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人事雄豪,民多不畏 *** ,敢于抗争。同治七年(1868)正月, *** 起义军破城仇杀,群众奋起反抗,悲壮之情至今传颂。光绪末期,陕蒙边界纠葛连绵,绥蒙当局派员据占境北诸地。堡人裴兆星等人联络沿边各县士绅赴省进京,据理力争,终获胜诉。同盟会会员裴宜丞、方镜堂、刘培英等致身民主革命,引领时潮。宣统三年(1911),堡人马红红、高秀头、刘澍堂等人组立洪汉军举事,赶走都司袁顺安,夺印摄政,光复本境。民国二年(1913),当局借禁种罂粟之由,课罚奇酷,该堡民众及西沟神团信徒揭竿而起,杀死知县刘万清、榆林禁烟委员尤仲容等10多人。民国五年(1916)三月,卢占奎匪众攻陷堡城,群众殊死抵御,死伤惨烈。民国末期,抗捐抗税,揪斗贪官劣绅,响应北伐战争,反对封建礼教等运动此起彼伏,革命风化遍及城乡。
1927年, *** 高家堡支部在“二高”小学成立,拥有党员10多人。在此前后,本籍 *** 人刘文蔚、史仙舟、刘志健、王治歧等人分别参与了3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渭华暴动、神府苏区创立、山西平定兵变等重大事件。同时,高家堡支部亦先后配合南乡革命武装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为神府苏区及神府人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一大批本籍知识分子、手工业者和贫苦农民投身革命洪流,沃血南北,死志不渝。保护和开发
综前所述,我们可以对高家堡这一历史文化名镇有个大致的了解,但即使是大致的了解也肯定会激起有识之士对她的保护意识和开发念头。据实所知,该镇的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是十分堪忧的,有的已被破坏,有的正在遭遇人为的和自然的双重肢解,如不及早采取有力的措施,用不了多久,这笔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便会烟消云散。真那样的话,我们必将愧对前人,愧对后人。为了保住日益颓败的风景,地方贤达也曾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地对部分景观做了些修补,但因资力不济,所做自然十分有限,加之热心者缺乏应有的文物常识,修补的同时难免发生二度破坏,粗俗滥造,随意歪曲等问题,所以,通过行政手段和社会专门力量重建历史文化名镇已是势在必行。
作为陕北四大名堡(另三堡为镇川堡、瓦窑堡和安边堡)之一的高家堡,集军事、商贸、文化、交通重镇于一体,其山川形势、城池架构、古建民宅、风土人情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其历史风貌、文化积淀的蕴藏和存留无疑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长城要塞的袖珍城堡,该镇具有北京、西安、平遥等古城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内涵,保护和开发的潜力与价值十分明显。这一特点已经引起外界注意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陕西电视台、万里长城考察组先后前来考察,赞赏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保护和挽救的动议也极其迫切。该镇正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按照该项目要求的文化型、商贸型、军事型、堡塞型、寺庙型、古建型等八个类型来看,具备其中任何一款即有可能获得资格,而高家堡几乎同时兼具各类型条件,应该说获取“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是有足够资格的。由此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她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