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亚历山大
1.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之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336年夏,亚历山大之父、古代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突然遇刺身亡,刚满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被腓力二世所征服的希腊各城邦国和色雷斯、伊利里亚等地的一些部落纷纷乘机叛乱或宣布独立。年轻统帅亚历山大首先率军进至巴尔干半岛北部,征服了背叛自己的伊利里亚诸部落,把色雷斯人击退至多瑙河滨。此时,过去曾与马其顿作对的底比斯人谣传亚历山大阵亡,乘机掀起了反马其顿的轩然 *** 。亚历山大知道,底比斯是希腊诸城邦中有名的大城邦,如不把这次暴乱平息下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每他决定杀一儆百,当机立断,火速挥师南下,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敌意外的出现在底比斯城下。底比斯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无不惊慌失措。底比斯城被攻陷,变成了一堆瓦砾,全部居民都被变卖为奴,只有过去和腓力二世或亚历山大友好或赞助过马其顿的少数人除外。
亚历山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底比斯的毁灭,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希腊诸城邦望风归顺,纷纷表示臣服。随后雅典也表示臣服,并恳求宽恕。没过多久,各邦国又统一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之下,承认亚历山大为更高统帅。于是,亚历山大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大展宏图,组织对东方的远征了。
亚历山大远征东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躏过希腊圣地,又参与过对腓力二世的谋杀。据说,临出征前,亚历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全部分赠他人。当时有位将领迷惑不解的问道:“陛下,您把所有的东西分光,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干脆利落的答道,“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就这样,亚历山大怀着对无穷财富的渴望,离开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东征之战。他用以开始远征波斯帝国的军队,由步兵3万名、骑兵5千名和战舰160艘组成。波斯帝国却拥有数十万大军,战舰400艘。而且,波斯帝国面积比马其顿王国约大50倍,更何况远东古老而富足的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诸多国家均已被波斯征服,并入波斯版图。尽管力量悬殊,但亚历山大善于从本质上看问题。他深知,波斯帝国虽国土辽阔,军队庞大,威名犹在,但其势以衰,内部四分五裂,皇帝大流士是个意志薄弱、缺智乏谋的平庸昏君。而马其顿王国气势正盛,锐不可当。亚历山大借助一举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之余威,利用己方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突破敌防线,首战告捷,彻底摧毁了波斯人的士气和抵抗的决心,开辟了向亚洲扩张的道路。不少城邦不战而降, 甚至把亚历山大视为将他们从波斯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救星。
公元前333年夏,亚历山大又在伊萨斯城附近以其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不甘心初战失败的大流士三世。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步兵4万和骑兵7千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军,在尼尼℡☎联系:附近的高加米拉展开了与波斯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定性战斗。大流士三世经过精心准备,拥有骑兵4万、步兵100万、刀轮战车200辆和来自印度的战象15头,与亚历山大军队相比,具有绝对优势。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斗智用谋,再次奇迹般的战胜了这位波斯皇帝。特别有趣的是,当仅有不到5万军队的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士兵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安卧休息、养精蓄锐之时,手握百万大军的大流士三世却因害怕夜袭令士兵彻夜不眠。波斯士兵全副武装,胆战心惊的整整站了一夜,个个无精打采,毫无斗志。次日,即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清晨,亚历山大率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之军进入战场,熟练的运用其机动灵活的“马其顿方阵”,最终战胜了强劲的对手。亚历山大乘胜东进,占领了东方更大的城市、古代东方的文化中心巴比伦,并为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巴比伦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后,亚历山大又率兵从巴比伦出发,势如破竹地占领了波斯帝国的苏撤、波斯波利斯和矣克巴塔那等三座都城。大流士三世逃至北方,被手下一名总督杀死,弃尸于路旁。最终还是亚历山大在追赶途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送回波斯利斯,葬于波斯皇陵墓。
2.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波兰语:Aleksander Jagiellonczyk;立陶宛语:Aleksandras Jogailaitis)(1461年8月5日—1506年8月19日),亚盖隆王朝的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
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为波兰国王卡西米尔四世的第四子,1492年在其父死后被选为立陶宛大公。在兄长扬一世•阿尔伯特国王于1501年6月17日去世后,亚历山大在当年12月12日继位为波兰国王。
亚历山大•亚盖隆契克未能有效阻止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对立陶宛的侵略。
3.亚历山大五世(希腊语:Αλέξανδρος Ε',?~前294年)安提帕特王朝的马其顿国王(前298年或前297年~前294年在位)。
家庭背景
亚历山大五世是马其顿摄政卡山得的儿子,安提帕特的孙子。卡山得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杀害了他的遗孀罗克珊娜和年幼的继承者亚历山大四世,篡夺了马其顿的王位。亚历山大部下诸将领随即开始了争夺其遗产的继业者战争。在“继业者”中,卡山得控制着马其顿本土,并与其他将军们联合打败了安纳托利亚的统治者安提柯一世。卡山得与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妹妹结婚,生下的孩子就是亚历山大五世。这样,亚历山大五世就拥有了对马其顿王位“较为合法”的继承权。
主要事迹
前298年(或前297年)卡山得去世后,王位由其长子腓力四世继承,但是后者很快就死了。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五世与他的另一个兄弟安提帕特二世被宣布为马其顿的共同统治者。王国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亚历山大统治西部,安提帕特统治东部。亚历山大五世并与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救星)的一个女儿结婚。
两王共治的和平局面很快就结束了。安提帕特二世谋杀了他与亚历山大的母亲,可能是因为她在立场上支持亚历山大。继而他把亚历山大五世赶出了马其顿。亚历山大五世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和占据雅典的安提柯一世之子德米特里(征服城市的人)求援。皮洛士迅速进行了干预,把亚历山大五世重新扶上王位。亚历山大五世因此向皮洛士割让了边区的几个省。不久德米特里也来了。根据某些不确定的记载,已经没有什么报偿能付出的亚历山大五世企图谋杀德米特里,结果反为德米特里所杀。德米特里打败并杀死了仍在王位上的安提帕特二世,宣布自己为马其顿的国王。
4.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1220年?—1263年11月14日),真名为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Ярославич,俄罗斯统帅和政治家,诺夫哥罗德公爵(1236年-1252年,1257年-1259年),1246年起为基辅大公,1252年起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1236年,他被选为诺夫哥罗德公爵。他与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斗争,使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免于被西方天主教国家征服。
1240年瑞典人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河口地带登陆入侵俄罗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诺夫哥罗德人与当地的拉多加人,于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畔、现在的圣彼得堡附近击溃了瑞典军队。他因而得到称号:“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在这次胜利后不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贵族赶出诺夫哥罗德。1241年,由于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诺夫哥罗德人请回。他率领诺夫哥罗德军队抵抗骑士团。1242年4月5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距爱沙尼亚边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决定性地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一战常被称作“冰上之战”。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评论说,这一战挽救了俄罗斯民族。
当蒙古人势不可挡的骑兵蹂躏并征服了俄罗斯之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巧妙地与他们周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没有接受罗马教皇的自杀性的、与蒙古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建议,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与蒙古人作正面对抗不可能获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开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与俄罗斯各公国之间的调解人的角色。1246年,金帐汗封他为基辅大公。125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取代了他的兄弟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
作为基辅、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的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致力于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1259年,他镇压了诺夫哥罗德人的起义。1263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从金帐汗国返回诺夫哥罗德途中于戈罗杰茨去世。他的遗骨后来被彼得大帝下令移至圣彼得堡。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一位圣徒,纪念他的节日为9月12日。
1942年7月29日,当纳粹德国的军队深入苏联腹地时,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苏联军队设立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5.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1777年—1825年,1801年—1825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一世由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抚养,父亲被杀后即位。
为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命,亚历山大采取自由主义的政策,设立所谓“非正式委员会”解决各类问题。1802年设各部大臣制。1803年颁布自由耕作法,宣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有可能得到解放。开办哈尔科夫大学和喀山大学。
对外政策方面,参加第三、第四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的会战中失败。1807年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得到法国支持,赢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战争,夺得芬兰和高加索的领地。1812年击退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1814年率领俄罗斯军队进击到巴黎。不久活跃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有力的领导人之一,结成神圣同盟。1820年左右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影响,排斥欧洲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反动政策,加强对国内和国外自由主义力量的压制。
性格优柔寡断、多疑、伤感,又极其自尊自傲,被称为“狮身人面像”。晚年沉溺于严重的神秘主义。
娶巴登的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塔(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有两个女儿。
6.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长子。
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着手国内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实行解放农奴政策,设立地方自治议会,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俄国历史上有三次沙皇进行的改革,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外,分别是伊凡四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对外方面,努力试图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1877年—1878年发生俄土战争。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是由于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俄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1881年3月13日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成员炸死。
亚历山大二世先娶德国黑森-达姆施塔特的玛克西米利安娜•威廉明娜•奥古斯塔•玛丽公主(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有8个子女,均未成年时夭折。后娶俄国的叶卡特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多尔戈鲁卡娅女大公,有3个子女:亚历山德拉女大公;尼古拉大公;亚历山大三世.
