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人也经常会以中国乒乓球队为荣,因为中国乒乓球队是当之无愧的国际乒坛成绩更好的队伍。
近30多年中国乒乓球队几乎是包揽了所有大赛的冠军,其他协会的运动员有时候只能去竞争亚军。
同时这些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也产生了太多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就说目前大家都认可的乒坛更高荣誉——大满贯(拿到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三大赛单打冠军)。
整个世界乒坛只有10位大满贯运动员,中国乒乓球队就占了其中的9位,剩下的这一位就是前瑞典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
瓦尔德内尔不仅是除中国队以外,世界乒坛唯一的大满贯,同时他还是世界乒坛之一位大满贯,是对抗了中国乒乓球队六代运动员的“乒坛常青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瓦尔德内尔的故事:
一
1965年10月3日简.诺瓦.瓦尔德内尔出生于瑞典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面。
瓦尔德内尔的父亲是一名印刷工,母亲则是商店的一名店员,瓦尔德内尔出生的这一年国乒元老级运动员庄则栋实现了世乒赛
男单三连冠,成为世界乒坛 历史 上之一位获得世乒赛男单复制奖杯的运动员。
瓦尔德内尔的家庭背景比较普通,所以小时候的生活是比较艰苦,在1972年瓦尔德内尔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在附近看到了一所小学在举办乒乓球比赛,就让两个去报名参加。
谁知道仅仅跟着哥哥练习了一段时间的瓦尔德内尔,在那个比赛中竟有不俗的表现,引发了一位教练的看重。
就这样瓦尔德内尔与哥哥一起踏上了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道路,但瓦尔德内尔的哥哥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三流选手而已。
至于瓦尔德内尔却是在正式接触乒乓球之后,水平提高得越来越快,在练习了6年之后,瓦尔德内尔12岁的时候就在瑞典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了自己的之一个冠军。
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的水平在瑞典同时期的运动员中已经是最顶尖的了,他的教练具有超前的目光,觉得瓦尔德内尔不能一直在瑞典国内练球。
因为当时欧洲乒坛的实力相比亚洲还是有些弱,当时亚洲的日本和中国都是乒乓球强国,所以瓦尔德内尔就先到日本训练了几年之后,又来到了中国训练。
瓦尔德内尔和队友林德来到中国队训练之后,他在中国见识了称霸世界的直拍快攻打法,见识到了中国运动员独特的发球训练,以及举全国之力的后勤保障系统。
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不仅是一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而且在自己的国家瑞典也算是非常出色的顶尖运动员。
但即使是这样,瓦尔德内尔和自己的队友林德竟然在中国输给了球馆的一位看门人,此事让瓦尔德内尔非常的震惊。
但同时也让瓦尔德内尔内心坚定了自己以后想要打败中国队的决心,此时的瓦尔德内尔虽然才只有15岁,但是它对于中国队的威胁已经显露出来了。
二
1983年,18岁的瓦尔德内尔跟随瑞典队参加了这一年的世乒赛,因为当时乒乓球项目还没有进入奥运会,所以世乒赛就是世界乒坛最顶尖的赛事。
因为此时的瓦尔德内尔只有18岁,所以他在瑞典队中还只是一个小将,所以出场的机会并不多,在他有限的出场机会中,他还和后来的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有过交手。
这个时候的蔡振华已经22岁了,他在1979年就已经跟随中国队获得了世乒赛男团冠军,还在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上获得了男双冠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是中国队当之无愧的主力队员之一。
两人打得难解难分,甚至有一局还打出了29比31的比分,最终自然还是蔡振华技高一筹,拿下了最终的胜利,不过也是这次比拼,让无数的中国球迷记住了瓦尔德内尔的名字。
在这一年对于瓦尔德内尔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那就是18岁的他首次出现在了世界排名中,但当时因为他排名比较靠后,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但是瓦尔德内尔的世界排名攀升的速度非常快,在1983年年底他的世界排名就已经来到了前十,到1984年已经是第四了。
到了1987年22岁的瓦尔德内尔在第39届世乒赛男单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但是在决赛中他却是输给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名将江嘉良。
