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转眼间张国荣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8年了。流年似水, 娱乐 圈的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只是早已没了当年那个柔情似水的 程蝶衣。 长歌当哭,当年他身边的小伙伴又有多少还在扼腕叹息。每年的4月1日,无数人依旧还会想念他。
放眼整个香港 娱乐 圈,能够同时在歌唱和影视圈取得辉煌成就的,张国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之一人。在这两大圈子中,受到张国荣影响,或者说得到过他提携的人后来大多都成了天王巨星,而在这些天王巨星的眼中,张国荣永远都是令他(她)们终身难忘的“哥哥”。
拍摄《倩女幽魂》时,徐克对王祖贤的演技颇为不满,认为她的走路仪态和说法方式都不太入戏,还让她去参加中国民间舞训练班学习。张国荣一看赶紧替她解围,他叼着香烟不紧不慢地给她建议,教她表演中的细节问题,让王祖贤很快找回了自信,也赢得了导演的赞赏。
虽然身高1米75的张国荣比1米77的王祖贤还要矮两公分,但在张国荣面前王祖贤还是如同小鸟依人般十分依赖这位大哥, 后来俩人十分熟悉之后王祖贤干脆就叫张国荣“哥哥”,张国荣也喜欢她这样称呼自己,于是大家就都跟着叫开了。
前两部《倩女幽魂》的主角都是张国荣和王祖贤,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第三部变成了王祖贤和梁朝伟。后来张国荣和王祖贤一同出席亚太影展时,张国荣在台上隔空控诉徐克:“王祖贤和梁朝伟有舌吻的镜头,为什么我那时没有呢?”王祖贤大笑说道:“说好了,第四部你回来,我们一起拍。”
可惜,《倩女幽魂》永远不会再有第四部,毕竟下面这张合影中的老戏骨很多都已不在 人世,没有他们的《倩女幽魂》,你觉得还有魂吗?
张国荣和梅艳芳同属一个经纪人,梅艳芳还没红时张国荣就主动邀请她到自己演唱会上做嘉宾,他还若有所思地预言道:“在不久的将来,她也会有自己的演唱会。”果不其然,当年12月梅艳芳就在红馆开办了首次个人演唱会,而且这一开就是连开十五场,打破了出道歌手首次在红馆个唱的连场记录。
不仅如此,当年梅艳芳推出的唱片累计发售72万张,甚至超过了张国荣。而张国荣不但没有丝毫嫉妒,反而对梅艳芳更是关爱有加。有一次俩人到美国表演,不巧的是正好住在纽约黑人区,半夜梅艳芳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她赶紧给张国荣打 *** ,张国荣不等保安过来就冲到房间保护她。
打那以后,俩人再一起出去演出时,张国荣总是订两间紧挨着并且中间可以穿过的房间,他解释说:“她怕黑,我哄她睡了,才回我房间睡。”1987年,嘉禾决定力捧梅艳芳,专门为她量身定做了一部戏名叫《胭脂扣》。刚开始男主角圈定的是郑少秋或吴启华,甚至还有成龙。
后来剧组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张国荣和梅艳芳最搭。只是张国荣当时是和新艺城签的约,两家公司根本就是死对头,怎么可能让张国荣帮嘉禾拍戏。就在剧组准备放弃张国荣转而选定吴启华时,梅艳芳站出来说:“我去新艺城拍一部戏,换哥哥来拍《胭脂扣》。”
就这样,嘉禾和新艺城两个冤家对头握手言和,最终成就了这部影史经典。对此赵文卓曾说:“为什么哥哥和梅艳芳在《胭脂扣》中可以演得那么好,那么真?因为他们人真实,所以他们演的戏就真实。”关锦鹏也曾无限感慨地说道:“若不是张国荣和梅艳芳出演,我们无法想象《胭脂扣》会是怎样一部电影。”
1996年,宣布退出歌坛的张国荣重新回到舞台,为了能在零点时分给张国荣扎场子,患了肺炎的梅艳芳特地从印度赶回来,连打三针镇定剂后上台唱歌。1999年,“百变梅艳芳”演唱会上张国荣连续七场作为嘉宾出席。梅艳芳动情地说:“我们80岁时还要一起唱歌。”张国荣则大笑说:“到时全场免费!”
