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相比,西斯莱在现代可谓是受到了「冷遇」。
这位只有在「印象派十大画家」这种排名出现的艺术家,在世时没什么名气,贫困潦倒一生,远不如其他特点鲜明的印象派画家们受欢迎。
但他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执著于印象派风景画。
这个平静的近乎于单调的人,只钟情于印象派、只钟情于风景画。他堪称是印象派中在最执著的艺术家,始终坚持学画之初那平淡而真实的理念。用毕沙罗的话讲,西斯莱是最纯粹的印象派画家,也是最真诚而有执著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坚守最初的作画理念—透过光与色彩的表现来捕捉自然风景瞬间的真实印象。
初看他的画,你大概会以为这是个富贵公子的作品。但事实却是,他出身于富贵家庭,却因为选择了绘画而甘愿穷困潦倒一生。
1839年,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母都是英国人,从事丝绸贸易,生活优渥。少年时代的西斯莱,不必挣扎于生活,在法国接受了正宗的英式教育,这为西斯莱的未来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
依照中产阶级的标准剧本发展,18岁的西斯莱遵循了父亲的安排,前往伦敦学习商业,并准备继承家业。然而在求学时期,他在博物馆逗留的时间却远超于在经济课堂上。他逛画廊,看莎翁名剧,他对绘画,尤其是英国的风景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是有着庚斯博罗、康斯太波尔和透纳的英国风景画传统,顺理成章的,业余时间他开始学习绘画。
假如与现代中国,儿童时期就被父母急匆匆驱赶至兴趣班学习艺术的孩子们相比,18岁还在接受业余训练的西斯莱,似乎绝无大概成功。可假如不喜欢,艺术与长跑田径又有什么差别呢?对孩子而言,无非都是件苦差事。
四年之后,22岁的西斯莱回到巴黎,进入一家商行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平凡生活。但绘画的念头始终如影随形跟随着他。而他也找到了在巴黎城的一方小天地「格莱尔画室」,于是,1860年,在父亲的祝福和资助下,他正式成为格莱尔的学生,这是他一生中更大的转折。
一个人,假如不是真正热爱,怎能轻易抛弃一个舒适的家庭、工作,在19世纪转行成为一个毫无希望、生计难觅、甚至没什么地位的艺术家呢?
格莱尔自己是一个过于「保守」的艺术家。西斯莱更大的财富便是再次结识了到了莫奈、雷诺阿等人。那段时间,西斯莱常和朋友们去枫丹白露写生,他们探讨外光下景物的色彩和变化,用光来诠释自然,表现自然。与其他人、尤其是莫奈过于注重光影的变化不同,西斯莱却显得传统些,他的风景画中景物的形体与美感依然是首位。
西斯莱与他的妻子
正是这一时期,他结识了他一生所爱,乌杰尼·莱克塞克。
乌杰尼本是一位 *** 模特,作为一家花店的老板,以此业余时间赚些钱。在西斯莱眼中,她「性格很细腻且非常有教养」。
1867年,乌杰尼与西斯莱同居,并生下儿子皮埃尔。但这对于西斯莱保守的家庭而言,却是个难以接受的「罪」,他的父亲对此大发雷霆。
在西斯莱初学画时,尚有家中的接济,他也经常以此来帮助更为潦倒的莫奈、雷诺阿等人。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他的父亲生意失败,彻底破产。而巴黎围城,西斯莱携全家逃难,失去了全部家产和作品,他的画也无人问津。直至他去世,都没有摆脱贫穷的阴影。这个过去的阔少,不得不想方设法养家餬口。以往钟情的风景画,到头来却连自个与爱人都无法养活,生活的困窘令他几度消沉。也幸亏是乌杰尼的支援与帮助,她说:「我们必须战斗到最后」。
