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有云:“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引申到足球的判罚领域,则可以理解为裁判执法标准的统一,最多也就是产生执法合理性的质疑,而不会引发太大的争议。可现如今,中超联赛自引入VAR视频助理裁判以来,裁判的判罚标准问题、VAR介入的问题、VAR执法水平的问题等等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进而引发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原本就不该“站在台前”的裁判们却时常成为比赛的“主角”。
山东鲁能和武汉卓尔足协杯半决赛次回合的比赛,裁判再次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原本首回合已经5球领先的鲁能晋级的悬念已经不大,次回合的比赛更像是“过场”,没想到裁判在这样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再次“刷了一波存在感”,佩莱打进的之一个进球,视频助理裁判追溯了前30秒王大雷发起进攻时球已经出界,于是被判罚无效,如此长时间的“追溯”判罚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鲁能被追溯判罚进球无效已经不是之一次, 2018年,鲁能对上港的比赛中,佩莱头球破门得分,但VAR提示主裁判,在这个回合的进攻中,王彤禁区反抢奥斯卡是进攻的发起点,但是这次反抢奥斯卡时已犯规,主裁判并没有亲自查看回放,便立即改判进球无效,从犯规到进球已经过去了2分钟。还有本赛季鲁能和国安的比赛,格德斯在边路抢断李可,随后突破助攻段刘愚破门,视频助理裁判再次提示主裁判,格德斯抢断已经犯规,于是主裁判改判进球无效。
其实不仅仅是鲁能,中超其他球队也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进球之后被VAR追溯进球无效的案例,在欧洲赛场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 在2019年的一场切尔西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芒特越位位置接球,边裁没有任何的表示,结果从芒特开始,球经过了8脚传递最终将球打进,视频VAR裁判判定芒特越位进球无效。
如果单看鲁能的这一次判罚,关于中超的判罚以及VAR视频助理裁判,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几点思考:
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引入VAR开始,VAR视频助理裁判的追溯一直被讨论,而追溯的标准也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在大多数场合下,被追溯的时间点不一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根据比较权威的解释“在进球后,VAR可以追溯进球前的犯规”,那么进球之前的犯规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限,于是VAR视频助理裁判就各种“追溯”, 有些甚至超过了2分钟,不过从目前大部分的追溯来看,主要还是进球的那一个进攻回合,也就是说判罚犯规和不犯规对进球有影响,那么如果不判罚判罚导致了进球,那么这个 就会被追溯。
关于鲁能的这个进球,赛后也有不少媒体谈论这个判罚,其实如果严格按照追溯的规则,那么鲁能的这个进球判罚无效也是有道理的, 毕竟王大雷是这次进攻的发起者,也就是进球这个进攻的回合中,出现了犯规的情况,VAR视频助理裁判也是严格的按照规则来进行判罚。
虽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但是也并不是不存在,而且关于VAR视频助理裁判的追溯已经有了追溯到2分钟甚至是3分钟之前的案例,如此的追溯真的是足球想要的?
