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认知各异,经典的电影并不一定会让所有人共鸣,对我来说《天堂电影院》就是这样的存在,虽然评分高达9.2分,但是现阶段的我却没有能力get到它的内涵。
在知乎上搜了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有满满感动的,都全程戳中泪点的,也有无动于衷的,于我而言,我的关注点全都集中在了阿尔弗雷多对托托的爱。
有两次让我感受到阿尔弗雷多对托托深深的爱。
之一次是阿尔弗雷多在因为胶卷导致的火灾中失明后,小小的托托接过了电影放映师的工作,在和阿尔弗雷多聊天的时候说:“我现在有工作了,可能就不去上学了”。阿尔弗雷德坚决反对“不不,不能这样,如果这么做,将来你一定会后悔。”“为什么,这是什么意思?”托托不解地问,阿尔弗雷多说:“意思是这不应该是你的终身事业,现在电影院需要你,你也需要电影院,但这都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你还会做其他的事,更重要的事,比这个要重要的多。”
第二次是在托托服兵役回到吉安加村,阿尔弗雷多语重心长的多托托说:“离开吧,这里被诅咒了,如果日复一日的呆在这个地方,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相信一切都永不会改变。如果你离开了,一年,两年,当你回来时,一切都变了。那条线断了,你所寻找的并不是这里。你必须离开很长时间……离开很多年……然后你才能回来寻找你的亲朋,你出生的土地。但是现在不可能。现在你比我还要瞎。”
“这些是谁说的?加里·库帕?詹姆士·斯图尔特?亨利·福达?嗯?”托托戏谑的问
“不,多多,这不是电影对白,这是我的心里话,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你走吧,离开这里,去罗马,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我老了,我不想听你讲故事,我想听别人讲你的故事。”
后来托托离开时,阿尔弗雷多决绝的说不准回来,就算想我也不要回来看我,我不会让你进我的家门。只是为了把托托推出去,让他见识见识这大千世界。不荒废这一生。
在阿尔弗雷多去世前不停的说起托托,可见对托托想念之深。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中学时期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里的名句: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可是人也确实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去见见世界,也应该感恩生命中出现了这样的人。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使得它在1988年上映之初就已经引起轰动,不仅横扫世界各大电影节,还在1990年获得奥斯卡更佳外语片奖?
为什么很多影迷,都用“大师级导演”、“殿堂级配乐”、“传世经典”、“电影颂歌”、“影迷必看”,这些华丽的词语来形容这部跨越时空、为观众带来“永不散场”的观影体验的电影?
又是什么原因,时隔33年后当这部影片再次上映时,依旧以豆瓣9.2分占据Top250第48名,并成功到吸引大批的“后浪”们,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
中考结束后的6月30日下午1点45分,被该片成功种草的影迷女儿,力邀我与她一起观影。
我想观看一部33年前上映的影片,应该是对往日情怀更好的一种回忆吧。
《天堂电影院》讲述了二战时期,在西西里岛的吉加利小镇,有一个叫做“天堂”的电影院,电影荧幕上流动的一场场盛宴,深深吸引着古灵精怪的小男孩托托,托托非常喜欢看电影。常常拿出妈妈让他买牛奶的钱去影院,为此挨了妈妈不少揍。
除了喜欢看电影,托托更喜欢看放映师阿尔弗雷多如何放映电影,他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和阿尔弗雷多套近乎交朋友只为学习放映技术。起初,阿尔弗雷多并不同意教托托如何放电影,因为在20世纪初,电影胶片属于易燃品。
渐渐地阿尔弗雷多发现托托每次都从废弃的胶片中拿走一小张,竟然积攒了满满的一个铁桶时,他知道托托并不是一时冲动想当放映员,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电影。
一次放映时引发的意外火灾,让托托和阿尔弗雷多成为忘年之交,并决心将放映技术倾囊相授。
长大后,原本只想留在小镇当一名放映师的托托,在阿尔弗雷多的鼓励下,离开家乡的小镇,去罗马追寻心中的梦想,最终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大导演。