1878年,西斯莱决定将画送往沙龙参展,但惨遭拒绝。此时的西斯莱,除了偶尔一些赞助人的支援外,已陷入更贫穷的境地,只能带着家人在巴黎的周边乡镇过著居无定所的日子。
请点选此处输入图片描述在那段困窘的日子,她始终默默地支援和鼓励著西斯莱,直至他们去世。普法战争结束后
这一时期,却也是西斯莱创作飞跃的十年,他从以往受自柯罗影响更深的古典主义风景画,正式转向了印象派。
与其他印象派画家身处大都市,更关注日新月异的城市景观不同,西斯莱始终热衷于乡村与自然风景。朴实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长久居于乡间的西斯莱,自然也受此影响,画出如他本人一般沉静的作品。
「这儿的天气真好,我又开始画画了。可惜的是,今年春天干燥,果树一株株的开花,非常快就凋谢了,我非常难跟得上。对风景画家而言,生命可不是那么顺遂。今天早上风非常大,我只好收工不画。天气一时阴暗变坏,云层镶了银边。」——西斯莱写给德·贝里欧医生的信。
英国的风景画传统,尤其是康斯太勃尔等人的绘画,也深刻的影响了他的作品。他独自钟情于天空的描绘,他的天空总是令人印象深刻。罗伯特·罗森布鲁姆说他是「不带任何个人色彩的教科书式的印象派画家」。西斯莱对过去朋友说,「我总是从天空开始描绘」,「天空并不仅仅是一个背景而已,反之它不仅由它的面而呈现深度感,而且由于它的形式,由它的一幅画的效果或构图上所安排的调和而呈现了运动感」。
而在后世的评论家看来,「近年研究印象派画家多注重主题与影象,西斯莱的作品却无法如此分析,他的画作几乎无涉于社会或政治,亦不记录当代庆典活动,没有农民的生活,也没有遁世虚无的魅力。」
他没有刻意去画那些日出日落,也没有画狂风暴雨雨,也不画日月星空,而只是一味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甚至是同一场景的事物各种微妙的变化。但相较莫奈那样狂热的醉心于瞬间变化的光和颜色,在西斯莱这里风景依然是风景,是形体与美感的结合。
然而,你非常难想象这样一个人坚持表达诗意风景和平淡生活的人,却在晚年陷入了迷茫。
目睹了雷诺阿、莫奈等同窗在巴黎城的日益成功,却令他对自个的坚持产生了怀疑。有人这样评价西斯莱:「他看上去他己经十分疲惫了。他的笔锋已不像从前了,已软了,素描也乏力了。现今他所呈现出的一些油画,只是一些在我们眼前闪现的一种产生在我们往日激动的记忆中那些美好,充满诗意动人画作的微弱余音而已。」
而后,他携乌杰尼前往英国,在泰晤士河畔生活,并在那里迎娶了乌杰尼。因西斯莱英国人的身份所致,同居30年后,乌杰尼终于成为了西斯莱合法的夫人。
可惜的是,一年之后,她患上癌症,没能等到西斯莱功成名就那一天,在痛苦离世。
西斯莱同样也等不到那一天了,三个月后,便追随妻子而去,享年60岁。
出生在巴黎 但是好像是英国人 后来回英国了
活着的时候作品一般 死了以后才被认可的
漫长却戛然而止的友谊——塞尚(Cézanne)与左拉(Zola)
原创 甜小咖-Cynthia 甜柚法语 2020-03-28 11:04
1839年出生的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法国现代绘画之父与1840年出生的法国文豪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因同上一所初中,而结下了“竹马竹马”的感情。法国文艺界对于他们之间的友谊,羡慕者有之,惋惜者更多,他们之间的友情跨越很长时间,却也结束地十分仓促。