其实在这场比赛中,瓦尔德内尔一度有机会战胜江嘉良,但非常遗憾的是瓦尔德内尔在关键分的时候出手不果断,被江嘉良扳回局点之后,逆转取胜,瓦尔德内尔只能获得世乒赛男单银牌。
也是在这一年,瓦尔德内尔的世界排名再次上升,来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距离世界之一也只差一个身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乒乓球男队逐渐陷入低谷之中,蔡振华、江嘉良、施之皓等运动员都相继退役,做了教练。
也是在这个时候刘国梁、孔令辉等一批“娃娃兵”被选入中国乒乓球男队,而蔡振华则是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主教练。
三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成为了奥运会项目之后的之一届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瓦尔德内尔在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韩国选手金琦泽,遗憾止步于八强。
不过这次的失利并没有影响到瓦尔德内尔上升的势头,在1989年24岁的瓦尔德内尔正式成为了瑞典队的核心。
他和队友佩尔森一起带领瑞典队杀入了男团决赛中,面对中国队,直接就以5比0干脆利落地拿下了比赛,没有给中国队任何的机会。
在带领瑞典队拿下世乒赛团体金牌之后,瓦尔德内尔还和队友佩尔森一起成功会师世乒赛男单决赛。
在最终的争夺中,瓦尔德内尔以大比分3比2险胜队友佩尔森,职业生涯首次加冕圣博莱德杯,也是在这一年瓦尔德内尔的世界排名也是首次上升到世界之一。
这个时候中国队对阵瓦尔德内尔的队员已经换了两批了,因为对于举全国之力发展乒乓球事业的中国队来说,后备力量简直太多了。
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有天赋的乒乓球队运动员很长时间才会出现一个,所以欧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普遍都会很长。
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才刚刚进入到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在1990年男单世界杯比赛中,瓦尔德内尔成功夺冠。
并且在1991年第41届世乒赛比赛中,瓦尔德内尔再次带领瑞典队成功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而在男单比赛中瓦尔德内尔再次和队友佩尔森成功会师决赛。
只不过这一次瓦尔德内尔没能成功卫冕,而是棋差一招输给了佩尔森,佩尔森则是职业生涯首次获得了世乒赛男单冠军。
不过这一次世乒赛男单的失利并没有对瓦尔德内尔造成太大的影响,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瓦尔德内尔成功进入到男单决赛中。
决赛中瓦尔德内尔的对手是法国运动员盖亭,盖亭在1992年时正是排名世界之一,大家都认为瓦尔德内尔应该不是盖亭的对手。
但是在最终的决赛中,瓦尔德内尔成功战胜了盖亭,职业生涯之一次拿到了奥运会男单冠军,而盖亭在这次拿到奥运会男单亚军之后,又拿到了第42届世乒赛冠军、以及第15届世界杯男单冠军。
三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中国男乒也是在蔡振华的带领之下,慢慢地恢复到了往日的荣光。
刘国梁、孔令辉等等年轻的小将也逐渐地开始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不过这个时候以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为领军人物的瑞典队依旧非常强势。
在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上,瓦尔德内尔带领瑞典队再次成功收获到男团冠军,但是在之后的男单比赛中,瓦尔德内尔却遗憾的止步四强。
之后瓦尔德内尔的技术逐渐趋于大成,在1995年43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办,此时中国队的主力变成了年轻的刘国梁和孔令辉,这是瓦尔德内尔对阵的中国第四代队员。
这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终于是成功的打了一个翻身仗,不仅成功的战胜了瑞典男团,时隔多年再次获得了世乒赛男团冠军。
而且年仅20岁的孔令辉还在这届世乒赛上,越过了中国男乒一号主力王涛和奇兵丁松,成功地夺得了自己之一个世界三大赛单打冠军。
但尽管中国队拿下了世乒赛男团和男单冠军,但是瓦尔德内尔依旧是世界男子乒坛最耀眼的那颗星,在那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瓦尔德内尔以13胜1负的成绩位居胜率榜首位。
不仅如此,这一年瓦尔德内尔的世界排名再次重回世界之一,所以那个时候坊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虽然中国乒乓球男队重新回到了世界之巅,但是在他们上面,还站着一个瓦尔德内尔!
