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俄罗斯作家,他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
他一生都在旅行,对大自然一往情深,并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对人、对自然、对万物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哲理统一的散文。他的一些提出环保理念的超前之作,比公认的现代生态文学经典《寂静的春天》早出现10年。
扩展资料
米·普里什文的代表作品:
1、随笔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在隐没之城的墙边》(1909)、《黑 *** 人》(1910),分别记述了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
2、自传体长篇小说《恶老头的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小说《人参》(1933)等,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
3、创作全盛时期作品:《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里什文
米哈伊洛维奇 【人物资料】
米哈伊洛维奇(Siniša Mihajlović,Синиша Михајловић)
国籍:塞尔维亚
场上位置:后卫
出生日期:1969年2月20日
身高:188cm
体重:77kg
现效力俱乐部:无
曾效力俱乐部:沃沃迪纳 贝尔格莱德红星 罗马 桑普多利亚 拉齐奥 国际米兰(球员、助理教练)博洛尼亚(主教练)
首场国际比赛:1991年5月16日,前南斯拉夫7-0胜法罗群岛
【球员技术】
进攻:79
防守:88
脚法:99
速度:77
运球:79
头球:85
传球:82
助攻:94
过人:65
平衡:96
【球员经历】
米哈伊洛维奇是前南斯拉夫国家队后防线上的绝对核心,而他赖以成名的,除了他的防守能力之外,还有他的任意球技术。他是目前意甲联赛中通过直接任意球进球最多的球员,在前南斯拉夫国家队中,他的任意球也往往能够在球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一锤定音。正因如此,米哈伊洛维奇是前南斯拉夫国家队中的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
米哈伊洛维奇的任意球是势大力沉、角度刁钻和旋转性强烈的完美结合。和绝大部分任意球专家不同的是米哈伊洛维奇在主罚任意球的时候通常会尽可能地用小腿发力,而大腿的摆动幅度非常小,因此常常迷惑对方门将的思维,让守门员无法判断。
米哈伊洛维奇曾在1998年12月13日拉齐奥5:2桑普多利亚的比赛中罚进3个直接任意球,上演了史无前例的任意球帽子戏法,而且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被认为是意大利更好的中后卫,米哈伊洛维奇加盟了国际米兰,这是他的第13个意甲赛季,之前他效力过罗马,桑普多利亚以及拉齐奥;
在他的高超的盯人技巧面前,对方的前锋从来都不会轻松,米哈还有这一脚出色的远射,并且打入了几十粒任意球;
米哈已经赢得了在意大利可以赢得的一切荣誉,并且在欧洲比赛也取得了成功。来到国际米兰的时候他说:“我确信我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渴望胜利的精神,我的进攻能力,我的傲气以及所有的我拥有的东西,为国际米兰做出巨大的贡献。”
效力国际米兰的前塞黑国脚米哈伊洛维奇表示,他决定在本赛季结束后退役。
“现在是宣布退役的时候了,我会在几个月内挂靴,”贝尔格莱德的网站周五援引这位36岁老将的话说。“也许我的生涯还可以延长一个赛季,但我希望在还被当做顶尖球员的时候离开,他表示在退役后会继续留在足球界:“我有塞黑的教练执照,也计划在意大利取得一个教练执照。我希望成为教练,而做为曼奇尼的助手则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
“我和曼奇尼是很好的朋友,我们曾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该是我答应的时候了。”
前南斯拉夫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批足坛游侠,米哈伊洛维奇就是其中的一位。和世界上其他的优秀的中后卫一样他有着出色的抢截和对抗能力,有着出色的预判能力,更令人惊诧的是作为后卫他有着精妙至颠豪的脚法、他的任意球本领即使是最出色的中场也自叹弗如,在意大利闯荡多年,他神奇的创造了任意球直接进球的更高记录。出色的足球才华和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使他长期占据着南斯拉夫国家队和拉奇奥俱乐部的后方核心位置,并率领拉奇奥俱乐部获得了1999/2000赛季的意甲冠军,但是由于前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现在的南斯拉夫队没有能力在世界杯上展示他们的才华,由此米哈伊洛维奇也失去了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无与伦比任意球功夫的机会。也许这样的失意比在拉奇奥俱乐部的渐渐失宠更让米哈伊洛维奇伤心 。
2002/2003赛季技术统计
意甲 意大利杯 联盟杯
出场次数 21 1 6
出场时间(分钟) 1435 90 453
进球数 1 0 0
职业生涯统计
赛季 俱乐部 出场数 入球数
1988/1989 沃沃迪纳 31 8
1989/1990 沃沃迪纳 28 11
1990/1991 贝尔格莱德红星 14 1
1991/1992 贝尔格莱德红星 24 8
1992/1993 罗马 29 1
1993/1994 罗马 25 0
1994/1995 桑普多利亚 25 3
1995/1996 桑普多利亚 30 4
1996/1997 桑普多利亚 28 2
1997/1998 桑普多利亚 27 3
1998/1999 拉齐奥 30 8
1999/2000 拉齐奥 26 6
2000/2001 拉齐奥 18 4
2001/2002 拉齐奥 6 0
2002/2003 拉齐奥 21 1
2004/2005 国际米兰 30 6
球员荣誉:
欧洲冠军杯冠军1次:1990-1991(贝尔格莱德红星)
丰田杯冠军1次:1990-1991(贝尔格莱德红星)
意甲联赛冠军2次:1999--2000(拉齐奥)、2005--2006(国际米兰)
意大利杯冠军4次:1999--2000、2003--2004(拉齐奥)、2004--2005、2005--2006(国际米兰)
意大利超级杯冠军2次:1999--2000(拉齐奥)、2005--2006(国际米兰)
南斯拉夫甲级联赛冠军3次:1988--1989(沃沃迪纳)、1990--1991(贝尔格莱德红星)、1991--1992(贝尔格莱德红星)
教练荣誉:
意甲联赛冠军2次:2006--2007(国际米兰助教)、2007--2008(国际米兰助教)
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次:2006--2007(国际米兰助教)
曾经的任意球大师,南斯拉夫的最后一代大师级球员也已经成为球队主帅,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时间飞逝。
【教练经历】
米哈伊洛维奇在意甲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开始自己的教练生涯,担任助理教练。2008年5月29日,随着曼奇尼被解雇,米哈伊洛维奇也结束了他在国际米兰的教练生涯。
2008年11月3日,米哈伊洛维奇被任命为意甲博洛尼亚俱乐部主教练,他作为主教练的之一场比赛是2008年11月8日博洛尼亚主场对阵罗马,最终比分博洛尼亚1-1罗马。
2009年4月4日,米哈伊洛维奇被博洛尼亚解雇。
转百度百科
分别是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理(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
1809年,果戈理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素罗庆采镇。孩提时期的果戈理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果戈理从小就把文学看做是为人类服务的高尚事业,为此曾不断试笔,但未获成功。
1830年春,《祖国纪事》杂志正式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同年5月,他同仰慕已久的普希金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为果戈理走上文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1831年至1832年间,果戈理相继出版了《狄康卡近乡夜话》之一、二部,作品给他带来巨大声誉。1835年相继出版的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迈出了创作的新步伐,标志着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
《密尔格拉得》中包括《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地鬼》和《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等4部中篇小说。
1835年写出的剧本《结婚》,揭示了婚姻问题上的等级观念和金钱关系。1836年正式发表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842年5月正式出版小说《死魂灵》。1852年,果戈理烧掉《死魂灵》第二卷的手稿,不久后去世。