张国荣比张学友大不了几岁,但却对这位老弟十分照顾。俩人初次合作始于《倩女幽魂2》的拍摄。张学友说:“无论任何方面,哥哥都愿意用自己的经验,给出比较好的建议,甚至起居和饮食,都像对待亲弟弟一般关照我。其实我没有比他小很多!”更让人感动的是,拍完戏后,张国荣还带着林青霞和王祖贤去给张学友的全球演唱会捧场。
金针奖颁奖典礼上,张国荣作为嘉宾为张学友颁奖,他摸着张学友的头说:“我不是很开心,今年的奖杯是足金的,去年我拿的是胶的。”随即他又接着说道:“你真的很有料,所以这个足金的给你!”张学友接过奖杯激动得和哥哥再次紧紧拥抱。
在为经纪人陈淑芬的庆生时,张国荣曾提出要和张学友演一部音乐剧,当成送给陈淑芬的生日礼物。张学友很快便开始准备,可惜当他编完故事大纲时张国荣已经不在了。在哥哥的葬礼上,张学友亲自去为他扶棺。
致悼词时张学友哭着“埋怨”说:“如果哥哥可以听到的话,我想问你记不记得在一次聚会中,你对我说,学友,我们几时一起搞一个舞台剧?我想说,我已准备好啦,哥哥,故事大纲都出了。”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泪奔的感觉。
1987年,吴宇森已开始走下坡路,为了让他能够重振旗鼓,徐克拿出一部自己亲自所写的黑帮片剧本,交给吴宇森来拍。电影取名为《英雄本色》,讲的是作为警察的弟弟和黑帮的哥哥之间荡气回肠的兄弟情谊。吴宇森和徐克很快把大哥的人选确定下来,由狄龙扮演。
而弟弟人选两个导演不约而同想到了如日中天的张国荣。其实这也是明摆着的事情,要想让这部戏有人看,光靠一个过气导演吴宇森和一个过气明星狄龙是远远不够的,不请来当红明星张国荣,估计没人敢投资,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没有张国荣就没有《英雄本色》。
按道理来说,张国荣的名气更大,戏份也应该最多,受欢迎程度也应该更高,但事情的发展却有些让人觉得尴尬。为了节约成本,剧组邀请了那时正在走霉运的周润发,出演剧中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Mark哥,那几年发哥一直被视为“票房毒药”,所以出场价格也十分亲民。
同是天涯沦落人,当过气的吴宇森碰到憋屈不已周润发时,俩人像是遇到知己一般竟然惺惺相惜,周润发的戏越改越多,吴宇森还特意为他写了句台词,后来成为港片影史经典对白:“我等了三年,就是想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
于是整部电影里,狄龙的豪气、周润发的义气、李子豪的邪气都可圈可点,唯独张国荣,咖位更大,角色却最平淡,关键是戏份还越改越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狄龙过来问他有没有事,张国荣善解人意地摇摇头,还笑着说:“你教我演戏,我教你唱歌好啦”。
最终,电影票房高达3465万,打破多项纪录成为年度冠军。后来的多次港片评选,《英雄本色》不是之一就是第二,而吴宇森和周润发也因此咸鱼翻身,开启了各自事业的第二春。《英雄本色》重映时,有人曾问狄龙想不想再次出演豪哥,狄龙反问道:“你能再给我找来个张国荣吗?”