和大部分电影不同的是,《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有影迷说它不仅是一首给电影和影迷的颂歌,更是-部写给电影的情书。
生于195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国宝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拍摄的影片数量不多,但都是经得起锤炼的精品。他的电影大多以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也偏好孩童的憧憬希望和老人的回忆而构筑起浪漫的氛围。
他拍摄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称之为“时空三部曲”,也被称之为“回家三部曲”。这三部电影都运用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让观众不断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获得异样的体验。
影片采用倒叙,从成名后名导演托托接到阿尔弗雷多去世的消息开始,到托托少年和膏年时期的小镇回忆,再到老年托托回乡参加阿尔弗雷多的葬礼,影片以小镇为背景,人物自然互动,线索相互交织,成长段落交替呈现,让整部影片的时间线显得更加灵活和简洁。
虽然影片的时间跨度很长,但导演在时空塑造上却充满巧思,通过镜头语言设计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时间流转和社会变迁。比如,放映师阿尔弗雷多一个捂脸的手势,托托便从孩置变成了青年,在影院工作的几年便不用赘述;再比如,青年托托离开小镇时,看了一眼路边的标识牌,而下一个镜头标识再次出现,归来的却已是满头白发的著名导演托托。
电影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影片用托托和母亲、妹妹之间的感情、
托托和艾琳达的恋情、托托和阿尔弗雷多的忘年友谊这3组人物关系,把一个跨越多年时
空的故事讲述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这些足以显示出这部影片的导演及所有制片人专业匠心的品味、精心编排的细节和缜密扎实的艺术功力。
1 可遇不可求的忘年之年
心地善良的放映师阿尔弗雷多,是改变托托人生命运的重要人物。为了让排队3小时的观众能看上电影,阿尔弗雷多将电影屏幕反射到城市广场上,谁曾想却因此导致了一场火灾的发生。大火发生时,所有的观众为了逃生都拼命的往外跑,只有托托想到要去放映间救阿尔弗雷多,少年托托凭一已之力将在火灾中窒息的阿尔弗雷多救出了火场。
逃出火灾的阿尔弗雷多,双目失明了,天堂电影院也烧毁了。
作为小镇居民情感寄托的电影院在烧毁不久之后,“新天堂电影院”落成了,托托成了接替阿尔弗雷多的小镇电影放映员。一个小小的放映间从此成为托托大大的精神乐园,作为小镇上唯一会操作放映机的人,在小男孩托托心里,放电影是世界上最神奇和最棒的职业。而不识字,工作是只能反反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的放映师阿尔弗雷多,认为放电影只是自己对小镇居民的一种责任,但如果托托的一生都被这小小的放映室困住显然是没有前途的。他坚定地认为,随着托托逐渐长大,放映室这一方空间会成为禁锢青年托托的梦想囚笼,托托必须要走出放映室,离开小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于是在海边,戴着厚厚眼镜的阿尔弗雷多,面对退伍回家又失恋的托托,他如父亲般对托托进行教诲说了一番话,成为整部电影中最令影迷唏嘘的段落。
阿尔弗雷多说:“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想听别人说关于你的事,“不管你最后要干什么,热爱它,就像小时候你热爱放映机一样。”
这不是阿尔弗雷多放映过的任何一部影片中的台词,而是阿尔弗雷多自己一生的感悟和对世
界的观察与体悟,这些出自忘年之交的话语成了托托终生受用的鼓励。
可以说正是阿尔弗雷多成就了托托和电影的不解之缘,看到这一幕,我满眼泪花,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真应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2 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
影片中阿尔弗雷多在沟边对托托说过一句金句:“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人生别底有多辛苦?
