家门,周晓兰便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急得直打转,这时她终于忍不住眼泪,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看到她平安回家家,母亲终于放下心来,母亲俩就这样站在院子里哭了很久。这也是周晓兰记忆中自己流眼泪最多的一次。
周晓兰进入体坛时已经16岁了,这在当时的体坛新人中,可以说很大龄了。 体育 训练一般要从小就打好根基,再经过十几年的练习才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那么此时已经16岁的周晓兰还能成为一名职业的运动员吗?
周晓兰成为运动员的机会出现得十分偶然。1973年,周晓兰在好友的怂恿下参加了太原市举办的运动会,当时的周晓兰个子整整高出了同龄人一头,站在一群女孩中非常出众,一下就吸引了当时太原市体校篮球队的教练。
但是,因为当时的篮球运动十分风靡,篮球队已经没有空余位置,周晓兰为了留下,只好来到了当时没有几个人的排球队。
周晓兰本来是抱着先留下来练习,然后再回到篮球队的心态进行训练的,可当周晓兰拿起排球的那一刻起,她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便再也没有想过换队的事。
16岁的周晓兰在一众队员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在枯燥且艰苦的训练中,很多女孩因为难以忍受训练的艰辛,而经常被累的大哭,但周晓兰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对排球运动更加感兴趣。
一提到排球,她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与斗志,这些训练与她在农村里经历的辛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经过了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周晓兰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从体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西省的女排队,周晓兰高兴极了,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国家女排的队员。
很幸运,又一个离国家女排运动员更近一步的机会出现了。1977年,首届青年排球世锦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国家队的教练来到各省市排球队,希望能从中挑选优秀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此次比赛。青年世锦赛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年龄不能超过20岁。
因此,当时不满20岁,身高182厘米的周晓兰引起了国家青年排球队教练的注意。经过层层选拔,周晓兰顺利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这意味着她将代表国家远赴巴西出征青年排球世锦赛。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青年队不负众望,夺下了世锦赛的亚军。周晓兰作为球队中的副攻手,表现亮眼,在比赛中彰显出了强大的实力,于是,这次比赛成为了她进入国家队的一个跳板。
很快,国家队女排教练便邀请周晓兰参加集训,国家队教练?集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她离加入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晓兰完全不敢相信,和教练再三确认后。她高兴地抱着教练又蹦又笑,大喊着:“我以后是国家队员了!”之后她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期待着早日进入国家队。
1977年,20岁的周晓兰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始集训。从开始接触排球到进入国家队,她只用了4年的时间,这样迅猛的上升速度,在当时其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很快,周晓兰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球技、敏锐的判断力、强健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刚一进队,周晓兰便成为了主力队员,她在比赛中冷静、睿智、果断,在训练中从不嫌苦,成为当时队友们极其佩服的人,当时队友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周晓兰在国家队是副攻手,也就是站在前排负责跳起来拦网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的人除了个子要高,弹跳力要好,还需要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判断力,而这些恰好是周晓兰的优势。
在赛场上,周晓兰的双眼像一匹狼一样盯着排球,缜密的防守让对手毫无可乘之机。
当时的女排国家队实力非常强,其中“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独臂将军”陈招娣等十二个女将,更是在排球战场上所向披靡。
1979年,中国女排首次冲出亚洲,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在这场比赛中周晓兰获得了个人“更佳表现奖”,自此,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开始了连胜。
当时的日本队号称亚洲最强队,而中国女排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是从战胜日本队开始的,这一次胜利对中国女排来说是突破性的,也是 历史 性的。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办,日本女排作为东道主,一进场便气势汹汹,仿佛对这次比赛的冠军势在必得,但是,中国女排的强势突围打破了他们的妄想。
中国女排在此次比赛中沉着冷静、平稳发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走到了决赛。甚至在对上日本队的时候,她们没有惧怕更没有退缩。
这次决赛战况非常激烈,最后一场比赛时,双方比分一直很胶着,最后时刻中国队甚至以14:15落后,眼看就要输掉比赛,周晓兰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分析场上的情况,最后成功连续拦网,为主攻手郎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机会。
女排姑娘们凭借着默契的配合,最终以17:15的比分打败了日本队,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之一个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运动热潮,学生们都自发走上街头大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色的郎平和周晓兰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之后,女排又连续获得了1982年的亚洲运动会女排金牌,1983年世界超级女排赛冠军,1984年第23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金牌。
“五连冠”的战绩,让中国女排走上了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对周晓兰来说,这个“五连冠”的获得历程充满了波折。
1982年世界杯夺冠后,那时的周晓兰还沉浸在获得冠军的喜悦中,可也正是在此时,处在巅峰期的她患上了阑尾炎,进行手术后不久,又因为肠胃炎而不得不住院修养。
时间对运动员来说是宝贵的,病痛的折磨让周晓兰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行训练。
这次生病使周晓兰元气大伤,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重新回到队伍训练之后,她一时难以适应,逐渐找不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看着年轻一代的队员逐渐成长起来,周晓兰陷入了深深的沮丧。
在教练和队员的鼓励下,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周晓兰重新从边缘队员打进了主力队伍,和队员一起参加了1982年9月的亚运会,并帮助队伍夺得了冠军。
亚运会之后,25岁的周晓兰由于身体原因退出了主力队伍,成为了一名替补队员。
这一次周晓兰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她深知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如年轻人,主动退位让贤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激励年轻一代。