1994年,张国荣作为嘉宾受邀出席吴君如和黄伟文主持的电台节目。节目中途吴君如突然发问,要张国荣说出自己心仪的“接班人”,并追问道:“你觉得新人里面,有谁比较有前途?”毫无思想准备的张国荣沉思片刻,随即回答道:“我觉得你们可以留意两个人,演戏方面是古天乐,唱歌方面是古巨基。”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古天乐红了之后,媒体便挖空心思寻找与之相关的新闻素材,这一找不打紧,把他当年曾做过少年犯的经历给抖落了出来。眼看他的星途岌岌可危,张国荣又一次站出来力挺他,在一次演唱会上张国荣专门说道:“希望大家再给古天乐一次机会,人不怕犯错,能改正错误就好。”
古天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是个闷葫芦。哥哥在世时,明明好不容易有机会和他一起出席影展,古天乐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哥哥表达谢意,只是坐在哥哥身旁一股脑地傻笑。哥哥去世了,他才在博客上专门贴出自己纪念哥哥的文章。古天乐唱功其实一般,有要唱歌或者去演唱会做嘉宾,他都只唱哥哥的歌。
陈奕迅说:“模仿张国荣,融入我的血脉里!”
1995年,还在英国上大学的陈奕迅参加了香港新秀歌唱比赛,一不小心夺得冠军,从而开始正式进军歌坛。当媒体询问张国荣对哪个新进歌坛的歌手印象最深时,他是这样说的:“我觉得陈奕迅不错,尤其是那只《幸福摩天轮》真的不错。”
后来有一次张国荣在电台偶然碰到陈奕迅在吸烟区吸烟,便关切地对他说道:“你的声音很好,不要抽烟啊,我都戒掉了。”还有一次陈奕迅参加李咏主持的节目,当谈到张国荣时,陈奕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硬是把节目变成了自己对偶像的表白大会。
他说自己一直把张国荣视为自己的偶像,哥哥的每一个细节在自己看来都有一种艺术家的感觉。自己很久以前就开始模仿哥哥,所以张国荣对于自己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的“新生”,已经融入到自己的血脉里面。比如那首悼念哥哥的《Depression》被陈奕迅翻唱成《浮夸》后火遍大江南北。
除了港片,张国荣还拍了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霸王别姬》。整部电影拍摄过程中他都彬彬有礼,没有一点大牌的架子。唯一一次发飙是在庆功宴上,当他听说一位京剧老师经常遭到同剧组演员丈夫的家庭暴力后,便把剧组所有人都叫过来,对大家说“任何人都不能这么打女人,无论他是谁。”
张国荣最后还放了狠话,谁再打女人我就对他不客气。虽然哥哥是绝不是这位动作演员的对手,但他这句话还真是管用了,这位京剧老师再也没有受到过家庭暴力。 《霸王别姬》上映25周年时,王力宏公开表示:“今天是自己第17次看《霸王别姬》,我和张国荣的关系很好,哥哥张国荣曾经教过我演戏,并且我们双方也为对方取了称号,哥哥叫我'KID',而我则叫哥哥为'Uncle Leslie'。”
随后他更是感慨地说道:“《霸王别姬》是Uncle Leslie一生中最自豪的表演,所以我每次想念他的时候,我都会选择观看《霸王别姬》,重温他最美好的时光,观看的时候,我也会为他感到骄傲和欣慰。”他还表示 《霸王别姬》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认为观看《霸王别姬》是每个电影人的必修课,如果电影想要拍得更加国际化,就一定要参考《霸王别姬》。
说起张国荣,大家都觉得他是神一般的存在。在内心遭受折磨的同时,他所表现出的纯良、正直,又让人觉得堪称完美。在他短短的47年人生里,他所做的那些事,所帮的那些人,最后都融入了港娱江湖,为这个江湖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很少有人发现,凡是张国荣看好的人,几乎都红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红,他看人不是一般的准。还有就是他认准的事,几乎都会应验,这一点也屡试不爽。他影响了许多人,也改变了许多人。陈奕迅和古天乐,两个没有太多交集的人,却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痴迷于同一个男人的歌,那个男人名叫张国荣。
又到了一年的4月1日,又到了那个令所有歌迷都伤感的日子。恍惚间哥哥好像从未真正逝去,因为从活着的人身上,总能看到他当年的身影。而有关这个男人的所有故事,永远都会铭记在你我心底。
全球著名的音乐奖项包括:美国的格莱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公告牌音乐奖是美国三大著名音乐典礼,格莱美更是属于音乐届的奥斯卡。之外还有MTV音乐录像带大奖。MTV EMA欧洲音乐大奖,全英音乐奖,加拿大的朱诺音乐奖,法国NRJ音乐典礼等。
音乐上的格莱美就相当于电影上的奥斯卡。
格莱美是英文“格拉姆风”留声机的变异谐音。以它命名的音乐奖,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其奖杯形状如一架老式的留声机。1957年,美国洛杉矶一批音乐人和唱片公司管理人员倡议成立一个代表音乐制品艺术和科学的机构,并通过这个机构鼓励有才华的音乐家、歌手及幕后音乐 *** 人员,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简称录音学会)以及名为格莱美的音乐奖因此应运而生。首届格莱美音乐奖于1958年颁发,以后录音学会每年举行一次颁奖仪式,奖项也由最初时的26项增加到28大类共101项。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更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奖之一。