7.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1845年-1894年,1881年-1894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次子。
亚历山大三世由于害怕暗杀而经常住在首都郊外的行宫加特契纳,被称为“加特契纳的隐士”或“革命的俘虏”。即位初期采取对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模棱两可的态度。实施地方长官制,破坏地方自治。限制大学自治权。对待异族强制推行俄罗斯化的政策。迫害犹太人。占领中亚,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在来自丹麦的妻子的影响下(其时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对俾斯麦及威廉一世的德国产生反感。尽管此前的六位俄罗斯君主都为德意志血统,但是从亚历山大三世时代起,宫廷和贵族社会开始了俄罗斯化的进程。80年代末之后,因俄德关系恶化而亲近法国。亚历山大在位期间,是俄罗斯工业化的时代,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1894年因病去世。
亚历山大娶丹麦的玛丽亚•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德格玛公主(玛丽亚•费奥多萝芙娜)。有6个子女: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大公;格奥尔吉大公;谢尼亚女大公;米哈伊尔大公。
8.(猛烈的)亚历山大一世(苏格兰盖尔语:Alaxandair mac Maíl Coluim,意为马尔科姆之子亚历山大;约1078年—1124年4月23日)苏格兰国王(1107年—1124年在位)。马尔科姆三世的第四子,在兄长埃德加国王去世后继承王位。他由于对苏格兰北部的一次起义的无情镇压,而得到外号“猛烈的”。
亚历山大一世致力于苏格兰教会的独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辖区,并在珀思郡(苏格兰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
9.亚历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1198年-1249年)苏格兰国王(1214年-1249年在位)。
亚历山大二世为苏格兰国王狮子威廉之子。他支持英格兰贵族反对无地王约翰的叛乱,帮助他们在1215年迫使约翰签署了大 *** 。但是在1217年,他承认约翰之子和继承人亨利三世为他的领主。1221年,他与亨利三世的妹妹乔安•金雀花结婚。
当乔安于1238年去世后,亚历山大二世再次结婚,妻子为柯西的玛丽。玛丽于1241年生下了亚历山大二世的继承人亚历山大三世。
1237年,亚历山大二世与亨利三世签订约克和约,在这份文件中确定了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永久边界。
亚历山大二世在苏格兰国内加强王权,并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苏格兰的边远地区。
10.亚历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苏格兰国王(1249年—1286年在位)。他是亚历山大二世国王之子,母为科西的玛丽(亚历山大二世的第二个妻子)。
亚历山大三世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苏格兰的王位。1251年,还是孩子的亚历山大三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女儿玛格丽特结婚,这使得英格兰人企图在其未亲政时再度干涉苏格兰的内政。
1263年,亚历山大三世在Largs战役中打败了挪威国王哈康四世的入侵。他于1266年迫使哈康四世的继承者马格努斯六世向苏格兰割让马恩岛和赫布里底群岛。亚历山大三世的孙女玛格丽特在他去世后继承了王位。
11.亚历山大一世•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Краљ 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888年12月17日—1934年10月9日)卡拉格奥尔基王朝的南斯拉夫国王(1921年—1934年在位)。塞尔维亚国王彼得一世的次子。1904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贵族军官学校毕业。1909年,在他的兄弟格奥尔基•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的继承权被剥夺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为塞尔维亚大公(王储)。
亚历山大一世在塞尔维亚军中服役,以之一军军长身份参加了1912年—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在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塞尔维亚军队总司令。1918年12月,亚历山大成为刚刚建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的摄政王。1921年8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加冕为国王。
由于国内各民族的不满情绪和骚动,尤其是克罗地亚人的独立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转向独裁。1929年1月,他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强调他统治的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亚历山大一世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1934年亚历山大一世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时,于10月9日在马赛遭到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他与同车的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都在刺杀中身亡。
12.埃及更大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在尼罗河河口以西一条东北-西南向伸展的狭长地带上,西北临地中海,东南靠迈尔尤特湖。人口270.8万(1983)。曾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纪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纪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纪逐渐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较速。有纺织、造船、化肥、炼油等工业。世界著名的棉花市场。分东西两港。东港水较浅,主要为渔港和海上游览区。西港为深水良港,由两道防波堤和狭长的法罗斯岛屏障,港区面积广达6平方公里以上,全国80-90%的外贸物资经此,输出棉花、棉织品、稻米等。铁路、公路通开罗。重要的国际航空站。有1892年创设的希腊-罗马博物馆。近郊多名胜古迹。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址在近海的法罗斯岛上。
13.L.G.亚历山大,世界英语教学权威,曾任欧洲现代现代语言教学委员会理事。其著作为交际教学法奠定基础。其中如NCE(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follow me已成为经典教材。
在介绍二十世纪中前期的数学三大流派之前,我想先提一下数学的“学派”,数学学派比数学流派要多的多。一个学派往往是很多知名的数学家在一个共同的地方,做出一系列的研究,并坚持一定的学派风格。在《基础教育百科全书·数学卷》(设计书)中,提到的数学学派有: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诡辩学派、智人学派、埃利亚学派、原子论学派、雅典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格丁根学派、柏林学派、彼得堡学派、意大利代数几何学派、法国函数论学派、直觉主义学派、逻辑主义学派、 *** 学派、普林斯顿学派、莫斯科学派、函数论学派、拓扑学派、剑桥分析学派、波兰学派、华沙学派、利沃夫学派、布尔巴基学派等。
可以看到,中世纪以前的数学学派和哲学学派几乎是重合的。通过学习《西方哲学史》可以了解到很多相关的东西。数学本身源于自然哲学。当数学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是数学基础仍然带有浓厚的哲学味。关于每个学派,都有一段很长的故事,其中的每个数学家都有很多激动人心的作品,和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看M.克莱因的四卷本《古今数学思想》和E.T贝尔的《数学精英》,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数学家的故事。
直至近代,通过参阅《当代数学精英-菲尔茨奖获得者传》,和《当代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等书,可以对20世纪以来的数学有大概的了解。
莫斯科学派和哥廷根学派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学派。两个地方都曾经云集过一大批著名的数学家,有长久的数学历史传统和深刻的数学文化。
关于哥廷根学派:
哥廷根学派是在世界数学科学的发展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派,该学派坚持数学的统一性,思想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高斯开始了哥廷根数学学派的起始时代,他把现代数学提到一个新的水平。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继承了高斯的工作,在代数、几何、数论和分析领域做出了贡献,克莱因和希尔伯特使德国哥廷根数学学派进入了全盛时期,哥廷根大学因而也成为数学研究和教育的国际中心。
哥廷根学派是世界数学家的摇篮和圣地,但希特勒的上台,使它受到致命的打击。大批犹太血统的科学家被迫亡命美国,哥廷根数学学派解体。【1】
关于莫斯科学派:
百年来,苏俄涌现了上百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其中如鲁金,亚历山德罗夫,柯尔莫戈罗夫,盖尔范德,沙法列维奇,阿洛尔德,诺维可夫,李雅普洛夫,菲赫金哥尔茨,科瓦列夫斯卡娅等都是响当当的数学大师。而这些优秀数学家则大多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所涌现的优秀数学家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恐怕除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哥廷根大学。在20世纪就再也没有哪个大学敢与之相比了,即使是赫赫有名的普林斯顿大学也没有出过这么多的优秀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一数学强校。
莫斯科学派我最欣赏里面的阿诺尔德。他写的书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数学理论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写出来,并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与数学理论相联系。他是个对数学理解非常深刻的数学家。看他的作品非常的享受,如《常℡☎联系:分方程》、《动力系统》、《经典力学的数学 *** 》。
很遗憾的是中国还未尝有过什么如此著名的数学学派,更不谈流派了。中国的数学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的投入和奋斗。
在下面要谈到的三大流派中,涉及了很多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他们为数学基础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
【1】『注』这里只需列出一张从德国(包括奥地利、匈牙利)到美国避难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部分名单,就可见人材转移之一斑了。爱因斯坦(1879~1955,伟大的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ck,1882~1964.192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冯·诺依曼(1903~1957,杰出数学家之一);柯朗(1888~1972,哥廷根数学研究所负责人);哥德尔(1906~1976,数理逻辑学家);诺特(1882~1935,抽象代数奠基人之一);费勒(W.Feller,1906~1970,随机过程论的创始人之一);阿廷(1896~1962,抽象代数奠基人之一);费里德里希(K.Friedrichs,1901~1983,应用数学家);外尔(1885~1955,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德恩(1878~1952,希尔伯特第3问题解决者);此外还有波利亚、舍荀(Szeg)、海林格(Hellinger)、爱华德(Ewald)、诺尔德海姆(Nordheim)、德拜(Debye)、威格纳(Wigner)等等。
二十世纪中前期的三大数学流派简介
*** 论在19世纪末由康托建立后, *** 概念成为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一个概念,人们曾经相信,全部数学的基础理论可用 *** 概念统一起来。1900 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庞加莱曾满怀信心的说:“ 现在我们可以说,完全的严格化已经达到了。” 可是这话说出后还不到3 年,英国数学家罗素于1902年给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信中提出一个 *** 悖论,使数学基础发生动摇,用弗雷格的话说:“突然它的一块基石崩塌下来了。”
罗素的 *** 悖论:
*** 可以分为两类:之一类 *** 的特征是: *** 本身又是 *** 中的元素,例如当时人们经常说的“所有 *** 所成的 *** ”;第二类 *** 的特征是: *** 本身不是 *** 的元素,例如直线上点的 *** 。显然,一个 *** 必须是并且只能是这两类 *** 中的一类。那么,R是哪一类的 *** 呢? 罗素悖论一个通俗的说法是理发师悖论:
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示热诚欢迎!”来找他刮脸的人络绎不绝,自然都是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胡子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你们看他能不能给他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要给自己刮脸,而如果他给自己刮脸呢?他又属于“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不该给自己刮脸。
*** 论中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这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涉及数学逻辑推理的可信性和数学命题的真理性问题,属于数学哲学的范畴。
从1900年到1930年的30年间,许多数学家卷入了一场关于数学哲学基础的讨论,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数学基础学派的争论,主要有逻辑主义、 *** 和直觉主义三个学派。
一、逻辑主义
1.逻辑主义的历史渊源
逻辑主义的形成究其本原可以追溯到莱布尼兹时代,他把逻辑学想象成一种普遍的科学,这种科学包括构成其它所有科学的基础的一些原则,这种逻辑学先于一切科学的观点,即是逻辑主义思想原则的萌芽。但他并未能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到了19 世纪,戴德金、弗雷格和皮亚诺等人继承莱氏先志,逐步发挥,并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逻辑主义的基本思想
逻辑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他与怀特海于1913年完成了逻辑主义的经典代表作---《 数学原理》。作者企图在这3卷本的数学巨著中向人们说明:全部数学可以以一个逻辑公理系统严格推导出来,也就是说可以从逻辑概念出发用明显的定义得出数学概念;由逻辑命题开始用纯逻辑的演绎推得数学定理。从而,使全部数学都可以从基本的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则而推导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数学看成是逻辑学延伸或分支。所以,罗素说:“逻辑学是数学的青年时代,而数学是逻辑学的壮年时代。”、“数学即逻辑。”
罗素在他的《 数理哲学导论》一书中进一步的阐述了他的主张:“ 通过分析来达到越来越大的抽象性和逻辑简单性,要研究我们能否找到更为一般的思想原则,以这些思想和原则出发能使现在作为出发点的东西得以被定义和演绎出来” 。那么是什么样的思想原则呢?罗素接着说:“ 应当以一些已被普遍承认了的逻辑的前提出发,再经过演绎而达到那些明显的属于数学的结果。” 即把数学化归于逻辑,这是他的基本观点。
在《数学原理》中,罗素和怀特海曾通过纯逻辑的途径再加上 *** 论的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把当时的数学严格的推导了出来,获得成功。故罗素宣称:“ 从逻辑中展开纯数学的工作,已由怀特海和我在《 数学原理》 中详细的做了出来。”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罗素从一个逻辑系统推导数学时使用了 *** 论的选择公理和无穷公理,这是不可缺的,否则不能完成。不用无穷公理则自然数系统就无法构造,更不要说全部数学了。所以,罗素并没有将数学化归为逻辑,而是化归为 *** 论。
要从逻辑推出全部数学,就必须发展 *** 论,而 *** 论是自相矛盾的,没有相容性的,但是,在逻辑系统中是不允许有矛盾的,因此,必须排除悖论。可后来罗素与怀特海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进而遭遇了不少困难。
数学基础学家一般都不接受“数学就是逻辑”的观点;同样也不能接受“一切数学思维都是逻辑思维”的说法。但是,尽管如此。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一书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影响很大。它以当时最严格的形式化的符号语言来陈述作者建立的逻辑体系、定义和定理,从而标志符号逻辑 *** 的成功。并显示了数学的逻辑基础研究的意义,因而进一步的显示了现代逻辑的科学意义。
《数学原理》一书成为名著。尽管逻辑主义的主张不能实现,逻辑主义的数学观不能为数学基础学者所广泛接受,但此书在 *** 论上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相当成功的把古典数学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公理系统,使之能从几个逻辑概念和公理出发,再加上 *** 论的无穷公理就能推出康托 *** 论、一般算术和大部分数学来。这把逻辑推理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看到,在数理逻辑演算的基础上能够推演出许多数学内容来,形成了 *** 论公理系统的逻辑体系,这在逻辑史上是一件大事,对数理逻辑后来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是近代公理 *** 的一个重要起点。