1984年第十三届奥运会开始了,替补席上的周晓兰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奔跑、呐喊、拼搏,再难以抑制自己想要和她们并肩作战的想法。
她在场边助威,观察形势,为队友出谋划策。最终,女排姑娘们取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胜利的喜悦冲击着周晓兰的心脏,她多想再一次站在赛场上,她多想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冠军,但她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捧着奖杯无比的动容,霎时间眼泪夺眶而出。
队友们也都了解她的不舍,女排姑娘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女排姑娘们成为中国在世界展现形象的代表,女排精神也成为了时代精神。
周晓兰凭借着斐然的战绩和美丽的面容,和当时最红的演员龚雪登上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
之后的女排队员们也都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也为她们以后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1985年,28岁的周晓兰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并与前国家男子排球队队员,时任 *** 八一队教练的侯晓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久,周晓兰也到了退役的时候,但周晓兰没有放弃学习,她进入上海 体育 大学学习管理学,这为她之后坦荡的仕途提供了很大助力。
1988年,大学毕业的周晓兰很快便进入了国家体委,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排球相关工作。
周晓兰凭借着自己多年打排球的经验及在学校学习的管理经验,一上任便对国家队的排球管理体制展开了改革。
她不仅改进了训练模式、激励措施,还积极引进资金促进排球运动市场化,她的这些改革受到了 体育 总局的支持,并激励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很快,她的这些改革被推行到其他 体育 项目中。
她热爱排球、热爱运动也热爱她的事业。1994年,37岁周晓兰因为出众的能力,被破格提拔成了球类司的副司长,她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这使周晓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下定决心要为排球事业奋斗终生。
正当她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时候,女排却陷入了低谷期。
女排的老队员们逐渐退役,新队员不仅在实力上远远比不上当时全盛时期的老队员们,连精气神都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支队伍怎么可能取得佳绩呢?就这样,之后的几次比赛中,女排的成绩不断下滑,很长一段时间连决赛都进不去,国家女排似乎在失去了周晓兰等老一代女排健将后,昔日“五连冠”的荣光也已不复存在了。
当时女排承受着观众的不理解,也承受着 体育 总局给予的压力,对于曾经的老队员,周晓兰也很无奈。
她看着女排一直上不去的成绩,既痛心又着急,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老队友郎平回国担任教练。
作为昔日的队友,周晓兰对郎平的实力心知肚明,面对目前的困境,邀请郎平担任总教练,是提高女排成绩更好的办法。
但是,当时郎平是美国女排的教练,美国给予郎平的待遇是自己无法超越的,因此,她没有把握能邀请到郎平。
不过好在曾经的同队情谊还在,接到周晓兰的邀请后,一直惦记着祖国排球事业的郎平丝毫没有犹豫,当场便答应了周晓兰的邀请。
为了回国任教,郎平与美国队解约,由于合同还未到期,她还要赔偿给美国队很大一笔违约金,周晓兰承诺这笔钱由 体育 局支付。
但女排成绩的下滑,也给了周晓兰极大的压力,上级找了她不止一次谈话。
不久,在郎平回国后,周晓兰便递交了辞呈,她在副司长的职位上仅仅呆了八个月。她帮助郎平回到了国家队,自己却无法与她并肩作战,这成为了周晓兰一生的遗憾。
而郎平也没有辜负周晓兰的期望,带领着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得冠军,中国女排又一次迎来了辉煌时刻,但此时的周晓兰已经远赴美国。
辞职后的周晓兰随丈夫旅居美国,远离了国内的喧嚣。
到了美国之后,多支球队都想邀请周晓兰担任教练,但她都拒绝了。
多年 体育 训练留给周晓兰的,是一身伤病,现在的她只想好好调养身体,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休闲时光。
半年后,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国内 体育 界,也远离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排球。
周晓兰一家人这时也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于是,周晓兰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美国继续她平淡的生活。
在全家定居美国之后,周晓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上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
很快,她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好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远离了国内的人情世故和荣誉枷锁,过着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两个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她们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基因,在排球运动上很有天分。
但周晓兰只允许孩子们练球,绝不允许她们代表美国人参加比赛。虽然周晓兰定居国外,但她依然对祖国保留着深沉的热爱,这应该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态。
去到美国的周晓兰没有赴女排队员们每年都要聚一次的约定。2004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冠,***寻访老女排队员的踪迹,这一次,老女排们再一次聚齐了,唯独缺了当年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
2013年4月1日,老女排主力队员之一的陈招娣因病逝世,老女排队员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最遗憾的是,周晓兰依然没有露面,她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女排队员们都没有她的消息,包括因她回国的郎平。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定居美国的她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不过即便生活平淡幸福,她也一直难以放下自己心爱的排球,于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她总会去美国的福利机构教孩子们打球。
此时此刻,排球对她来说不再是事业,而是闲暇时的一个爱好。
许多人都说国家白培养了一个运动员,刚有成就便去了其他国家。但是,周晓兰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爱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排球事业。
如今的女排已经重新延续了当年的辉煌,她们不负众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从不畏惧,艰难的赢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女排在2019年拿下了第十次冠军,并让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周晓兰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少年时不惧磨难艰难成长,青年时为了热爱拼尽全力,中年时为了事业兢兢业业,老年后回归家庭享受天伦。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迷失,并时刻保持清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勇敢和魄力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