据了解1984年,张学友获得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出道。当时的香港乐坛星光璀璨,天王天后一大堆。生性腼腆呆萌,也没有盛世美颜的学友凭借出众的嗓音一炮而红,之一张专辑就卖了二十万张。哪怕前途看起来无限光明,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只为自己终于有能力养家而欣喜。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85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林子祥演唱金曲串烧《十分十二寸》,引发台下众歌星的狂欢。还是萌新的张学友在台下抖着腿拍着手听得陶醉,被镜头拍到时,害羞地低下头。不知道那时的学友是不是在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巨星,加入这场金曲派对。
1992年,重回巅峰的张学友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被颁奖人俞铮称赞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张学友惊喜之余也有些惶恐。
张学友自己从未承认这一称号,只说自己是个爱唱歌的神经病。这个称呼当年只是随口一说,却被媒体一路传开,更被两岸三地歌迷深深认可。
张学友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已经走到顶峰,因为始终觉得自己还能再进步。2000年,不到四十岁的他就获得了代表香港乐坛更高荣誉的金针奖,从张国荣手中接过奖杯时有些恍惚——明明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怎么就已经“终身成就”了呢?
果然,四十岁以后的张学友仍然不断给我们惊喜。不为名利,只求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大概在张学友的事业中,从来没有“够好了”这个选项。
张学友说自己很像金庸笔下的郭靖——“他这个人很笨,他的功夫都是练出来的”。他不把自己的努力挂在嘴边,可歌迷们有目共睹——二十多年前有人取笑他在四大天王里最不会跳舞,唱歌时一直杵在那里扭来扭去。可到了四五十岁,人们惊讶地发现他跳舞已经不输任何人,至今一字马仍不在话下。
《艺术人生》节目上,朱军形容张学友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搞得歌神一脸尴尬。这句套话初听没什么诚意,慢慢才发现用来形容他真是无比贴切。他很少被新闻曝光,很少上电视节目,亦是娱乐圈里少有的好老公好爸爸,活得简单纯粹。
如今55岁,本可以躺在过去的成就上安度晚年,歌神却不肯消停,从去年开始又开启“A Classic Tour”的巡演,仍是突破100场的阵势。每场三个小时不停唱跳,不降调,没有提词,还久违地开了四面舞台,美到无以复加。
张国荣一生所获的荣誉:
音乐奖项
▪ 2013 Hong Kong Singer Channel香港40年十大金曲之一位 《Monica》 (获奖)
▪ 2010 美国CNN过去五十年闻名全球的五大指标音乐人评选第三名 (获奖)
▪ 2010 2009年IFPI颁奖礼全年更高销量广东唱片十大销量广东唱片 (获奖)
▪ 2010 华语金曲奖30年经典评选“我最喜爱的歌手”,“我最喜爱的唱片”,“我最喜爱的歌曲” (获奖)
▪ 2010 入选美国CNN“过去五十年里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乐家” (获奖)
▪ 2010 2009年IFPI颁奖礼十大销量广东唱片 (获奖)
▪ 2010 华语金曲奖华语乐坛30年30人 (获奖)
▪ 2005 IFPI颁奖礼十大销量广东唱片 《BELOVED》 (获奖)
▪ 2005 香港邮政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成为获致敬的歌手之一 (获奖)
▪ 2003 第三届 华语流行乐十大华语歌曲 《这么远,那么近》 (获奖)
▪ 2003 第三届 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 2003 年度CASH音乐成就大奖更佳另类作品奖 《这么远,那么近》 (获奖)
▪ 2003 第二十五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银禧荣誉大奖 (获奖)
▪ 2002 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第二任音乐大使 (获奖)
▪ 2001 雪碧中国原创音乐榜金曲奖 《发烧》 (获奖)
▪ 2001 之一届 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十大华语歌曲奖 《路过蜻蜓》 (获奖)
▪ 2001 香港作词家作曲家协会“金帆奖”颁奖典礼主题歌 《挪亚方舟》 (获奖)
▪ 2001 中国原创音乐榜千禧全国成就大奖 (获奖)
▪ 2001 之一届 华语流行乐更佳流行男歌手奖 (获奖)
▪ 2001 之一届 华语流行乐更佳演唱会奖 《热·情》 (获奖)
▪ 2000 香港作词家作曲家协会我至爱的中文金曲冠军 《我》 (获奖)
▪ 2000 马来西亚金曲荣誉大奖 (获奖)
▪ 2000 第十八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四台联颁大碟奖 《Untitled》 (获奖)
▪ 2000 ***-MTV音乐盛典颁奖礼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获奖)
▪ 2000 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首任音乐大使 (获奖)
▪ 2000 第十八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致敬大奖 (获奖)
▪ 2000 《明报周刊》致敬大奖 《热·情》演唱会 (获奖)
▪ 2000 第二十三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金曲银禧荣誉大奖 (获奖)