影片中还有一条很有分量的线索是讲述托托与他的初恋女友艾琳达的故事,也许会引发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他们的初恋始于托托对艾琳达的一次拍摄,青年托托对身材材高挑栗色头发,绿色眼睛的艾琳达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到心上人,托托每天在放映完电影后,都去艾琳达的窗户下等待,他的痴情与坚持终于打开了艾琳达的心房,两个年经人深陷情网,不可自拔。
无奈甜蜜纯洁的初恋,遭到了艾琳达父亲的阻挠,在银行家父亲的棒打下,艾琳达去外地读
大学,查无音讯,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留给托托无尽的伤感和刻骨的思念。
面对服完兵役,受失恋打击日渐消沉的托托,阿尔弗雷多说:“一直呆在这里,你会觉得这
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你必须要离开这个被诅咒的地方......"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托托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导演。他的虽然身边一直有美女围绕,但真爱难觅。
时隔30年,托托再次踏上返乡的故土,回来参加阿尔弗雷多的葬礼,托托的妈妈对儿子说:“每次给你打 *** ,都是不同的女人来接听,可是从这些女人的声音中,就知道这些人并是真正的爱你。”
影片结尾处,在阿尔弗雷多的葬礼上,托托收到了阿尔弗雷多留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几盘老胶卷,放映机放映出托托青春年少时记录的一段艾琳达的影像。再次看到美丽的艾琳达时,托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比纯真的时代,只是,那个曾经让托托伤心流泪心痛的姑娘,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我们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的桥段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年少的影子,细细想来,看似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被审查员一段段剪掉的电影呢?年少时踏上南下的列车,远离故土,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当两鬓花白再次回到故乡,走过再熟悉不过的街道,看着再熟悉不过的街景,闻着再熟悉不过的气味,当年那个让你心碎过,失眠过,逃过课的TA早已不知去向。
难怪有人说:”电影是具有生命力的,不止存在于电影上映的那段时间,一部好的电影是可以随时随地陪伴我们。”
3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电影
有人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3倍。“
更有人说:“电影是被认为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自从1895年发明后,电影给人们带来无数美好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瘠,看电影成为人们释放内心苦闷、焦虑与不安更好方式。犹如童年的托托,他得不到战死在沙场上父亲的爱,母亲对他也缺少关爱,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看电影和放映室里,电影是托托疗愈孤独的一剂良药。
30年后,听说天堂电影院要被拆除改建成一座停车场时,返乡的托托和小镇的居民们都自发聚集在天堂电影院门口。他们说:“天堂电影院被拆除了,小镇的居民们从此没有了娱乐。
恰在此时,响起了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创作的片尾曲《Love Theme》,低沉悠扬的旋律为影片镀上了一层怀旧的余晖。
纵使电影落幕,斯人已逝,影院也无迹可寻,但那份哀而不伤的力量却可以带领人们继续前行。这种对电影的情感和眷恋,是现在整天手机不离身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和感同身受的。
坦率地说,电影开头缓慢的剧情节奏,略带抑郁的画风会让人有一点点沉闷的感觉,但不知从哪一段起,就觉得影片越来越有趣了。特别是看到在一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小镇,观看电影成为当地人们当时唯一的娱乐消遣时,自己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童年时期。
记得儿时,看露天电影属于一种享受,一听说有露天电影放,早早的就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全家每个人,重点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要提醒妈妈晚饭更好早点吃,吃完饭去广场占位置。占好位置后,孩子们沉浸在电影放映前的欢乐之中,呼朋唤友地在广场上跑着、闹着、叫着。电影开始后,孩子们都坐着大人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眨巴着的小眼睛像极了天上明亮的星星。
喜欢看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次妈妈都会从旁边卖零食的老太太那里给全家买一份炒瓜子,那时的炒瓜子是用旧的报纸或是废弃的作业本子,把瓜子包成粽子式的三角模型,全家就坐在露天广场,一边看电影一边嗑瓜子。瓜子嗑完了,看到我和姐姐的嘴巴有一点干,宠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会额外再给我们姐妹俩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那份挥之不去的甜蜜味道和永远刻在心底的童年印象,是电影带给我的。
人生很难,还好有电影陪伴,这句话道出了托托以及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心声,生活中诸多的鸡零狗碎都可以在电影院的短短两小时内被暂时抛在脑后,感谢电影带给我们炽热的快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电影恰如其分地扮演了天堂的角色。
人生几多苦难,唯愿你我都充满勇气,努力熬过艰难的等待,迎接来之不易的小圆满。
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
离开这里,去罗马,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
我老了,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想听别人说关于你的事。
不管你最后要干什么,热爱它,就像小时候你热爱放映机一样。
日复一日地待在这里,你会以为这是世界的中心,但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后再回来,每件事情都会有所改变,你会发现属于你的都会消失。越是煎熬,越刻骨铭心,爱了就要受苦没有结果。
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
从1990年的奥斯卡金像奖,到1989年的意大利大卫奖,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部电影能像《天堂电影院》一样斩获这么多项大奖。
主人公托托从小热爱电影,更喜欢看放映师阿尔弗雷多放电影,一次意外,他成了小镇上唯一一个电影放映师。
长大后的托托爱上了银行长的女儿艾莲娜,因行长阻拦,艾莲娜去了别的城市上大学,而托托则要服兵役,两人逐渐错过彼此。
服兵役回来的托托在阿尔弗雷多的鼓励下,离开小镇。三十年后,托托成为了知名的导演,此时因为阿尔弗雷多葬礼重新回到故土的托托,看着与记忆里渐行渐远的小镇,感慨良多。
电影的结局,阿尔弗雷多给托托留下了一卷电影胶片,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接吻剧情,托托看着这些,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这个结局让人很疑惑,为什么阿尔弗雷多会留下这些?为什么这些普通的接吻剧情会让托托这么伤感?