二、 ***
一般认为, *** 的奠基人是希尔伯特 ,并把希尔伯特的数学观和数学基础称作为“ *** ”,罗素和布劳威尔都称希尔伯特为 *** 的代表人物,但他们是指希尔伯特奠定数学基础的形式化 *** ,不一定是指他的某种主张。而希尔伯特本人并不自命为 *** 者,他的学生贝尔奈斯也不认为希尔伯特是 *** 者。
1. *** 的形成
*** 理论体系是在非欧几何产生之后,在数学和数学哲学研究中弥漫的“重建数学基础”的气氛中形成的。
当非欧几何得到人们的承认,亦即当得出互相矛盾的定理的两种几何都证明了不自相矛盾的时候,人们便要问:数学的真理体现在那里?试想,一种几何说,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不与原有的直线相交;另一种几何说,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作两条直线不与原有的直线相交;还有一种几何说:过直线外一点不可以做任何直线于原有的直线不相交。这三种几何不是互相打架了吗?理应至少有两个是错误的,为什么三个几何都成立呢?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主张,保卫经典数学和经典的数学 *** ,并且发展他们。他认为,经典数学,包括由于 *** 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学方向,都是人类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为了在数学中避免出现悖论,就设法绝对的证明数学的无矛盾性,使数学奠定在严格的公理化的基础上,数学的公理和逻辑推理就像天文学家手中的望远镜那样重要,是不能丢弃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希尔伯特在1922 年提出了著名的希尔伯特计划 。
2. *** 的基本思想
希尔伯特计划的主要思想就是:奠定一门数学的基础,应该严格的、数学的证明这门数学的协调性(即无矛盾性或一致性、相容性);希尔伯特计划的数学内容就是数理逻辑中的证明论。
希尔伯特与贝尔奈斯合著的两卷《数学基础》是希尔伯特计划的代表作。
希尔伯特计划 ,将各门数学形式化,构成形式系统,然后用一种初等 *** 证明各个形式系统的相容性,即无矛盾性,从而导出全部数学的无矛盾性。
他区分了3 种数学理论:1. 直观的非形式化的数学理论;2. 将之一种数学理论形式化,构成一个形式系统,把直观数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转换为形式系统中的初始符号,命题转换为符号公式,推演规则转换为符号公式之间的变形关系,证明转换为符号公式的有穷序列;3. 是描述和研究第二种数学理论的,称为元数学、证明论或元理论。元数学是以形式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数学,它包括对形式系统的描述、定义,也包括对形式系统性质的研究。
*** 的提出是数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元数学的建立。从此,数学的发展进入研究形式系统的新阶段。
这里我们要说明一点: *** 和逻辑主义一样,都从公理系统出发,不同点是:逻辑主义者当追到逻辑公理系统时,不再持有原来的对公理体系的观点,而要求逻辑公理系统具有内容,而且想方设法探求逻辑规律的真理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 者则不然,他们认为数学的公理系统或逻辑的公理系统,其中基本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其公理也只是一行行的符号,无所谓真假,只要能够证明该公理系统是相容的,不互相矛盾的,该公理系统便得承认,它便代表某一方面的真理。连逻辑公理系统也认为是没有内容的,不能由内容方面保证其真理性,于是便只留下“相容性”即“不自相矛盾性”作为真理所在了。
希尔伯特原来设想,数学的相容性证明可以限于有穷的构造性 *** 范围之内。但是研究表现,这个范围应当加以扩充。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理说,“任何一个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在其中定义自然数的概念,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 、“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 这个定理彻底粉碎了希尔伯特的 *** 理想。但是希尔伯特的数学基础思想却发展了元数学,这就把形式心理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元数学(证明论)已发展为数理逻辑的四大分支之一。
*** 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数学家鲁滨逊和柯恩等人。他们认为:数学应该被看作一种纯粹的纸上符号游戏,对这种形式的唯一要求是不会导致矛盾。
但是,这种 *** 思想显然与希尔伯特的主张是不同的。
三、直觉主义
1.直觉主义的历史根源
直觉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之一位反对实无穷,只承认潜无穷的哲学家。直觉主义的哲学观点则是直接渊源于康德和布劳威尔的自然数源于“原始直觉”,即是康德的“自然数是从时间的直觉推演出来”的主张。
19世纪的克罗内克强调能行性,说当时好些定理都只是符号的游戏,没有实际意义。他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别的都是人造的。而整数在直观上是清楚的,故可以接受,其他则是可疑。” 其意是说,只有自然数是真实存在,其余都只是人为做出的一些文字符号罢了。他还主张在自然数的基础上来构造整个数学。
20 世纪初,庞加莱亦持自然数为最基本的直观及潜无穷的主张。其他如包瑞尔、勒贝格、鲁金等半直觉主义或法国经验主义亦强调能行性的观念。
他们公开否认选择公理,认为根据选择公理而作的 *** ,根本没有能行性,不能承认其存在。他们提出能行性的概念,没有能行性的便不承认其存在。他们都是直觉主义的先驱。所有这一切,都为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提供了直接的前提,布劳威尔集其先驱们之大成,系统的提供了直觉主义的主张。
2.直觉主义的数学观思想
直觉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是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 从1907 年布劳威尔的博士论文《 数学的基础》 开始,直觉主义者逐步系统的阐述了他们的数学观和重建数学基础的主张。
他的数学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他对数学对象的观点。
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存在即是被构造。”他认为,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不依赖于逻辑和语言经验,而是“原始直觉”(即人皆有的一种能力),纯粹数学是“心智的数学构造自身”、是“反身的构造”,它“开始于自然数”,而不是 *** 论。这种数学构造之成为构造,与这种构造物的性质无关,与其本身是否独立于人们的知识无关,与人们所持的哲学观点也无关。构造物应该怎样就怎样,数学判断应该是永恒的真理。
因此,布劳威尔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封闭的和已完成的实无穷体系。
实无穷论者认为“ 自然数全体” 就是指自然数集{0,1,2,3,……} ,这是一个确实存在了的完成了的 *** ,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潜无穷论者否认实无穷,认为无穷只是潜在的,并不是已完成了的封闭实体,只是就其发展来说是无穷的。在他们看来,自然,0,1,2,3,……只能是永远处于不断被构造和生成的过程,而不是完成了的、封闭实体。
所以,诸如“自然数全体”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2)对数学所用的逻辑的观点。
布劳威尔对数学对象的观点直接导出了他对数学所用的逻辑观点;认为“ 逻辑不是发现真理的绝对可靠的工具” ,并认为,在真正的数学证明中不能使用排中律,因为排中律和其他经典逻辑规律是从有穷集抽象出来的规律,因此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到无穷集上去。同样不能使用反证法。
直觉主义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本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哥德尔的工作,许多数学家开始重视直觉主义。数学家们纷纷尝试用构造法建立实数理论、数学分析以至全部数学,得出不少重要结果。
构造性数学已经成为数学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数学学科群体,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1967年,美国数学家毕肖普完成并出版《构造性分析》一书,开始了直觉主义学派的构造主义时期。
历史证明,三大流派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但是他们弥补了数学基础的很多不足,为数学的严密性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符号和语言。用G. H. Hardy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Beauty is the first test: there is no permanent place in the world for ugly mathematics.”