而在这个时候瓦尔德内尔已经30岁,这个年龄放在中国乒乓球队,那已经是要退役的年龄了,但是瓦尔德内尔依旧还是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而且为了适应中国队年轻选手不断地更迭,瓦尔德内尔努力的习惯年轻选手打球的节奏,每次和年轻选手比赛之前,他告诉自己不比在乎对手的年龄,只要把自己当作是比赛的主角,全神贯注就能拿下比赛。
但是处在巅峰期的瓦尔德内尔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却是意外地输给了前中国选手黄文冠,无缘蝉联奥运男单冠军。
而在这届奥运会上,20岁的中国运动员刘国梁却是成功拿到了男单冠军,成为和孔令辉齐名的男队“双子星”。
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失利,让很多人都以为瓦尔德内尔已经不在世界男子乒坛最巅峰选手之列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已经31岁了,但是在1997年第44届世乒赛上,瓦尔德内尔用一个男单冠军,证明了自己依旧是世界男子乒坛最顶尖的运动员之一。
不过这个时候中国男乒已经是全面崛起,除了刘国梁、孔令辉这两位领军人物之外,还有王励勤、马琳等年轻运动员也逐渐在世界大赛中展现出了绝对的实力。
在1999年的第45届世乒赛上,瓦尔德内尔依旧是表现神勇,在杀入男单四强之后,他半决赛对阵的对手是中国小将马琳。
这是瓦尔德内尔对阵的第五代中国选手,最终马琳以大比分3比2险胜瓦尔德内尔,职业生涯首次进入到世乒赛男单决赛。
另一位进入到男单决赛的选手则是中国队的刘国梁,在两位中国选手的对决中,刘国梁占据了上风,最终成功夺得了圣博莱德杯。
拿到这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之后,也让刘国梁成为了世界男子乒坛继瓦尔德内尔之后第二位大满贯(获得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赛单打冠军的运动员)。
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已经34岁了,逐渐地步入到职业生涯的末期,但是他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进入男单决赛中。
这次瓦尔德内尔的对手是孔令辉,面对处在巅峰期的孔令辉,瓦尔德内尔也只能遗憾落败,孔令辉也是拿到了“大球时代”最后一个奥运会男单冠军。
但是在接下来的第46届世乒赛瓦尔德内尔还带领瑞典队再一次获得了世乒赛男团冠军,但这也是瑞典队最后的巅峰了,从这之后中国队开始称霸世界乒坛。
但就在大家都认为瓦尔德内尔和瑞典队都“英雄迟暮”的时候,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瓦尔德内尔在八分之一决赛竟是意外的战胜了中国队头号主力马琳。
并一路闯进半决赛,最终虽然负于韩国选手柳承敏,无缘男单决赛,但这个时候的瓦尔德内尔已经39岁了。
这个时候与他对抗的中国第六代选手马龙、张继科等也已经逐渐开始参加国际大赛了,到了2006年41岁的瓦尔德内尔正式离开瑞典国家队,但是直到2016年瓦尔德内尔才宣布退役。
瓦维德内尔是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也是现代乒坛,除了中国队运动员之外,名气更大的一位外国乒乓球运动员。
瓦尔德内尔也被人称为“乒坛常青树:,他也为世界乒坛奉献了众多的经典战役,他的技术风格将永远定格在世界乒坛!