目前或许关于VAR视频助理裁判的追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普遍的做法就是看这次犯规和进球有无必然的联系,例如王大雷的这一次进攻,视频助理裁判认为如果做出了正确的判罚,那么这一次进攻不会存在,此前恒大和国安的一场比赛中,郑智在中场断球之后发动快攻,直塞给了高拉特,高拉特单刀破门,结果VAR视频助理裁判判定郑智抢球犯规进攻属于无效进攻,进球也就不存在。
其实关于追溯,个人认为可以限定一定的标准,除了明显的越位之外,场上的误判在经过了多长时间之后或者是经过了多少脚传递之后,就不应该再进行追溯,这有利于足球的流畅性。否则VAR视频助理裁判总是在“找犯规”,会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也是去了足球本身的意义。
对此,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1、限定追溯的时效期,例如经过了多长时间之后或者是经过了多少脚传递之后,就不应该再进行追溯;
2、划定追溯的标准,例如在那些情况下可以追溯,那些情况下不需要追溯
其实追本溯源,这个争议判罚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主裁判和边裁的业余,从回放的镜头中看,球已经非常明显的出界,王大雷作为门将自然要奋力拿球,这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判断底线球的出界,这本身就该是边裁的职责,而且边裁对于自己的跑位其实有着严格的界定,目的就是为了判断球的位置和方向,球出底线这是边裁最基本的判断,也是最基本是职业技能,显然边裁在这次判罚上显得非常的业余。
所以边裁出现了错误的判罚之后,主裁判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表示,对于球是否出界,无论是底线还是边线,大部分都要听取边裁的意见,结果主裁判和边裁联合导演了这一次的误判,也成为了之后产生争议的“始作俑者”。从这个角度来讲,视频助理裁判替主裁判和边裁“背了锅”,如果没有主裁判和边裁的这次误判,或许也不会有之后的进球被判无效。
或许视频助理裁判在之一时间也看到了这个误判,或许也在祈祷下个回合鲁能千万别进球,但是偏偏是这个回合,王大雷发起了进攻,鲁能取得了进球,于是VAR视频助理裁判不得不替主裁判和边裁“背了锅”,因为如果主裁判和边裁判罚的专业一些,这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
其实整个赛季,中超裁判的执法水平问题一直备受质疑,只不过球出底线这种最基本的判罚问题,真的和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只能说判罚非常的业余,又或许是因为就连裁判也认为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所以对于场上比赛判罚的态度也没有那么的严谨。又或许边裁也看到了球出界,或许是“懒得管”了,继续进行吧。
足协在本赛季结束之后也表示要提升裁判的执法水平,毕竟裁判的执法水平的高度也是联赛 健康 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足球进步的重要基础,球出底线视而不见的这种业余的行为的确不应该出现。
那么关于提升裁判的执法水平,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业务培训。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2、构建监管机制。对裁判每一场比赛都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以此评定场上裁判的执法水平到底如何。
3、严格奖惩措施。好了要奖励,错了就要罚,让裁判形成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之心。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VAR视频助理裁判的引入是为了减少争议,“使足球运动更加公平和透明,给VAR10到20秒,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裁决”,但是问题在于,为何如今的争议甚至比以前更多了呢?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 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首次引入了VAR技术,整个世界杯VAR被使用440次,其中绝大多数做了改判的决定,判罚的准确率也有了提升,从95%提升到99.3%,这就意味着场上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逃不过VAR的“眼睛” ,根据统计,全部64场比赛,主裁判总共判罚了29次点球,其中通过回看判罚点球的数量为10个,即便如此,俄罗斯世界杯上的VAR判罚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对VAR也并非所有人都持支持的态度。
这是为什么?因为VAR在实际的操作中也会存在问题,因为尽管VAR是科学技术,但是实际控制这些科学技术的还是人,还是组合起来的裁判组,既然是人,那么就很难真正的做到客观公正。
英国《卫报》在世界杯结束之后,就有过这样的评价:
这就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统一的回放标准,VAR何时介入?VAR会不是选择性介入?VAR介入的标准是否统一?
如果VAR的介入依然存在着主观性,那么和场上的裁判又有什么差别呢?