(之一册之一部)
1. 安娜-巴夫洛夫娜-舍勒,玛丽太后的女官和心腹
2. 华西里-库拉金公爵,
3. 文森盖罗德,
4. 莫特玛子爵,法国望族
5. 莫里奥神甫,
6. 冯克男爵,
7. 伊波利特,华西里的儿子,担任俄国驻奥国使馆的秘书
8. 阿纳托里,华西里的儿子
9. 尼古拉-保尔康斯基公爵,有钱,但吝啬,古板守旧
10. 玛丽雅-阿勃拉莫夫娜,尼古拉-保尔康斯基的女儿
11.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玛丽雅的哥哥
12. 丽莎,安德烈的妻子
13. 罗享,法国望族
14. 蒙莫朗西,法国望族,与莫特玛子爵沾亲
15. 海伦,华西里公爵的大女儿
16. 别祖霍夫伯爵,叶卡德琳娜时代的大臣
17. 皮埃尔,别祖霍夫的私生子
18. 保里斯,其母请求华西里公爵的通过关系将其调入近卫军
19. 高里岑公爵,
20. 德鲁别茨基公爵,保里斯的父亲
21. 安娜-德鲁别茨基公爵夫人,保里斯的母亲
22. 阿普拉克辛,应是安德烈的朋友或邻居
23. 陶洛霍夫,军官,阿纳托里的朋友
24. 斯蒂文思,英国海军军官,阿纳托里的朋友
25. 埃利-罗斯托夫,德鲁别茨基夫人的亲戚,德鲁别茨基夫人及儿子曾在这儿寄居
26. 德米特里,罗斯托夫家的总管,贵族出身
27. 玛丽雅-卡拉金娜,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
28. 拉祖莫夫斯基,
29. 劳兰,医生
30. 尼古拉,罗斯托夫的长子
31. 薇拉,罗斯托夫的的大女儿
32. 宋尼雅,罗斯托夫的外甥女
33. 彼嘉,罗斯托夫的小儿子(皮埃尔与娜塔莎的儿子也叫彼嘉)
34. 娜塔莎,罗斯托夫的小女儿(罗斯托夫伯爵夫人也叫娜塔莎,尼古拉与玛丽雅的女儿也叫娜塔莎)
35. 舒伯特上校,尼古拉的长官
36. 裘丽,卡拉金娜的女儿
37. 阿尔哈罗夫,应是裘丽的朋友
38. 别尔格,薇拉的情人
39. 塔拉斯,保尔康斯基公爵的童山庄园的花匠(应该不是皮埃尔)
40. 伊里亚-罗斯托夫伯爵,尼古拉的父亲
41. 米嘉,罗斯拉夫伯爵家的贵族管家
42. 阿赫罗西莫娃,罗斯托夫伯爵的朋友,性格直爽
43. 申兴,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堂哥
44. 谢苗,罗斯托夫家的小提琴手
45. 卡嘉,别祖霍夫的大侄女
46. 奥尔加,别祖霍夫的二侄女
47. 莎菲,别祖霍夫的三侄女
48. 马蒙托夫,卡嘉的父亲
49. 德米特里,别祖霍夫家的法律顾问
50. 布莉恩 *** ,玛丽雅的女伴,孤儿
51. 卡哈伊尔-伊凡内奇,尼古拉-保尔康斯基公爵家的建筑师
52. 季洪,尼古拉-保尔康斯基公爵的老仆
53. 吉蒂-奥登卓娃,似是玛丽雅公爵 *** 的朋友,嫁给了一个老年人
54. 彼德-鲁施卡,安德烈公爵的听差
55. 祖波夫伯爵夫人,
(之一册第二部)
56. 米哈依洛,俄军营长
57. 基莫兴,俄军大尉,连长
58. 聂斯维茨基,校官,安德烈的同事
59. 费迪绍,俄军士兵
60. 热尔科夫,俄军骠骑兵少尉,曾与陶洛霍夫一伙
61. 马克,奥国将军,阵亡
62. 科兹洛夫斯基,俄军值日副官,普列奥博拉任斯基营的营长
63. 诺斯茨基伯爵,安德烈的同事
64. 施特劳赫,奥国负责给养的将军
65. 华西卡-杰尼索夫,俄军保罗格勒骠骑兵团连长
66. 邦达连科,尼古拉的勤务兵
67. 拉夫鲁施卡,杰尼索夫的勤务兵
68. 马蒂尔达 *** ,似是杰尼索夫的女友
69. 贝科夫,绰号耗子,俄军军官
70. 吉梁宁,俄军中尉
71. 费多托夫,俄军士兵
72. 米罗诺夫,俄军士官生
73. 波格丹内奇,保罗格勒骑兵团团长
74. 吉尔斯顿,骑兵大尉
75. 巴格拉基昂公爵,俄军后卫司令官,热尔科夫的新领导
76. 莫尔吉耶,法军军官,所部被俄军击溃
77. 施密特,奥国将军,与法军作战时阵亡
78. 陶霍杜罗夫,俄军官,俄军战胜法军莫尔吉耶后,应该是他写的战功报告。其貌不扬,不善言谈,不引人注目,受表扬不多,但总出现在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默默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9. 比利平,驻奥国的俄国外交官,安德烈的朋友
80. 弗朗茨,比利平的仆人(当时的奥国皇帝也叫弗朗茨)
81. 符尔勃拿伯爵,应是奥国军官,可能投降了拿破仑
82. 李赫顿费尔斯伯爵,应是奥国军官或皇宫里的人
83. 奥古斯滕堡公爵,奥国军官,守卫桥头堡,被法军欺骗失守
84. 白拿伯,曾为奥国制定法律
85. 缪拉亲王,那不勒斯王,拿破仑的妹夫,法军将军
86. 兰纳,法军将军
87. 裴里亚,法军将军
88. 威罗特,奥国将军,接替了阵亡的施密特
89. 波多尔斯基,基辅掷弹兵
90. 诺斯基茨伯爵,奥国将军(前面有个诺斯茨基伯爵,是否同一人?)
91. 文森海罗德,俄军侍从武官长,流亡的法国人
92. 土申大尉,俄军军官
93. 伊凡-鲁基奇,俄军连长
94. 西多罗夫,俄军士兵
95. 勒马拉,法军信使
96. 梅德维杰夫,俄军二炮手
97. 埃科诺莫夫,俄军少校
98. 安东诺夫,俄军士兵
99. 彼得罗夫,俄军士兵
(之一册第三部)
100.维亚兹-米金诺夫,彼得堡军事总督
101.阿琳娜,华西里公爵的妻子
102.玛莎,安德烈公爵夫人的使女
103.阿尔巴端奇,老保尔康斯基公爵的总管
104.舍林先生,(P245)
105.肖斯夫人,应是罗斯托夫家的的家庭教师
106.康斯坦丁亲王,俄军近卫军指挥官
107.加夫利洛,俄军士兵
108.陶尔戈鲁科夫,俄军侍从武官长
109.施瓦岑贝格公爵,奥军将军
110.査多利日斯基公爵,俄军外交大臣
111.威利耶,俄皇御医
112.萨瓦里,法军军使
113.托尔斯泰伯爵,俄皇御前大臣
114.米洛拉多维奇,俄军官,曾带领民团(P270)
115.陶霍杜罗夫,同上
116.威姆普芬将军等,俄奥联军中的非俄籍将军(P270)
117.季特,库图佐夫的厨子
118.费德青科中士,俄军士兵
119.古里耶夫,P276
120.斯特罗冈诺夫,沙皇的随从。
121.诺伏西尔采夫,沙皇的随从
122.诺夫哥罗德团,阿普雪隆团,保罗格勒骑兵团,乌瓦罗夫骑兵团,谢苗诺夫团,普拉托夫师,普列奥博拉任斯基营,聂维洛夫茨基师,波尼亚托夫斯基军(法军)
123.伊里亚,为俄皇赶马车的人
124.冯托尔大尉,俄军官
125.雷普宁公爵,俄军上校,被法军俘获
126.苏赫吉仑,俄军中尉,被法军俘获
127.拉雷医生,拿破仑的医生
(第二册之一部)
128.扎哈尔,出租马车的车夫
129.瓦夏,即杰尼索夫
130.米哈伊洛,罗斯托夫家的管家或门房(普拉东的弟弟也叫米哈伊洛)
131.普罗科菲,罗斯托夫家的跟班
132.加夫里拉,P316
133.阿尔哈罗夫,
134.卡明斯基,俄陆军元帅
135.费奥克奇斯特,莫斯科的英国俱乐部的总管和厨师
136.马克西姆,鲜花暖房的农奴
137.伊巴特卡,车夫
138.伊留沙,吉卜赛人
139.奥尔洛夫伯爵,俄军官。在莫斯科外围的塔鲁季诺战役时,只有他的部队到达指定作战阵地,与法军交战时并取得胜利。(P318)
140.玛丽雅-伊凡洛夫娜,陶洛霍夫的母亲
141.拉斯托普庆公爵,俄军将领
142.华鲁耶夫
143.马尔科夫伯爵,
144.维西泽姆斯基公爵,
145.纳雷施金娜公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
146.乌瓦罗夫,俄军官
