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死亡。12日,联合国前南战犯国际刑事法庭表示,初步的尸检结果显示,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死于心肌梗塞,国际法庭将于3月13日将遗体交还给他的家人 ...[全文][发表评论] 前南米洛舍维奇政权是如何被搞垮的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重新进入南斯拉夫。这时,它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详细内容]
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被捕内幕
1999年4月1日4时30分,米洛舍维奇别墅外发出5声枪响,紧接着一小队车队从别墅里开出。1小时后,南联盟内政部长米哈诺维奇带着一脸的疲惫向记者们宣布:“米洛舍维奇已经被逮捕,并被送往市中心的监狱。” [详细内容]
“引渡”米洛舍维奇的台前幕后
当狱警告诉米海牙法庭的代表将向其宣读拘禁令时,他只说了一句:“什么,已经来了。”然后,他从容不迫地收拾起自己的拖鞋,并蔑视地告诉海牙法庭代表说:“我不承认你们的法庭。”[详细内容]
南联盟铁窗生活 一日三餐都得自己洗刷餐具
这是一间低矮的房子,长4米,宽3米,墙壁为白色,地面是冰冷而坚硬的灰色水泥地,室内唯一的窗户是一扇百叶窗。房间里放着一张坚固的铁床和一张被漆成橄榄绿色的铁桌,还有一个陶瓷的洗脸池,便池是蹲式的。[详细内容]
登机前道别:再见塞尔维亚兄弟们
皇甫茹
最近,有两位国际名人离开了政治舞台。9月28日,星期四,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Pierre ElliotTrudeau,1919-2000)去世,加拿大举国哀悼。人们站在北国深秋的冷风中,迎送灵柩。接着的星期四,10月5日,二十万贝尔格莱德市民走上街头,占领议会大厦和电视台。他们愤怒高呼:"杀斯洛博丹,救塞尔维亚!"第二天,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被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承认反对派在大选中获胜,向人民的意志投降。百万民众上街欢歌庆祝。
一位备极哀荣;一位被人民唾弃。把特鲁多和米洛舍维奇联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少共同点,而是因为这两人的政治生涯形成了鲜明对比。特鲁多在风雨飘摇中拯救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米洛舍维奇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族际裂隙瓦解了南斯拉夫。
加拿大法裔人集居的魁北克省,一直是国家统一的大问题。六十年代末,魁北克涌动着独立的疾流, *** 、 *** 、骚乱连续不断。外面还有"西方帝国主义的干涉"。1967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魁北克,受到狂热的欢迎。他在魁北克更大城市蒙特利尔市政厅的阳台上,对着欢迎人群高呼:"自由魁北克万岁!"在国家统一受到严重威胁的关头,加拿大英裔居民表现了极大的政治智慧--他们于1968年选举了魁北克的特鲁多作总理。
特鲁多本身是魁北克法裔人士,这在策略上非常重要。1970年10月 5日,魁北克分离主义者绑架了英国贸易代表James Cross;10月10日,他们又劫持了省劳工部长Pierre Laporte。分离主义者甚至在群众 *** 上进行模拟审判。10月16日,特鲁多的联邦 *** 反击了。他的反击,今天大概没有哪一个西方 *** 敢执行,幸亏那是三十年前的事。 特鲁多在魁北克实施二次大战时的战争法规,出动军队封锁道路,保护 *** 官员;警察一举逮捕了468名煽动暴乱的嫌犯,并全面搜捕杀害了Cross和Laporte的 *** 。刚露头的暴力火苗,被及时扑灭。
如果是一位英裔总理如此痛下重手,加拿大或许就分裂了;更低限度,魁北克大概也会象英国的北爱尔兰或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那样,成为流血事件充斥的政治地震带。也正是在1970年,在停顿了近十年之后,北爱尔兰共和军(NRA)重新发起武装斗争。而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祖国和自由"(ETA)于1959年成立后,是在1968年爆炸他们之一颗炸弹的。当时,正是西方分离主义组织开始恐怖活动的年代;意大利红色旅、西德红军等马克思主义左派恐怖组织也即将进入暗杀高峰。加拿大幸运地避过了这一劫。
南斯拉夫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是一次大战后才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匆匆拼凑起来的。能从二次大战后一直维持统一到八十年代末,原因之一,或许是因为总统兼 *** (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总书记铁托(1892-1980)是占人口总数20%的克罗地亚人、而不是占人口总数36%的塞尔维亚人(南斯拉夫更大的民族)。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并不是很愿意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共组国家,但是铁托毫不留情地镇压自己民族的分离倾向,至少保证了各民族表面的团结。