关于VAR视频助理裁判,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设定VAR视频助理裁判介入的条件
2、统一所有场次和比赛中的判罚标准
在足球的比赛中,裁判从来都不是场上的主角,而且也不应该成为场上的主角,一次两次的争议判罚甚至是误判在所难免,关键问题在于要从这些“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整体的判罚水平才会提升。
山东鲁能泰山作为一支中超强队,一家青训做的更好的俱乐部,与足协和裁判圈却有着多次争议事件。
下面盘点一下几次影响比较大的争议。
1、库卡被打。
2015赛季鲁能以领头羊的身份做客贵州,比赛中山东鲁能前场任意球,贵州球员解围时击中本方球门立柱,韩鹏跟进补射得分,边裁詹伟却吹罚鲁能越位,当时库卡和队员找边裁理论,韩鹏被黄牌警告,赛后蒿俊闵同主裁进行理论,被主裁出示本场第二张黄牌罚下,导致缺席与恒大的关键战。赛后库卡上前找詹伟理论被打,最后处罚结果是库卡禁赛7个月,李松益10场,边裁詹伟被禁哨一年,鲁能也因此获得第三名,如果库卡没有禁赛,或许鲁能在15年就打破恒大的连冠了。
2、傅明事件
3、沈寅豪论文事件
2020年10月17日,京鲁大战首回合比赛中裁判沈寅豪出现多次争议判罚,首先是下半场国安球员巴坎布突入禁区倒地,鲁能被判罚点球,这是比赛中更具争议性的判罚,之后鲁能球员多次提醒沈寅豪观看视频,但主裁判沈寅豪在没有观看视频回放的情况下坚持判罚点球。而第二个球则在下半场,巴坎布破门,北京国安将比分追成了2-2平,鲁能球员示意对方射门前有犯规动作并提醒主裁判沈寅豪观看视频,但主裁判沈寅豪坚持判罚进球有效。最终全场比赛结束双方打成2:2平局。主裁沈寅豪的判罚引起了球员的不满和球迷们的争议。
这场比赛之后,鲁能球迷对其论文进行查重,发现他在2017年《 体育 风尚》期刊发表的《大学生足球裁判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疑似抄袭卢云飞2012年的文章《大学生足球裁判员怯场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后又被曝出沈寅豪的硕士论文同样涉嫌抄袭。
这也直接导致沈寅豪结束了自己的裁判生涯。
4、马宁VCR事件
同样是发生在去年京鲁大战,在涉及到进入前四的第二回合,鲁能打得的确非常不错,莫伊塞斯和格德斯配合之下率先破门,虽然不久后国安依靠张玉宁扳平比分,真正的争议出现在下半场,格德斯在禁区内抢断国安球之后,倒三角助攻段刘愚破门,起初,韩国裁判判罚进球有效,但此后,视频裁判马宁提醒主裁观看VAR,最终在几分钟的停滞之后,韩国主裁金希坤经过观看VCR,取消了鲁能的进球。但是慢镜头显示,格德斯的确和对方有身体接触,但属于正常的对抗争抢,并且也先碰到了球,如果要说格德斯犯规,的确存在争议。不到五分钟,国安凭借张玉宁的进球,将比分改写为2-1,正是鲁能的进球无效判罚,使得胜利的天平瞬间偏向另一边,这几分钟的时间,1-2的比分,瞬间变成了2-1。赛后,格德斯和蒿俊闵等球员纷纷发表不满,但也为时已晚。鲁能因此丧失了夺冠的机会。这次判罚的失误并不在于主裁判金希坤,而是在于VAR裁判马宁,但是主裁判拥有比赛判罚权的时候选择听从了VCR,可能也会是这场比赛的更大争议点。
鲁能和裁判的多次恩怨,都是因为裁判的误判,导致俱乐部和裁判员都受到了处罚,两败俱伤,鲁能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希望中超多一些公平公正,少一些争议!
这几年中超鲁能是被裁判针对最多的球队,一场比赛出现多种误判,球进了可以给你吹出来,导致鲁能进球不敢庆祝,下面盘点下,最经典的几大误判
一、最受伤的误判:主角詹伟
15年鲁能客场对贵州,鲁能前场任意球罚到对方禁区,贵州球员头球解围到自家球门立柱,韩鹏补射,判罚越位,解释是越位位置获利,边裁詹伟,你没看到谁顶出来的吗?因为当时鲁能是榜首,赛后罚下三哥,缺席下场和恒大的天王山之战,最后冲突导致了库卡被打,禁赛7个月,无教练的鲁能直接从榜首到赛季第三名
二、最无语的误判:主角,两场比赛边裁
塔尔德利半场越位,是裁判不懂规则还是当球员不懂规则,并且两场比赛对重庆和建业都是半场吹越位,塔尔德利毕竟也曾是巴西国家队的主力中锋,弄的他一头雾水
三、最不理解的误判:主角,外籍裁判马日期和边裁
对阵上港,格德斯脚后跟磕球过了对方后卫进入禁区射门成功,裁判以金敬道挡住守门员视线为由,判定进球无效,金敬道169,颜俊凌最少1米9吧?能挡住吗?