▪ 2000 第二十三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退出领奖) 《大热》 (获奖)
▪ 2000 《明报周刊》最突出男歌手奖 《路过蜻蜓》 (获奖)
▪ 1999 新城电台劲爆年度歌曲大奖十大劲爆歌曲 《左右手》 (获奖)
▪ 1999 第二十二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 (获奖)
▪ 1999 第十七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 (获奖)
▪ 1999 港台20世纪百年十大金曲 《Monica》 (获奖)
▪ 1999 第二十二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左右手》 (获奖)
▪ 1999 第十二届 商台叱咤乐坛流行榜十大专业推介奖 《左右手》 (获奖)
▪ 1997 第十六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电影歌曲 《有心人》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电影歌曲 《当真就好》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电影歌曲 《有心人》 (提名)
▪ 1996 第十五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电影歌曲 《夜半歌声》 (提名)
▪ 1995 第三十二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电影歌曲 《夜半歌声》 (提名)
▪ 1995 第十四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电影歌曲 《追》 (获奖)
▪ 1995 第十八届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更高销量歌手大奖 (获奖)
▪ 1994 第三十一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电影歌曲 《追》 (提名)
▪ 1994 第十三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电影歌曲 《红颜白发》 (提名)
▪ 1993 第三十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原创歌曲 《红颜白发》 (获奖)
▪ 1989 第七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更受欢迎男歌星 (获奖)
▪ 1989 韩国更受欢迎外国歌星之一名 (获奖)
▪ 1989 第二届 商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获奖)
▪ 1989 第七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由零开始》 (获奖)
▪ 1989 第二届 商台叱咤乐坛IFPI大奖 《侧面》 (获奖)
▪ 1988 第六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更受欢迎男歌星 (获奖)
▪ 1988 第六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贴身》 (获奖)
▪ 1988 第六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沉默是金》 (获奖)
▪ 1988 第七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电影歌曲 《倩女幽魂》 (提名)
▪ 1988 第十一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无需要太多》 (获奖)
▪ 1988 第十一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奖 (获奖)
▪ 1988 之一届 商台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获奖)
▪ 1988 第十一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沉默是金》 (获奖)
▪ 1987 第十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创意歌曲奖 《无心睡眠》 (获奖)
▪ 1987 第十届 港台全年销量冠军大奖 《Summer Romance》 (获奖)
▪ 1987 第十届 港台CD镭射大奖 《Summer Romance》 (获奖)
▪ 1987 第八届 商台擂台大碟奖 《Summer Romance》 (获奖)
▪ 1987 第八届 商台擂台歌曲 《无心睡眠》 (获奖)
▪ 1987 第五届 无线年度金曲金奖 《无心睡眠》 (获奖)
▪ 1987 第五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无心睡眠》 (获奖)
▪ 1986 第九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当年情》 (获奖)
▪ 1986 第四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有谁共鸣》 (获奖)
▪ 1986 第七届 商台擂台歌曲奖 (获奖)
▪ 1986 第四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年度金曲金奖 《有谁共鸣》 (获奖)
▪ 1986 第四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当年情》 (获奖)
▪ 1985 第六届 商台擂台歌曲奖 (获奖)