当然,人总是要死的。去世之前十年,铁托就开始准备后事了。1970年,他建议成立联邦大主席团,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蒙特尼哥罗)和两个自治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Vojvodina,匈牙利人)各有一成员,由当地选出。大主席团主席由六个共和国的总统轮流担任。两个自治省在名义上属塞尔维亚,不担任主席一职。这一安排在1974年写入宪法。同时,他把很多权力下放给联邦各共和国。铁托希望,在他身后,各民族间的权力平衡能够继续维持南斯拉夫脆弱的统一。
强人一去万事空。铁托死后,民族主义迅猛发酵。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上台后,先是取消伏伊伏丁的自治,在1989年又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加上塞尔维亚与蒙特尼哥罗的传统关系,他实际上控制了大主席团一半席位。铁托精心设计的权利平衡被米洛舍维奇精心摧毁了。别的共和国当然不干。1991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首先宣布退出联邦。开始的时候,西方各国还是很慎重的。谁都不愿捅巴尔干这个火药桶,没人承认斯、克的独立。但是,德国有几百万克罗地亚人,他们 *** *** ,要求德国 *** 带头承认。克服了邻国种种疑虑、1990年刚刚重新统一的德国,在公众感情上很难拒绝克罗地亚人的民族权利。德国甚至准备单独行动,于是欧盟被拖着承认了斯、克两国,美国接着跟进。铁托的南斯拉夫就此瓦解。
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靠压是压不下去的,特别是当民族主义以"受害者"的姿态诉求"正义"的时候。法裔加拿大人忘不了决定性的1759年阿伯拉罕之战--蒙特利尔城里连男童都踊跃助战,但法国军队还是被英国人打败了,法国的海外"新法兰西"成了英国的加拿大。魁北克分离主义者要独立、要雪耻。
塞尔维亚人也忘不了改写民族历史的1389年科索沃之战--他们败于 奥斯曼帝国,后来国土也被吞并。三百年后,1689年,萨诺耶维奇大主教鼓动起义失败,率领塞尔维亚人逃出他们的祖居地科索沃。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主教座堂里,至今挂着一幅题为《塞尔维亚人的迁徙》的油画。"前景是一位蓄着胡须的士兵,腰间挎刀,长枪背在肩头,手臂裹在血淋淋的绷带里,坚定 地走向前方。在他身后是一对母子骑在马上,马驮的物什便是全部的家当。背景上是成千的塞尔维亚士兵,萨诺耶维奇大主教立在中央,两边是塞尔维亚的旗帜。另一侧是一位老人,轰赶着羊群,身后是坐在木车中的妇孺和老人。那描述的正是塞尔维亚人历史上这最悲壮一幕。①"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要雪耻、要报仇。
如果人人都要追讨历史旧债,天下势必大乱。怎样才能超越历史仇恨呢?被新左派捧为后殖民主义时代反对西方文化侵略的旗手、哥伦比亚教授萨伊德在《文化和帝国主义》一书中说得好:要超越"我们"和"他们"的界线,认识到所有的文化都是相互依赖的;尽管帝国的扩张给弱势民族带来了种种灾难,到了今天,不管是曾经站在帝国一边的人,还是曾经站在抵抗一边的人,都应该把这段历史作为我们共同的历史。作为文人,他只能写书,告诉学生应该怎样阅读帝国时代的经典。作为政治家,则必须提出超越民族主义的理想,才能整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美国,研究南北战争的书汗牛充栋,能说的似乎都被人说了。但普林斯顿历史教授James McPherson所写的《自由的战号》(Battle Cry of Freedom,牛津美国史第六卷内战时期,1988,获普利策奖),却提出了有趣的新看法:南方人认为北方清教徒的祖先文化落后的英伦土著,他们自己则是从法国来的征服者威廉手下贵族的后代,他们编造了"两个民族"的神话,作为分裂的依据;林肯不是去针锋相对地宣扬北人的优越,却提出了一种不按血缘、而是统一于所信奉原则的"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 *** ),超越了南方的狭隘"民族主义",保证了内战后美国南北的整合。
从这个角度观察,特鲁多聪明的地方,不在于他以霹雳手段扑灭了魁北克的短暂动乱,而在于他提出了超越法裔民族主义的理想--把加拿大建设成一个"公正社会"(Just Society)。在他引导下,加拿大把《权利和自由 *** 》并入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法裔被定为加拿大两大奠基民族之一,加拿大成了双语国家, *** 机构必须提供法语服务;同时,他将很多联邦权力下放到省一级,魁北克获得的权力还更多一些。另一方面,特鲁多坚决反对在宪法内写入给予魁北克特殊地位的条款。当他的后继者向魁北克让步,准备在法律上承认魁北克是个"独特社会"(Distinct Society)时,特鲁多鼓动议员和民众挫败了这类提案。具体的经济政策,可以照顾魁北克;但在理论和法律上,只有各族裔共有的公正社会,没有任一族裔的"独特社会"。特鲁多的政治遗产,例如多元文化,今天已是加拿大主流价值的核心。