左拉
一位是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文学(Naturali *** e)的文学巨匠,其文学巨著体系(Les Rougon-Macquart)不仅是作者以科学的手段对文学进行探索的“实验报告”,更为后世研究法国第二帝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小酒馆》(Assommoir),《娜娜》(Nana)和《萌芽》(Germinal)等小说;

塞尚
一位是法国现代美术奠基者,被毕加索等大师尊称为“现代绘画之父”(Père de l'art moderne ),他少有的几次作品展都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先锋派画家(例如马蒂斯和毕加索等人),他“自然界所有物品皆可由圆柱、球体与椎体等三种结构组成”的艺术主张对20世纪的新美术影响颇深,可惜他的命运像大多数名画家一样,或者说他比他们稍微幸运一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们初中同学,两人成为朋友的契机缘于塞尚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校园里帮助了正在被欺负的左拉,第二天收到左拉一篮子苹果的谢礼(苹果后来经常出现在塞尚的画作中,甚至这样感叹过:瞧!塞尚的苹果,它们来自远方啊!(Tiens ! Les pommes de Cézanne, elles viennent de loin!)

塞尚:苹果
两位少年性格相合,趣味相投,从那时起就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后来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中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左拉高考选择了科学,报名两次失败两次,却最终成为文学巨匠;塞尚选择了文学并一次通过,尽管父亲逼他选择法律作为大学专业,但他最终却走上画画的道路。前者成名较早,后者成名非常晚,因此左拉不止一次劝好友弃画从文,但都被他拒绝了。

左拉:《小酒馆》
塞尚为了提高艺术疏离性,通常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创作,远离巴黎地区,因此他们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经常见面,他们之间的友谊全靠密切往来的信件维系。这段友情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越到后期往来信件越少,但一直都是彼此十分重要的朋友,直到1887 年左拉的新作品《杰作》( L' Œuvre)出版。

左拉:《杰作》
左拉在《杰作》中塑造了一个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小说以塞尚为原型“记录”了一个画家的失败与绝望,最终在自己失败的画作前自杀。这本以他为原型的小说深深伤害了塞尚,因为在塞尚自己看来,这些坚持的时光都是美好的,他没想过在自己更好的朋友眼中,自己的生活竟然如此一塌糊涂,更何况他为他“准备”的结局如此凄惨。他对此非常失望,毕生知己原来从来都不了解自己……这件事导致了两人间关系的决裂,公众也一直认为两人从此割袍断义,死生不见。

塞尚:自画像
的确,相对于左拉因《小酒馆》(Assommoir)出版(1867年)很早立足于文学领域,塞尚的成功就显得过于“姗姗来迟”,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l'Exposition Universelle de Paris )前一段时间,塞尚的创作技巧的画作才被多次提及,因此他在博览会上获得了小小的成功;1894年,在法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迪雷(Duret)组织的画展上,塞尚的三幅画以600-800法郎的价格卖了出去,但同年在另一个画展上他的画作只卖到45-210法郎;到了1899年,在为阿尔弗雷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法国印象派创始人之一)的遗孀举办的慈善拍卖会上,塞尚的一幅画作卖出了2300法郎。(以上具体是哪些作品无从考究)。
1899年,保罗·希涅克(Paul Signac)发表《从德拉克罗瓦到后印象主义》(D'Eugène Delacroix au néo-impressionni *** e),书中详细分析了塞尚的艺术表达技巧和手法,此书被当时的新锐画家奉为新印象主义宣言,此后推崇塞尚的年轻画家也越来越多。

无论怎样,左拉也算是见证了塞尚一生从寂寂无名到得到大众认可,虽然那时两人已经绝交多年。左拉从很久之前开始就不再能够理解好友对作画的执着,也无法欣赏他的画作。在1896发表在费加罗报纸的文章中,左拉还曾这样评价他:
“对,30过去了,我其实对绘画有些不感兴趣了。我差不多和我的朋友在同一个摇篮中长大;我的兄弟,保罗·塞尚,人们竟只想探索这位伟大却失败的画家的天赋那一部分。”
« Oui, trente années se sont passées, et je me suis un peu désintéressé de la peinture. J’avais grandi presque dans le même berceau avec mon ami ; mon frère, Paul Cézanne, dont on s’avise seulement de découvrir les parties géniales de grand peintre avorté. » (Article du Figaro de 1896)
两人之间的悬殊已经存在太久,久到处于优越位置的左拉已经无法理解好友从小坚持到老的梦想。我想左拉应该是关心塞尚的,是希望他能不要这么执拗,能去寻找其他的出路,奈何塞尚过于执着,一条路就走到了终点。
1902年,左拉死于煤气中毒(也有猜测这是一场政治谋杀),塞尚得知他的死讯悲痛不已,涕泪纵横,死亡为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画上了并不圆满的句号。
1906年塞尚在户外写生时淋雨,因此染上肺炎,身亡。令人悲伤无奈的是,在他死后的作品回顾时,他才得到大众完完整整的承认,他的绘画理念——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深深地改变了20世纪对美术追求,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 *** 的 *** 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关于两人之间的关系,法国导演达妮埃尔·汤普森(DanièleThompson)亲自担任编剧,并在2016年把段令人唏嘘不已的“情感纠葛”搬上了荧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这部名为《塞尚和我》(Cézanne Et Moi)的电影,豆瓣评分7.7,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