在国乒 历史 上,有一场非常特别的比赛。
就当时而言,那场球并没有改变时局的走向 ,赛前人们觉得该赢的一方依旧赢了、该输的一方仍然输了,没有爆出冷门,也没有诞生黑马。
但站在事后的角度再回看,那次对决却又显得意义重大:
因为它不但是中、外两位伟大乒坛传奇之间仅有的一次世界大赛交锋,而且更是一个即将到来的全新时代的完美缩影。
只不过两位参与者的职业生涯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一人逐渐告别赛场,一人则慢慢走向巅峰。
而那场比赛,就是发生在 1983年世乒赛 上的巅峰对决: 17岁瓦尔德内尔挑战中国世界冠军、核心主力——蔡振华 !
当时蔡振华虽然在总比分上2-0取胜、为中国队挡住了欧洲年轻新星的冲击,但双方却轰出了30-28的比分,据说创造了当年的一个纪录,打得实在太激烈了!
那么这场已载入乒乓史册的罕见恶战,你看过吗?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段激荡人心的 历史 吧!
1983年,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办。当是时也,曾经乒坛的两大霸主—— 匈牙利、日本 队都已走下巅峰,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东道主日本队很有意思,他们在70年代末才力压国乒、连续夺得男单世界冠军,但紧接着在80年代便一步步走向衰败,到90年代的时候就完全不行了,后来直到福原爱、水谷隼出道才有所好转, 不过此时距离他俩出生尚且还有5年时间。
至于匈牙利那边的话更是一群老将带头,连瓦尔德内尔的偶像 克兰帕尔 都已经30岁了, 约尼尔、盖尔盖伊 等人也是半斤八两:这回他们是真是有些打不动了。
至于中国队这边的话则是众星云集、人才济济, 郭跃华 宝刀不老, 蔡振华、谢赛克 正值当打之年, 范长茂、江嘉良 也在茁壮成长,随便拉出一个来都够老外喝一壶的了。
那么放眼望去,谁还能与国乒一战呢?
没错,那就是第二次崛起的北欧劲旅—— 瑞典队 。
之所以说是第二次,是因为瑞典人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也曾威风过,世乒赛 男团、男单、男双 金牌都拿过,但随后没多久也出现了衰败,不然后来威震天下的瓦尔德内尔就不会跑到中国来取经了。
经过一系列的竞争与调整,瑞典男乒的新一代团队也已逐渐成型:
新科欧锦赛单打冠军 阿佩依伦 成为核心主力,世乒赛单打冠军老将 S·本格森 继续“传帮带”,后来成为主教练的 U·卡尔松 接着打酱油,年轻新星 林德 (也就是和老瓦一起去中国学艺的那位)第二次参赛, 瓦尔德内尔 则是首次获得机会。
没错,1983年世乒赛正是老瓦职业生涯的之一场世界大赛,结果却在新手村遇到了王者段位的高手。
而那个人,正是 蔡振华 。
1961年出生的蔡振华是中国乒乓球 历史 上无法回避的人物,但大家往往更了解他退役后执教的事迹,却忽略了其作为运动员的经历。
其实在赛场上征战的蔡振华,真的很牛!
作为一名运动员,蔡振华曾经夺得过世乒赛的 男团、男双、混双 金牌,是80年代初国家队的核心主力,多次在重要比赛的重要场次击败强敌、为国争光。
但说起男单领域,那却是蔡振华职业生涯永远的遗憾。
1981年,蔡振华首次参加世乒赛,结果单打止步亚军,输给郭跃华;1983年,蔡振华再战世乒赛,结果单打又无缘冠军,而且还是输给郭跃华;再后面,他距离金牌就更远了。
有关这两次败北,中国乒坛一直是有流传某些说法的。但不管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客观事实就是:
蔡振华始终没能实现世乒赛的“全满贯”,让人感到惋惜不已。
不过中国队内的较量下风,不代表就不能收拾老外了。尤其对当年的外协会选手来说,蔡振华是一个 非常、极其、相当难缠 的对手。
为什么?