▪ 1985 第八届 第8届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不羁的风》 (获奖)
▪ 1985 第三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不羁的风》 (获奖)
▪ 1984 第五届 商台擂台歌曲奖 (获奖)
▪ 1984 第二届 无线十大劲歌金曲 《Monica》 (获奖)
▪ 1984 第七届 港台十大中文金曲 《Monica》 (获奖)
▪ 1979 亚洲职业歌手歌曲创作邀请赛最有前途歌星奖 (获奖)
▪ 1977 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 《American Pie》 (获奖)
影视奖项
▪ 2010 美国CNN评选“香港影坛19位最俊美的男星”之一名 (获奖)
▪ 2010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十大香港电影”第三名 《东邪西毒》 (获奖)
▪ 2010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十大香港电影”之一名 《阿飞正传》 (获奖)
▪ 2010 美国CNN评选的亚洲最伟大25位演员之一 (获奖)
▪ 2006 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别增设“金像奖银禧选”以接近五成的得票率成为银禧影帝 (获奖)
▪ 2006 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举办在“日本更受欢迎的演员”评选当选“国际十佳演员” (获奖)
▪ 2005 张国荣8部电影作品入选金像奖评选的百年百部更佳华语片 (获奖)
▪ 2005 第五届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大演员奖 (获奖)
▪ 2005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等机构合办的“中国电影一百年”选举中“中国电影一百年最喜爱的男演员” (获奖)
▪ 2005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 (获奖)
▪ 2005 《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更佳电影 《霸王别姬》 (获奖)
▪ 2004 第二十三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追颁演艺光辉永恒大奖 (获奖)
▪ 2003 第二十二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异度空间》 (提名)
▪ 2003 韩国电影频道OCN联同21家网站合作举办“百大影星”评选海外影星之一名 (获奖)
▪ 2002 第三十九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男主角 《异度空间》 (提名)
▪ 2002 《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 更佳男演员 《异度空间》 (获奖)
▪ 2002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2001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2000 第三十七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男主角 《枪王》 (提名)
▪ 2000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9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8 第十七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8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8 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 (获奖)
▪ 1997 第四十九届 法国戛纳电影节更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7 第三十四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提名)
▪ 1997 第十六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色情男女》 (提名)
▪ 1997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6 全球十大华语影星(由金马奖执委会等机构主办) (获奖)
▪ 1996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6 第四十九届 法国戛纳电影节更佳男主角 《风月》 (提名)
▪ 1996 第三十三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男主角 《风月》 (提名)
▪ 1995 之一届 香港电影评论家学会大奖更佳男主角 《东邪西毒》 (获奖)
▪ 1995 第十四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金枝玉叶》 (提名)
▪ 1995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5 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更佳男主角(日本“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电影评奖”) 《霸王别姬》 (获奖)
▪ 1994 第五十一届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更佳男演员 《东邪西毒》 (提名)
