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巡抚更大,其次知府知州平级,知县最小
“知州”,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
“知县”,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 *** 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巡抚” , 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得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朝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 *** ;“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
从小到大的顺续为:知县、知州、知府和巡抚
知州,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由此可见,巡抚更大。
知县是一个县的行政长官。知府,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专员相似。通常的知州,是一个大县,可以管辖几个知县。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按院是按察使司办公的大堂,按察使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
知府为四品官,相当于一个独立市的市长(不包括县级市)、市委书记,因为在古代行政、司法不分的;相对应的知县七品官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县长、县委书记了。
巡抚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行政长官,可以管很多个知府知县。
省、地区、县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在明朝称为“布正使司”、“知府”、“知州”、“知县”。
巡抚职位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和地级市市长。
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市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基本上知州知县受知府节制,知府受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节制,也有知县受制于知州、知州直接受制于巡抚的,清代巡抚上去就是朝廷了,也有总督管两个或几个巡抚的,或者有一省长官直接叫总督的,总督的级别为正二品,与各部尚书一样,巡抚为从二品,相当于各部侍郎的级别,所以所谓的地方大员指的就是总督和巡抚
巡抚比知府的官职大。
1、巡抚是省级更高行政长官,一般是从二品,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当过巡抚的人尊称为“抚台大人”。清代巡抚处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巡抚的职位放在今天相当于省长兼省委书记的角色。
2、知府是州府更高行政长官,一般是从四品官,清朝时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当过知府的人尊称为“府台大人”,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兼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