因为在今天看来,蔡振华的打法有些 不讲武德 。
在乒乓球界有一个名词,叫 “倒板” ,意思是比赛过程中突然将球拍转个圈,正手的一面改成反手、反手的一面改成正手。
这种办法一般适用于两面胶皮性能差异很大的情况下,比如一面是反胶,另一面是颗粒正胶、生胶、长胶——如果两面一样,那就没有倒板的必要,因为倒板的意义就在于:
利用不同性能胶皮来制造不一样的击球效果,令对手猝不及防。
而蔡振华的反手比颗粒胶还要少见,他所使用的,是一种叫做 “防弧” 的胶皮,听名字就知道是专为克制弧圈球而诞生的,这种胶皮能有效卸掉弧圈球的速度、力量、旋转,让回球的弧线和落点显得非常诡异。
但防弧胶皮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自己进攻没什么威力,所以只能出奇制胜使用,而且若是配合倒板的话就能事半功倍:
对手才接防弧胶打过来的球,一会儿突然变成了反胶打过来的,质量明显会上升许多;或者刚适应反胶的进攻节奏,突然变成防弧、球不往前走了,你说郁闷不郁闷?
而且光是倒板就已经挺可怕的了,蔡振华那时候还有一个非常便利的环境,那就是:
当时的规则允许运动员的两面胶皮采用同一颜色!
这就更伤脑筋了,你想想,场上两位运动员之间的距离至少有一张乒乓球台的长度、也就是2米74以上,而打球的节奏又那样的快,这时如果对手的球拍是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而且颜色还一样,那比赛过程中该如何知道他是用的哪一面击球呢?
那就只能凭感觉了。
今天看来,蔡振华的赢球确实不那么地道,但还是那句话, “法无禁止即可为” ——当年的规则就是允许这么弄,而且不光是蔡振华,欧洲的许多运动员也这么玩,甚至可能更早一些,所以没必要责怪老蔡什么。
只不过,他的对手们确实要郁闷了:比如即将出场的小瓦。
1983年世乒赛男团比赛, 匈牙利队 虽然力战杀入前四名,但半决赛被国乒狂轰了一个5-0的比分,完全没有了曾经力压中国队夺冠的威风。
至于 日本队 的话,女团难得恢复状态、闯入了决赛,随后她们的主教练号称要以 “玉碎” 的精神来挑战国乒,结果0-3惨败被中国队横扫,确实是碎了一地(囧);至于日本男团的话只拿了个第5名,连奖牌都没获得。
瑞典 方面在男团半决赛的表现虽然5-0大获全胜,但毕竟是赢的水平不上不下的 英格兰队 。真正到决赛遇见中国队后,他们的实力就露馅了。
之一盘单打, 瓦尔德内尔 遇见了当时国乒的希望之星、只比自己大1岁的 江嘉良 ,结果二人激战到了决胜局,小瓦1-2被逆转。
这是那个年代中、欧乒坛最顶级年轻选手之间的较量,原本值得大书特书,但人们大多记住了小瓦后面的那场球——没错,也就是与蔡振华之战。
第二盘瑞典核心主力 阿佩依伦 出场、不负众望2-1拿下了国乒天才 谢赛克 ,双方总比分打平。
第三盘 蔡振华 出场,2-0横扫 林德 。
第四盘 江嘉良 再次上阵,也是2-0将 阿佩依伦 打掉——当时江嘉良才刚满19岁不久,却已经能单挑瑞典队的所有主力,这也意味着国乒男队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了。
终于,第五盘单打,瓦尔德内尔与蔡振华之战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瓦尔德内尔与蔡振华在首局比赛就打得难解难分,比分不断交替上升,19平、20平、21平……28平!
据说, 这场球创造了当年21分制度下的更高分数纪录 ,是真是假我们现在已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
他俩打得确实激烈!