147.华西里-伊格纳基齐,
148.别克列沙夫,巴格拉基昂公爵参加英国俱乐部的宴会时带的同伴
149.古图卓夫,诗人,曾为巴格拉基昂公爵做赞诗
150.福卡,老保尔康斯基家的厨子
151.波格丹诺夫娜,产婆
152.萨维施娜,老保尔康斯基家的保姆
153.菲利普,老保尔康斯基家的男仆
154.杰米扬,老保尔康斯基家的管家
155.费嘉,即陶洛霍夫
156.约盖尔,舞蹈老师
157.高尔察科夫,罗斯托夫的邻居或朋友
158.伊留施卡,陶洛霍夫的朋友
159.(第二册第二部)维拉尔斯基,波兰伯爵,共济会员,曾介绍皮埃尔加入共济会
160.巴兹杰耶夫,级别较高的共济会员
161.斯莫里央尼诺夫,皮埃尔加入共济会时的导师,皮埃尔早就认识他
162.克卢格,丹麦代办
163.西多夫,
164.别尼生,俄军将领,在埃劳曾向拿破仑进攻,俄皇曾在他的别墅里举行舞会
165.亨德利科夫,科尔切瓦地区的民兵司令官
166.普罗卓罗夫斯基,俄军将领
167.布克斯赫弗登伯爵,俄军将领
168.谢德莫列茨基师长,俄军将领
169.安东,安德烈公爵的老家人
170.乌金诺元帅,应是法军元帅
171.杰明基耶夫,俄军骠骑兵
172.阿姆菲洛希亚,神父,云游教徒提到的人
173.比拉盖雅,云游教徒
174.基留莎,疯修士
175.小伊凡,云游教徒
176.托普青卡,俄军司务长
177.拉扎楚克,俄军骠骑兵
178.玛卡尔-阿历克塞伊维奇,似乎是军医
179.马凯耶夫,军医助医
180.齐林斯基伯爵,俄军副官,波兰人
181.拉扎列夫,俄军士兵,他曾代表俄军士兵接受拿破仑授予的勋章
182.(第二册第三部)斯佩兰斯基,俄国国务大臣
183.柯楚别依,亚历山大皇帝的亲信
184.阿拉克切耶夫,陆军大臣
185.普略尼契尼科夫,P446
186.马格尼茨基,俄军事条令委员会主席
187.罗森坎姆普夫,P451
188.乌鲁索夫来,共济会会友
189.彼隆斯卡雅,俄皇宫中的女官
190.杜尼莎雅,应该是娜塔莎的仆人
191.基里拉-马特维伊奇,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表哥,曾经相恋过
192.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朋友,前皇宫女官。
193.科兰古,
194.费尔果夫男爵,应是宫中官员
195.毕茨基 ,安德烈的朋友,喜欢追求新潮
196.席尔维,斯佩兰斯基的朋友,应是 *** 官员
197.斯托雷平,斯佩兰斯基的朋友,应是 *** 官员
198.优苏波夫伯爵夫人,别尔格的朋友
199.费多霞,云游教徒
200.阿金斐,玛丽雅的忏悔神父
201.(第二册第四部)高鲁霍夫斯基伯爵,骠骑兵,波兰人
202.普莎兹杰茨卡,骠骑女兵,波兰人
203.保尔若卓夫斯卡,骠骑女兵,波兰人
204.巴索夫少校,骠骑兵军官
205.丹尼洛,罗斯托夫家专门管狗的猎人,罗斯托夫的跟班
206.乌瓦尔卡,应该是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207.米哈伊尔大叔,罗斯托夫家附近的一个远亲
208.格利奇克,应该是米哈伊尔的儿子或仆人
209.契克马尔,罗斯托夫的一个跟班
210.米吉卡,罗斯托夫的马夫
211.娜斯塔霞,罗斯托夫家的小丑
212.伊拉金,罗斯托夫家附近的地主贵族
213.阿林卡,米哈伊尔大叔的仆人
214.阿尼西雅,米哈伊尔大叔的女管家
215.米吉卡,米哈伊尔大叔的车夫
216.迪姆来,米哈伊尔大叔的乐师
217.别洛娃,住在罗斯托夫家的亲戚,是个老处女
218.康德拉基耶夫娜,罗斯托夫家的老女仆
219.尼基塔,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220.米沙,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221.费多尔,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222.福卡,罗斯托夫家的仆人,管理餐室的
223.波利雅,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224.梅留科夫夫人,罗斯托夫的邻居
225.帕夏塔,似乎是梅留科夫夫人的女儿
226.凡尼亚,应是罗斯托夫或梅留科夫家的仆人
227. 杜尼雅莎,罗斯托夫家的使女
228.(第二册第五部)费里普,
229.梅蒂维埃,法国医生
230.拉斯托普庆公爵,
231.罗普兴公爵,俄军高官
232.查特洛夫将军,罗普兴的侄子
233.阿列尼娜,应是宋尼雅的朋友
234.米哈伊尔-基里雷奇,罗斯托夫的朋友
235.卡拉金家,即裘丽家
236.老保尔康斯基公爵的仆人
237.密歇尔斯基公爵,保尔康斯基的朋友
238.德萨尔,保尔康斯基公爵的德国的家庭教师
239.米哈伊尔-扎哈雷奇公爵,P621
240.巴萨尔-基摩费伊奇,
241.安娜-谢苗诺夫娜,罗斯托夫伯爵的朋友
242.伊琳娜小公爵夫人,阿赫罗西莫娃的朋友
243.乔紫 *** ,莫斯科的著名演员
244.加夫里洛,阿赫罗西莫娃的跟班
245.玛特廖娜,似是陶洛霍夫家的吉卜赛仆人
246.伊格纳施卡,似是陶洛霍夫家的仆人
247.约瑟夫,陶洛霍夫的跟班
248.巴拉加,马车夫
249.马卡林,退伍的骠骑兵,陶洛霍夫的好友
250.赫伏斯提科夫,退休官员,陶洛霍夫的朋友
251.(第三册)波舍,法军士兵
252.纪拉德,法军士兵
253.贝蒂埃,拿破仑的跟随或法军将领
254.巴拉歇夫,俄皇的侍从武官
255.尤尔纳,法军上校
256.达武元帅,法军元帅
257.德-卡斯特,达武元帅的副官
258.蒂雷纳,拿破仑的侍从
259.路斯坦,拿破仑的警卫
260.迪罗克,拿破仑行宫内的人员
261.小卡敏斯基伯爵,应是安德烈公爵的朋友,军官
262.巴克莱,俄将军,陆军大臣,总司令
263.伏尔康斯基公爵,俄行辕长官
264.康斯坦丁-巴克洛维奇亲王,俄皇太子
265.鲁缅采夫,一等文官
266.斯坦因,前普鲁士大臣,俄皇顾问
267.阿姆斐尔德,瑞典将军,俄皇顾问
268.普法尔,俄法战争作战计划的制定者
269.保卢奇,俄皇的侍从武官,萨丁移民
270.伏尔佐根,普鲁士将军,侍从武官长,普法尔的翻译,俄皇顾问
271.叶尔莫洛夫,俄军将领
272.希施科夫,俄国务秘书
273.米肖上校,俄军事工程师,法国人,不懂俄语
274.契尔内歇夫,俄皇侍从武官
275.巴克莱-德-托里上校,曾激励反对普法尔的作战计划,后曾担任俄军总司令,但不能服众
276.伊林,青年军官,尼古拉的朋友
277.拉耶夫斯基,一名勇敢的俄军士兵
278.兹德尔任斯基,俄军官
279.玛丽雅,俄军军医的妻子,德国人
280.奥斯吉尔曼-托尔斯泰,应是骠骑兵军官
281.安德烈-谢瓦斯基扬内奇,骠骑兵大尉
282.费勒,医生
283.弗里茨,医生
284.摩德罗夫,医生
285.别洛娃,罗斯托夫家的女邻居
286.奥勃仑斯基,彼嘉的同学
287.华鲁耶夫,俄皇的侍从
288.齐娜伊达,P704
289.阿普拉克辛,皮埃尔的波斯顿牌牌友,皇室贵族
290.马蒙诺夫伯爵,皇室贵族,俄皇征兵时自愿提供一个团
291. 刘波米尔斯基,俄皇的波兰侍从武官
292.勃拉尼茨基,俄皇的波兰侍从武官
293.伏洛茨基,俄皇的波兰侍从武官
294.苏保夫,应是保尔康斯基公爵年轻时的军官战友
295.费拉邦托夫,旅馆老板
296.阿舒男爵,斯摩棱斯克的省长
297.萨尔蒂科夫,俄军高官
298.维亚兹米津诺夫,俄军高官
299.蒂埃,拿破仑的参谋长(贝蒂埃?)