四、最复仇的误判:主角,沈寅豪,詹伟同事
17年第25轮鲁能主场延边,郑铮后插上头球破门,判定郑铮犯规,然后今年之一回合国安点球判罚,为什么今年不能忍,淘汰了,牵扯到球队一年的努力和目标
五、让你赢不了的误判:主角,傅明,他姥姥的家乡球队
去年联赛第二轮,对阵河南,全场四次误判,导致鲁能战平河南,鲁蜜然后开始论文了
六、你赢了也给你吹输的误判:外籍裁判和视频助理裁判
去年客场对阵上港,从2比1让裁判硬吹成1比2,96分钟鲁能进球判越位,然后上港进攻埃克森拉三哥,导致三哥失去平衡手球,点球制胜
七、你必须淘汰的误判:主角马宁,视频助理裁判,配角韩国主裁判
今年第二回合鲁能对国安,本来之一场就不公平,鲁能上诉,最后韩国裁判执法,石替补主裁,马宁视频,规格够高了,足协主席和李铁观看,本来不会出幺蛾子,结果打脸了,主裁判判罚进球有效,视频裁判不断提醒下决定了主裁判的判罚
为什么有的比赛误判就误判了,因为联赛漫长,一场比赛输了就输了,能忍就忍,有的无须在忍,你关系到淘汰赛时,关系到球队利益时,谁能忍,或许鲁能早已经看开了,苦了球员和支持球队的球迷,通过 *** 济南文旅,李指导主动辞职就看出来,鲁能累了,真的不想玩了
我认为,10月26日中超争冠组5-8名排位赛,山东鲁能对阵河北华夏幸福的比赛中,伤停补时最后阶段山东鲁能外援费莱尼在伤停补时的头球被判无效,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误判!作为中立的普通球迷,我也为山东鲁能喊冤!
可能有人会说,费莱尼在争顶时手部有压人的动作。但凡看过直播或者录像的球迷,都不会认为这是犯规。
慢镜头显示,当时费莱尼在禁区内接应到张弛的精准传中,高高跃起,争顶头球,虽然与对方的防守球员有身体接触,但手臂没有向外张开发力的附加动作,只是很自然地起跳,手臂适当保持平衡,不应该认为是犯规。并且,可以看到对方球员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在英超等顶级联赛,这样的身体接触后进球数不胜数。费莱尼作为曾在英超征战多年的顶级外援,对动作如何作用而不犯规自然了然于心。可为什么到了中超却水土不服了?这也是不少外援来中超后的之一感觉,对裁判的诸多判罚都表示不理解。
当值主裁艾堃坚决吹罚犯规在先,取消了山东鲁能绝杀取胜的进球。更蹊跷的是,面对如此大的争议,VAR裁判甚至没有任何表示,令人匪夷所思。赛后,无论是球迷还是评论员,都对这个好球被吹掉而愤慨,为山东鲁能鸣不平。
如果说球迷是非专业人士,那么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讲。10月28日足协裁判讲师陶然成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费莱尼进球被吹是误判。
他表示,当值主裁判艾堃距离进球地点比较远,无法准确区分这么细℡☎联系:的身体对抗和犯规,并且费莱尼这次争顶是一个可接受的身体接触,此球是误判。陶讲师也强调说,不是所有的身体对抗都是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