▪ 1994 日本影评人大奖更佳外语片男主角 《霸王别姬》 (获奖)
▪ 1994 韩国更受欢迎外国影星之一位 (获奖)
▪ 1994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3 第四十六届 法国戛纳电影节更佳影片金棕榈大奖 《霸王别姬》 (获奖)
▪ 1993 第四届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 (获奖)
▪ 1993 第四十六届 法国戛纳电影节更佳男主角 《霸王别姬》 (提名)
▪ 1993 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 (获奖)
▪ 1993 日本“Cine City”更佳男演员奖 (获奖)
▪ 1993 第五十一届 美国金球奖更佳外语片奖 《霸王别姬》 (获奖)
▪ 1991 第十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阿飞正传》 (获奖)
▪ 1991 第二十八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更佳男主角 《阿飞正传》 (提名)
▪ 1991 第三十六届 亚太影展更佳男主角 《阿飞正传》 (提名)
▪ 1989 第八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胭脂扣》 (提名)
▪ 1989 韩国更受欢迎外国影星之一名 (获奖)
▪ 1988 第七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提名)
▪ 1983 第二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主角 《烈火青春》 (提名)
▪ 1980 英联邦电影电视节更佳表演奖 《我家的女人》 (获奖)
综合奖项
▪ 2010 香港电台“爱香港的理由”评选结果之一名“有张国荣” (获奖)
▪ 2009 中国更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入其中 (获奖)
▪ 2009 “韩国更高人气中国明星”第三名 (获奖)
▪ 2007 新浪粤港十年网娱盛典“最怀念明星奖” (获奖)
▪ 2005 新加坡《联合早报》亚洲明星人气50强第四位 (获奖)
▪ 2005 马来西亚民选“十大杰出青年” (获奖)
▪ 2004 入选日本《日经娱乐》在日本更受欢迎的十大亚洲男艺人 (获奖)
▪ 2004 香港市民心目中的五大成功人士 (获奖)
▪ 2003 入选美国著名杂志《人物》”世界上最帅的50位男人“之一 (获奖)
▪ 2003 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文化偶像之一 (获奖)
▪ 2001 日本Yahoo外国明星人气榜之一位 (获奖)
▪ 2000 香港电台千禧十大演艺红人榜首 (获奖)
▪ 2000 日本Yahoo外国明星人气榜之一位 (获奖)
▪ 2000 浙江区传媒颁发永恒魅力奖 (获奖)
▪ 2000 香港四大绝色榜首 (获奖)
▪ 1996 日本著名杂志《ASIA POP》更佳艺人奖 (获奖)
▪ 1996 日本著名杂志《ASIA POP》人气最旺奖 (获奖)
▪ 1991 香港商台十大健康形象 (获奖)
▪ 1990 香港电台八十年代十大演艺红人 (获奖)
▪ 1989 亚洲十大更受欢迎艺人之一位(韩国主办) (获奖)
▪ 1989 商台十大靓人榜首 (获奖)
▪ 1987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获奖)
▪ 1986 香港电台演艺十大当红人物 (获奖)
▪ 1984 《华侨日报》十大更受欢迎艺人 (获奖)
▪ 1977 《华侨日报》最有前途新人奖 (获奖)
其他荣誉
▪ 2013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大师致敬单元里有张国荣电影回顾展 (获奖)
▪ 2013 意大利更具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意大利百科全书》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183] (获奖)
▪ 2013 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163] (获奖)
▪ 2013 法文百科全书《环球百科全书》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184] (获奖)
▪ 2009 中国更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128] (获奖)
▪ 2004 之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进驻“伟人殿堂”的演艺明星蜡像[126] (获奖)
▪ 2000 之一位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连开两场演唱会的华人歌手 (获奖)
▪ 2000 之一位在日本连开10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 (获奖)
▪ 1999 之一位既获得香港乐坛更高荣誉“金针奖”,同时也是金像奖影帝的香港男艺人 (获奖)
▪ 1998 之一位受邀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的华人男演员 (获奖)
▪ 1993 之一位受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的华人男演员 (获奖)
▪ 1989 之一位享誉韩国海外乐坛的华人歌手 (获奖)
▪ 1988 之一位亚洲区百事巨星代言人 (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