300.雷劳恩-蒂特维尔,拿破仑的翻译
301.卡尔普,保古察罗伏村的消息灵通的村民
302.德龙鲁施卡,保古察罗伏村的村长
303.凡卡,一个农民提到的自己的儿子,参军时被剃了头,但这是俄军的要求
304.基里尔-杰尼索夫,杰尼索夫的叔叔,军需官
305.柯诺夫尼岑,库图佐夫的一个值班将军
306.卡敏斯基,俄将军,总使用蛮力强攻,似乎已经阵亡(263小卡敏斯基伯爵?)
307.卡尔普施卡,莫斯科小市民,拉斯托普庆 *** 的传单上的人物
308.卡蒂奇,老姑娘
309.华尔华拉,似乎是皮埃尔的表妹的使女
310.凯萨罗夫,库图佐夫的副官
311.安德烈-凯萨罗夫,凯萨罗夫的弟弟
312.杜契科夫,鲍罗金诺战役中负责俄军左翼的将军
313.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曾在俄军服役
314.巴维尔-伊凡内奇(要是巴维尔-伊凡内奇欺负了米哈伊尔-伊凡内奇,就不会发生战争),(P804)
315.波塞,法国皇宫总督
316.法布维埃上校,法军将军
317.贝内蒂将军,鲍罗金诺战役时法之一军炮兵司令
318.德赛,法军将军
319.弗里安,法军将军
320.富歇将军,鲍罗金诺战役时法第三军炮兵司令
321.索尔比埃将军,法近卫军军官
322.波尼亚托夫斯基公爵,法军将领(俄军官?)
323.莫郎,法军将领
324.席拉尔,法军将领
325.拉普,鲍罗金诺战役时法军的值班副官
326.克拉帕雷德,法军将领
327.裴里亚,法军将领
328.赫维多尔,俄国民兵
329.萨伏斯季扬诺夫,农民
330.玛拉莎,萨伏斯季扬诺夫的孙女
331.施耐德,库图佐夫的副官
332.奥古斯丁神父,莫斯科的神父
333.奥倍尔-舍尔玛太太,在莫斯科的法国侨民的中心人物
334.克留恰列夫,莫斯科的邮政总监
335.华西里奇科夫,俄将军或民团军官
336.普拉托夫,俄将军或民团军官
337.魏列夏金,酒店老板,他的儿子被控通敌
338.加夫里洛-伊凡内奇, *** 官员或民团军官
339.玛芙拉,罗斯托夫家的原来的老管家
340.华西里奇,罗斯托夫家的仆人
341.洛普兴,罗斯托夫家的邻居
342.尤苏波娃,罗斯托夫的邻居
343.叶斐姆,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车夫
344.盖拉西姆,巴兹杰耶夫(已亡)的仆人
345.玛卡尔,巴兹杰耶夫的兄弟,酗酒成癖
346.伊凡-西多雷奇,莫斯科商场里的店铺老板
347.伊格纳特,罗斯托夫家的看门人
348.米施卡,罗斯托夫家的仆人华西里奇的孙子
349.米施科夫,政治犯
350.仑巴尔,法军第十三骑兵团大尉
351.莫列尔,仑巴尔的勤务兵
352.玛丽雅-尼古拉耶夫娜,皮埃尔曾在大火中救了她的女儿
353.伊凡诺娃,
354.安斐罗夫,
355.卡嘉,皮埃尔在大火中救的3岁女孩
356.阿尼斯卡,玛丽雅-尼古拉耶夫娜的使女
357.(第四册)库塔伊索夫,俄军将领,后阵亡
358.马特廖什卡,俄军的随军女商贩
359.卡吉琳娜-彼得罗夫娜,擅长跳舞
360.尼基塔-伊凡内奇,尼古拉的朋友
361.安娜-伊格纳季耶夫娜,玛丽雅公爵 *** 的姨妈
362.勃朗尼科夫,商人,罗斯托夫一家逃难时曾住在他家
363.谢尔巴托夫公爵,法军进入莫斯科后,达武元帅曾把指挥部设在他家
364.普拉东-卡拉塔耶夫,俄军阿普雪隆团的士兵
365.洛里斯东,拿破仑的侍从长官
366.沙波瓦洛夫,俄军的哥萨克骑兵
367.基金,俄军将军
368.叶奇金,地主,叶尔莫洛夫等俄军将军等曾在他家跳舞
369.艾兴,俄总参谋部军官
370.勃罗金上尉,俄军官
371.格列科夫少将,俄军官,曾带领部队随假装叛逃的法军士兵去捉拿法军统帅
372.巴戈乌特将军,俄军官
373.雅科武烈夫上尉,俄军官,法军占领莫斯科后投降了拿破仑
374.图托尔明,退役将军,莫斯科孤儿院长,法军占领莫斯科后似乎投降了拿破仑
375.基里尔,皮埃尔被俘时由于没有吐露姓名,法军用这个名字称呼他
376.索科洛夫,与皮埃尔一同关押的俄军俘虏
377.圣-托马,看押俄军俘虏的法军班长
378.谢尔比宁,柯诺夫尼岑的副官
379.波尔霍维季诺夫,俄军官,陶赫杜罗夫曾派他给库图佐夫送信,为人精明能干
380.费格纳,俄军官,曾受陶赫杜罗夫指挥
381.谢斯拉文,俄军官,曾受陶赫杜罗夫指挥
382.布鲁西埃,法军官
383.别尔捷列米,俄军官
384.穆东,法军士兵
385.杰尼斯-达维多夫,俄游击队首领
386.瓦西里萨,一个村长的老婆,游击队首领
387.季洪,农民游击队队员
388.洛华伊斯基,哥萨克大尉
389.米哈伊尔-费奥克里迪奇,哥萨克大尉
390.萨拉上校,陶洛霍夫潜到敌营时假装问路随口说出的名字
391.克莱芒,法军官看到陶洛霍夫时认错了人,以为他是这个人
392.樊尚-博斯,俄军抓获的法军小鼓手,是个小孩
393.利哈乔夫,俄哥萨克士兵
394.叶夫盖尼亲王,符腾堡的俄军将军
395.斯塔尔夫人,法国女作家(库图佐夫曾给她写信)
396.扎列塔耶夫,俄军士兵,滑稽歌手
397.基谢廖夫,俄军士兵,好吹牛
398.捷连基,皮埃尔的仆人
399.华西卡,皮埃尔的仆人
400.萨维里奇,应是皮埃尔的管家
401.斯吉邦-斯吉邦内奇,应是皮埃尔的朋友
402.福蒂,诺夫哥罗德修道院院长;谢林,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德国古典哲学家;夏多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均为当时社会名人
403.别洛娃,应该是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老女仆
404.安德留沙,尼古拉与娜塔莎的儿子
405.费多尔,皮埃尔的朋友
406.安娜-玛卡罗夫娜,应是罗斯托夫家的女仆
407.马莉娅-阿列克谢耶夫娜,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的同龄朋友
408.高斯涅尔,曾任圣经会长
409.塔塔利诺娃,精神协会创始人
410.克留德涅尔夫人,女作家,宣扬神秘主义
411.艾加特豪森,德国神秘主义作家
412.施瓦茨,俄军官,曾指挥谢苗诺夫团
413.普加乔夫,俄军官或 *** 官员
414.谢尔基公爵,皮埃尔的革命朋友
415.路易 *** ,皮埃尔的仆人或家庭教师
416.伊里亚-米特罗方内奇,尼古拉的管家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
[编辑] 生平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着手国内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实行解放农奴政策(二一九法令),设立地方自治议会,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俄国历史上有三次沙皇进行的改革,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外,分别是伊凡四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
