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源不同
1、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2、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
二、特点不同
1、巴洛克建筑: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2、哥特式建筑: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三、艺术特质不同
1、巴洛克建筑:是一种 *** 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哥特式建筑: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特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特点:
1、巴洛克是一种比较豪华奢侈的风格,除了豪华之外其实它还有着享乐的风格。
2、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
3、巴洛克是为了响应宗教的需求的,它与宗教是相互支持的。因此宗教色彩是巴洛克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
4、趋向自然,巴洛克更大的特点就是非常自由,给当时的艺术家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解放。
哥特式建筑特点:
1、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予以整个建筑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3、哥特式富于戏剧性,高耸云端,引人人胜,它含有人们所向往的高度浪漫色彩的意境。
二者区别:
1、风格不同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巴洛克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
2、背景不同
哥特式建筑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 *** 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
3、意义不同
哥特式建筑的产生是为了应和宗教的需求。
巴洛克建筑风格则是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一种反拨,它的出现,又是对包括文艺复兴在内的欧洲传统建筑风格的一次大革命,冲破并打碎了古典建筑业已建立起来的种种规则,对严格、理性、秩序、对称、均衡等建筑风格与原则来了一次大反叛,开创了一代建筑新风。
扩展资料:
代表性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而最负盛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之一座巴洛克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建筑风格
百度百科——哥特式建筑
1、起源时间不同
哥特式起源于公元11世纪;巴洛特式起源于公元17-18世纪。
2、表现风格不同
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巴洛克式风格为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3、应用领域不同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巴洛克式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哥特式代表性建筑
1、北京的西什库教堂、青岛天主教堂、永宁天主教堂。
2、兰斯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和博韦大教堂。
3、德国科隆大教堂
巴洛克式代表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