瓦尔德内尔的表现让在场的所有国乒运动员、教练员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前面看他和江嘉良打的时候就有过1-0领先的情况, 现在面对中国队的核心主力、而且是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的蔡振华,这位还未满18岁的年轻运动员居然能表现得如此强势,真是了不得!
要知道,这可是瓦尔德内尔之一次参加世乒赛啊!
但 姜还是老的辣 ,凭借过硬的技战术实力、以及倒板等出奇制胜的办法,蔡振华最终还是以30-28拿下了之一局,随后又21-16再下一城,总比分2-0击败瓦尔德内尔,有惊无险地在总比分上横扫了这位年轻选手。
不过,当时的蔡振华其实也才 21岁 而已。只是他未必会知道, 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即将在不久后便走向终结。
而对面的瓦尔德内尔, 却将与中国队的六代人对抗,直到二十多年后!
此是后话,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回到1983年世乒赛的男团决赛场,蔡振华击败瓦尔德内尔后,双方还打了第六盘比赛,这次国乒的 谢赛克 没有掉链子,2-1战胜了曾经击败过自己的 林德 ,帮助中国队总比分5-1锁定了胜利,夺得了最后的冠军奖杯。
不过有关这场决赛的争论,却并没有停止。
比赛过程中,蔡振华的两面同色倒板办法再次引起了许多欧洲人的反感,他们不顾自家也有不少运动员这么比赛的客观事实,纷纷对此表示了批评与谴责。
而早在两年前的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上,输球的匈牙利队主教练 别尔切克 就曾愤愤不平地说道:
“是蔡振华的球拍,而不是蔡振华本人赢了克兰帕尔!”
如今第三十七届世乒赛,蔡振华与小瓦的比赛结果也更让欧洲乒坛感到不满,于是没多久,国际乒联便正式出台了一项决议:
乒乓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
此言一出,蔡振华的命运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一开始就有这个规定,他自然就不存在什么适应与不适应一说;可是辛辛苦苦训练了十几年后再让他改掉自己的优势,这打击就不是一点点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蔡振华的球拍两面一开始就是不同颜色,他又能否取得那样的好成绩呢?
还是那句话: 历史 无法假设。
由于国际乒联的新决议将在1984年1月施行,所以在这之前,蔡振华还有一次凭借老办法实现单打世界冠军梦想的机会,那就是1983年底的男子世界杯——那么他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乒乓球大满贯对于一位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来说,是一项值得纪念一生的荣誉。
我们现在谈到大满贯,通常指的是一位运动员,同时拿到世乒赛、奥 运会、世 界杯这三项国际赛事的单打冠 军。
虽然中国是乒乓球的国度,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上,拥有着以一国敌世界的实力,但是很可惜的是,历史上的第 一位大满贯却不是我国运动员。
虽然这位大满贯选手不是中国运动员,但是他球技好,球风好,在中国乒乓球迷心中的印象非常好,这位运动员就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
瓦尔德内尔的职业生涯十分长,被人们称为“乒坛常青树”,国内球迷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瓦”。他在乒乓球传统的“三大赛”赛事中,获得了四项个人单打金 牌。也就是第40届世乒赛和第44届世乒赛,第十一届世 界杯,第25届巴塞罗那奥 运会。
瓦尔德内尔在职业的荣光期,可谓是无人能敌,换句话说,谁要是在赛场上遇到他,输了算正常,赢了新闻上肯定写爆冷。
瓦尔德内尔这么厉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手的好发球。他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横板发球不如直板发球灵活的缺点,在发球时开创性地使用了“横拍直握”的方式,这种发球方式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不论是职业乒乓球运动员,还是业余乒乓球爱好者都在使用。
另外,针对国乒前三板技术厉害,而欧洲中远台两面弧圈优势大的局面,瓦尔德内尔又将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与欧洲中远台两面拉弧圈打法进行结合,打造了全新的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乒乓球运动的走向。
另外,瓦尔德内尔打球非常有灵感,非常有欣赏性,看他打球真是一种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