1867年4月9日,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对外方面,努力试图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1877年—1878年发生俄土战争。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是由于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俄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1881年3月13日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 (人民意志党) 成员炸死。
[编辑] 家庭亚历山大二世先娶德国黑森-莱茵的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 (黑森-莱茵的郡主)(1824年-1880年),有6子2女:
姓名 出生 逝世 备注
亚历山德拉女大公 1842年8月30日 1849年7月10日 未满7岁就死于脑膜炎。
尼古拉皇储 1843年9月20日 1865年 4月24日 与丹麦达格玛公主订婚后死于肺痨,未满22岁。
亚历山大三世 1845年3月10日 1894年11月1日 1866年同已故兄长的未婚妻丹麦的达格玛公主(1847年-1928年)结婚;有四子二女。
弗拉迪米尔大公 1847年4月22日 1909年2月17日 在1874年同梅克仑堡-施未林公国的玛丽郡主(1854年-1920年)结婚;有四子一女。
阿列克谢大公 1850年1月14日 1908年11月14日 1867年~1870年之间,以贵庶通婚法同诗人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华西里耶夫娜结婚(1842年-1899年);有1子
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女大公 1853年10月17日 1920年10月20日 1874年同英国阿尔弗雷德王子〔1844年-1900年〕结婚;有2子4女
谢尔盖大公 1857年4月29日 1905年2月4日 1884年同表侄女黑森-莱茵的伊丽莎白郡主〔1864年-1918年〕结婚;无子女
保罗大公 1860年10月3日 1919年1月24日 1889年同希腊的亚历山德拉公主(1870年-1891年)结婚;有一子一女 - 1902年以贵庶通婚法续弦,娶奥丽加。华勒里安诺夫娜。帕雷,婚前原名奥丽加。卡诺维奇(1866年-1929年);子女赐姓帕雷。有1子2女
1880年7月18日,皇后仅仅去世28天,他就以贵庶通婚法(morganatic)同姘居多年的贵族情妇叶卡特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多尔戈鲁卡娅郡主结婚。由于她并非任何欧洲王/皇室或是公国的成员,而仅仅是俄国境内的贵族,所以婚后不能被称为皇后,子女也不能称为大公。她于是和子女一起被赐封为尤里耶夫斯基郡王、郡主的贵族封号。2男2女全系婚前所生,婚后才强行合法化:
乔治·亚力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尤里耶夫斯基(1872年-1913年)。1900年同 Alexandra Zarnekau女伯爵结婚;有一子。1908年离婚。
奥丽加·亚力山德罗夫娜·罗曼诺夫·尤里耶夫斯基(1873年-1925年)。1895年同 George von Merenberg伯爵结婚。
波里斯·亚力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尤里耶夫斯基,1876年2月23日出生,同年4月11日夭折,1880年追封为合法子女。
叶卡特琳娜·亚力山德罗夫娜·罗曼诺夫·尤里耶夫斯基(1878年-1959年)。1901年同俄国贵族Prince Alexander V. Bariatinsky(1870年-1910年)结婚。首任丈夫逝世6年后于1916年同另一俄国贵族Prince Serge Obolensky〔1890年-1978年〕再婚,1924年离婚。
俄罗斯帝国海军将领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
根据记载,亚历山大二世还同另外两名波兰女贵族以及一名德国女平民生了两名私生子及一名私生女
他在巴黎歌剧时偶遇普鲁士宫廷年方15岁的玛利亚·海斯-达姆施达德斯卡,当即一见钟情。在和父皇谈过后,1840年亚历山大与玛利亚订婚,1841年4月16日两人在俄罗斯帝国南京莫斯科举行盛大的婚礼。玛利亚宣布皈依东正教,并改名为玛利亚·亚历山德罗夫娜。玛利亚举止高雅,赢得了宫廷中人的好感。两人婚后生活一直安定,一共生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然而在1865年,皇上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波澜,经过长期的心里斗争,他最终将感情寄托于年轻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夫娜·多尔戈鲁斯卡娅,自1866年7月起两人开始秘密在一起。这种感情并非是一般中年人对于年轻女子外貌的喜爱,而是一个48岁的成熟男人对一个18岁年轻富有魅力的女人的迷恋。反映这种真情的证据,就是两人曾试图分开半年,但最终都无法忘记对方。亚历山大多次和左右亲信表示自己没有了多尔戈鲁卡娅一天也无法度过,两人育有一子儿女。
伴随着两人感情的升温,皇后玛利亚的身体每况愈下,罹患肺结核。1880年5月底,皇后玛利亚去世,亚历山大二世在皇后去世后仅40天就和多尔戈鲁卡娅秘密结婚。他在婚礼上说:“我用了14年的时间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我害怕失去幸福!希望上帝不要过早地剥夺我幸福的日子。”
亚历山大二世不久就下诏封多尔戈鲁卡娅为特级公爵夫人,赐姓名尤里耶夫斯卡娅,授予她的亲属和后代法律特权,世袭罔替。无疑,亚历山大二世的行为在皇室中带来不良影响,也使他的儿子,即日后的俄罗斯帝国明宗成皇帝亚历山大三世对多尔戈鲁卡娅形成不好的印象。
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遭到民意党人扔炸弹袭击,皇帝在下车察看卫兵时被歹徒丢过来的第二颗炸弹炸伤,当日下午3点30分,亚历山大二世驾崩。
后来在储君将大行皇帝的灵柩由冬宫运往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讲堂之前,多尔戈鲁卡娅将自己的一撮头发剪下放入已故君主的手中,作为他们相爱十余年的纪念,在场众人无不堕泪。
俄罗斯帝国明宗成皇帝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无法忍受母后的情敌在俄国居住,一纸诏令贬出俄国。
之后多尔戈鲁卡娅居住在法国巴黎和海滨城市尼斯,这两处地方都有亚历山大二世为她买下的私宅,另外根据亚历山大二世的遗诏,俄国宫廷每年支付多尔戈鲁卡娅3.5万卢布。在余生中,多尔戈鲁卡娅开始撰写回忆录,主要内容是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感情生活,现在这些书我估计国内绝对没有,楼主感兴趣不妨去法国寻访。1922年2月15日,多尔戈鲁卡娅在法国尼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