2、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之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
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 *** 》、《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3、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
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扩展资料:
俄国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家的队伍就开始形成。
首先是高尔基、绥拉菲莫维奇、乌皮特、阿科普扬、卢纳察尔斯基、沃罗夫斯基、沙乌米扬等一些在沙俄时代已同革命运动有联系或者参加革命斗争的作家。
他们有的以文学创作,有的以政论著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对开创社会主义文学起了很大作用。其次是十月革命后在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以及从国内战争前线归来的红军战士中因“受到革命的动员和号召”而涌现出来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
再有是一些原来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或民族解放的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这些作家的状况比较复杂,他们克服了种种复杂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站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方面来。
苏维埃文学就是由各民族的这样一些文学家共同开创和建立起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百度百科——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2、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理(俄语:Гоголь,英译Gogol),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或译:《死农奴》)和《钦差大臣》。
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1846年发表之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
5、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Алексеевич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AlexeevichOstrovsky,1904年0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
6、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Гаврилович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年7月12日—1889年10月29日),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
7、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前苏联作家,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主要作品有《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不祥的蛋》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百度百科-收藏52260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百度百科-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百度百科-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百度百科-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百度百科-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
百度百科-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
一、领导人列表
1、列宁,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
3、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5、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6、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7、戈尔巴乔夫(苏联时期最后一位领导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二、领导人资料
1、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2、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
苏联政治家,全联盟 *** (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更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
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3、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更高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委员会之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委员会之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更高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 *** ,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乌克兰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更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被授予元帅军衔。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苏联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更高领导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 *** 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5、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
1939年,安德罗波夫加入苏联 *** 。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任职。二战苏芬继续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56年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时主导匈牙利事件的解决。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
1976年获苏联大将军衔。1967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 *** 总书记、苏联更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职后推行渐进式改革,两年之后,于1984年逝世,享年71岁,由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职务。
6、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
1984年2月13日,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逝世后,接任苏联共产***总书记、苏联更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就任总书记后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
7、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1952年,加入苏联 *** 。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