针对电影结局,我想,有六种不同的深意。
阿尔弗雷多曾给托托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士兵,看上了国王的女儿,也就是公主,他跟公主表白,希望公主能够嫁给他。
公主见过各式各样的王子的表白,却没有见过这么一个士兵,她说,如果士兵能够在她窗户下等100个白天和黑夜,到那时,公主会告诉士兵她的答案的。
于是,士兵等啊等,在第99天的时候,士兵转身就走,没有再等下去。
托托问为什么,阿尔弗雷多说他也不知道,如果托托明白了,让托托一定要和他说一下。
后来的托托,遇见了艾莲娜,他深深地为她着迷,托托去告白,也像士兵一样,每天下班就守在艾莲娜的窗户下面,如果艾莲娜同意和他交往,那么就请艾莲娜打开窗户。
托托等了好几个月,在过年的那一天,烟火灿烂的时候,托托转身离开了。
此时的他也明白了当初士兵为什么会离开。
士兵如果等到最后,等来被拒绝的结果,那么士兵会非常伤心,有可能伤心的死掉,若是提前一天走,那么公主会一直记得有这么一个士兵,一直在守着她,等着她。
阿尔弗雷多在最后,留给托托这么一盘电影底片,也想要再次告诉托托,不要再想当初的艾莲娜了,当初一个是贫民放映师,一个是银行行长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就像电影里这么多对男女,虽然当初爱的深刻,但最后在一起的并非那么多。
同时,这个老人也隐晦地告诉托托,当初讲的士兵与公主的故事,其实他知道为什么,只是当初托托爱的热烈,他也只能在一旁提点。
母亲对托托说,这些年她给托托打 *** ,都是不同的女人接的 *** ,她从这些女人中感受到了同样的感情:她们不是真的爱他。
阿尔弗雷多留下的电影底片,也是想要告诉托托,像电影中那些接吻的男女,不管是什么时候,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刻,心中都要有爱。
不要再惦记着错过了的艾莲娜,目光往前看,去爱另一个人,阿尔弗雷多希望托托能够从过去走出来,走进未来。
他希望托托能够安定下来,有心爱的姑娘,活得幸福开心。
阿尔弗雷多告诉托托,人生不是电影,人生要更加艰难。
留给托托的电影底片里,男女主笑的开心,彼此爱得浓烈,可电影始终是电影。
当初的托托和艾莲娜就像电影的男女主角,爱得热烈,爱得疯狂,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如电影中美好。
这里的电影底片,其实也是托托对真爱的憧憬,和老人再次的告诫:人生,比电影艰难得多,所以要学会释怀。
阿尔弗雷多在海边告诉托托:
“你得离开一阵子,去闯一闯,再回到亲友身边。”
在托托走时,老人告诉他:
“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
老人不让托托回来,可在人生最后又拼凑出影片留给托托,也就是说,老人知道,多年后托托会再次回到这里,此时此刻,这里才是故乡。
托托回来后,天堂电影院已经被 *** 买下,要被建成停车场。
托托和当初在天堂电影院中看电影的那群人一起,看着原来小镇唯一的娱乐场所被毁。
此时此刻,时代进步,原来的那些也终被淘汰。
再看老人留下的那时候的影片,老人是在告诉托托,只要有人记得,天堂电影院就永远存在。
小时候的托托想要影片老人没给,但是现在老人自己拼凑出当初减掉的所有影片送给托托。
一方面让托托回忆天堂电影院那段教托托电影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告诉托托,要记得当初在电影院的那种热爱,现在也要保持这份热爱。
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导演并没有具体说明,他可能希望的是,每个观影的人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更多吧!
面包和爱情的选择题听过么?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多如果留在家乡等待心爱的人/和心爱的人私奔,可能最后一事无成。艾费多为了多多的事业埋葬了他的爱情,帮他做出了他不可能做出的选择。
不知道你看的是哪个版本的?戛纳版比奥斯卡版结尾多出半个小时。最后的半个小时才是导演想表达的,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艾费多叫多多离开家乡。当然也让人感叹现实的残酷。
天堂电影院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揭示了现实和理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