共产主义曾经是一种超越民族主义并强烈反对民族主义的理想。当斯大林在1948年把铁托开除出 *** 情报局的时候,加给铁托的罪名就是"民族主义"。东欧 *** 向社会民主党转化之后,米洛舍维奇能给南斯拉夫人提供什么新的理想呢?他只有大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而且还是运用得非常蛮横的民族主义。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时,当地塞族人武装暴动,塞尔维亚军队立即介入。在古城Vucovar,发生了南斯拉夫解体后之一桩种族屠杀事件--塞族准军事 *** 处决了260余名克罗地亚平民。
对克罗地亚,米洛舍维奇还不敢过份乱来。写了《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的塞缪尔·杭亭顿曾说:东、西欧的南部界线,按宗教划分,是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之间;斯、克两国属于西方文化圈,是北约应该保护的。到1992年波黑要独立时,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真的爆炸了。在历史上,塞尔维亚人自认是基督教文明抵抗 *** 的东部前哨,他们坚决不接受以 *** 为主的波黑 *** 的管辖。在米洛舍维奇支持下,他们大规模屠杀和驱赶 *** 。难民的口述、波黑停战后各地发现的集体葬地、还有被捕战犯的供词,都证明了波黑内战中有大量严重违反人权和《日内瓦公约》的罪行。
如果米洛舍维奇见好就收,在波黑处于军事优势时罢手,波黑和克罗地亚 的塞族聚居区,今天或许已经并入"大塞尔维亚"了。但到这时,民族主义的野火,大概已不是他能控制的。1995年7月,塞军强占Srebrenica--联合国宣布的安全区,缴了一营荷兰兵(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械,屠杀了七千 *** 男性。这件惨案震撼了西方人的良心。西方各国终于觉得忍无可忍:签了停火协议不遵守,派了联合国部队不尊重,那就只剩北约的武力干涉了。
在北约支持下, *** 军队和克罗地亚军队反功获胜。米洛舍维奇被迫签订了戴顿和约(美国Dayton,1995年11月21日;12月14日在巴黎正式签署)。在戴顿,克林顿一再警告米洛舍维奇:事不过三,你不能再在科索沃搞种族清洗了,那地方紧靠北约最弱的东南角,希腊(与塞尔维亚同信东正教)和土耳其(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同信 *** )已是关系尴尬,科索沃要闹起来,为防止战火蔓延,北约要干涉的。米洛舍维奇不听警告,去年被美国领着北约痛揍一顿,不但在事实上失去了科索沃,也毁了塞尔维亚的经济。
米洛舍维奇十三年的统治,留给塞尔维亚的是国土蹙缩,经济崩溃,人心思变。
不过,如果米洛舍维奇回过头看特鲁多的生平,他或许会注意到,在特鲁多十六年总理任期的末尾,加拿大也是失业率高涨,经济一团糟。特鲁多为实现"公正社会"而推行的福利政策,恰逢1973年的石油危机,西方经济大倒退。税收减少时却增加支出,由此欠下的巨额债务,至今还是压在加拿大背上的沉重磨盘。加拿大在国际上也有点孤立。为了给严重的经济问题找替罪羊,特鲁多经常要骂骂美国。当时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听任美元贬值,也确实给加拿大带来很大的困难。不顾美国的脸色,特鲁多还在1976年访问了古巴,拥抱卡斯特罗(特鲁多去世,卡斯特罗令古巴下半旗三天,并参加了特鲁多的葬礼)。骂美国之外,特鲁多也反对北约的"冷战心态"。面对着国内国外的厌烦面孔,心力交瘁的特鲁多,于1984年2月29日黯然辞职(6月30日正式移交给下任总理)。
政治是易变的。加拿大人在特鲁多辞职后的十六年里,逐渐认识到了他的工作的意义。人们开始承认,特鲁多是加拿大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米洛舍维奇声称要留在塞尔维亚担当反对派的首领,或许他也做着咸鱼翻身的梦。毕竟,基督教是允许坏人赎罪的;毕竟,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之火,未必已经彻底燃尽。好事或坏事,他都还可以做一做。
但在今日此时,特鲁多备极哀荣,虽死犹生;米洛舍维奇虽生已死,被人唾弃。
因为米洛舍维奇涉嫌的罪状很多,影响了一家人,他们都在被通缉躲避,肯定参加不了
2000年10月,南斯拉夫前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统治南联盟达13年之久后,最终被迫交出权力,并在2001年成了国际战争罪法庭的要犯。 3月11日,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庭的牢房内暴毙。这个有计划的对成千上万手无寸铁的阿尔巴尼亚平民进行的头子,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国务卿莱斯称他为“欧洲最邪恶势力之一”。 具体怎么死的,说不清楚 有的组织说是被谋杀的. 卡拉季奇的命运也好不了.很有可能和米洛舍维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