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名人录(宁远县出过哪些名人)

2023-02-01 10:10:28 最新体育 maimiu

湖南宁远有多少人公务人员

湖南宁远有6095名人公务人员。根据查询相关 *** 息显示,目前,宁远县明确国家公职人员6095名结对帮扶(联系)2.69万脱贫户、1060户监测对象,发展产业保增收。宁远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萌渚岭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阳明山,东连新田县、嘉禾县、蓝山县,南接江华瑶族自治县,西邻道县。

明朝哪个人守宁远,哪个人守锦州的?

十余年奴氛孔炽,士卒畏敌,不畏将帅。袁崇焕一振起之,而将士始用其命,军民始安其生,天下壮之,真今之方叔也。

——杨惟和

01.总述

袁崇焕,明末名将,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所以,他的大部分事迹,都记载在《明史》中。此书也是我们今人了解袁崇焕的最客观的来源之一。另外,由于袁崇焕骁勇善战,而且又胸怀天下,光明磊落。所以也有很多名人写了关于他的著作。

比如说,梁启超写过《袁崇焕传》,顺治年间还有《绥寇纪略》。这些书虽不如《明史》那么正规,但也可以视为对《明史》的一个补充。但请注意,以上这些史料中,都没提到题目中的那句话。而且,小编亲自去袁崇焕纪念园和佘家馆求证过,愣是没发现这句话。由此可知,这句话可能并不存在。

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

——唐甄

02.袁崇焕故居的石碑上刻着什么?

据小编所知,袁崇焕纪念园位于石碣镇,是在袁崇焕故居的遗址上建造而成的。园内有八个大字:护国爱民、英名永辉。事实上,这是对袁崇焕更好的评价。据《明史》记载,当时是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期,此人宠幸宦官魏忠贤,残害忠良,导致辽东经略熊廷弼牺牲,辽东局面日趋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袁崇焕临危受命,前往镇守山海关。在他的治理下,山海关成了阻挡八旗兵勇的最坚固的堡垒之一!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可见,袁崇焕的带兵水平,在晚明的战场上那是数一数二的!他完全当得起这八个字的评价!

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张岱

03.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据小编所知,袁崇焕的祠和墓在崇文区,这是清朝初年建造的,正门口有个匾额,上面写着:“明代民族先烈袁崇焕墓”几个大字。1917年,张伯祯先生建造了袁崇焕庙,庙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事实上,在《袁督师遗集》中倒的确有这么一句话,但这只是袁崇焕自己的一句口头禅而已。

湾头村的历史人物

我的字辈从周焘开始,焘子启擘应,礼宗坦景文,帝廷思允仕,汝仲道胜钦,尚楚用治联,开仁德永成,世代广贤良,邦家庆华荣,隆盛崇原美,继述志长兴,光耀彰学俗,秉守洪昌明。用字辈下川,我是代字辈。

宁远名人录(宁远县出过哪些名人) 第1张

宁远有那些名人?

1.杨宗稷(1865-1933)琴学家。字时百,宁远县清水桥人。 20岁开始学习古琴。1901年,清 *** 管学大臣张百熙聘其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4年,选为学部理事。1906年,调邮电部侍郎。1908年,到南京拜全国著名琴师黄勉之为师,苦学3年,琴技大进,达到心弦合一境界。 1917年后,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自号“九疑山人”,称自己的居室为“半百琴斋”,并举办九疑琴社。1922年春,受聘到北京大学教授古琴。是年冬,又受阎锡山之聘授琴于太原。1933年病逝。 他是当时公认的琴学宗师,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4卷、《琴话》4卷、《琴学漫录》2卷、《琴镜补》3卷、《琴瑟全谱》3卷、《琴学问答》1卷、《藏琴录》1卷,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辞海》有载。

2.杨齐贤,字子见,宁远人,南宋诗论家。庆元五年(1199)进士。颖悟博学,试制科之一,再举贤良方正,官通直郎。他的《李太白诗注》(25卷)是宋元明三代最通行的李诗笺注本,另著有《蜀枢集》和《周子年谱》。

熊绣(1441-1515)字汝明,号颐庵,明道州宁远人。

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行人。曾奉旨出命名使楚府及巡禁四川茶课,力拒馈赠,擢御史,巡按陕西,因劾布政使于王番赃迹,谪贬清丰知县,久后补为凤翔知府。弘治初,升山东右布政使。七年(1494)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练兵集粟,边备修举,历任兵部左、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事,后因见嫉于权宦刘瑾罢官。时人称其“清节于朝”。卒赠刑部尚书。 著有《均徭法纪》。《明史》有传

3.李郃(807—873),字子玄,宁远县下灌乡下灌村人。出身书香门第。李郃自幼聪颖,读书刻苦,经史、诗文无所不通。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朝廷举贤良方正,20岁的李郃被推荐到长安赴考。廷试中,他作的《观民风赋》和《求友诗》条对鲜明,词旨温雅,能寓褒贬于清和之中,阐忠义于词气之表,考官交相举荐,经文宗临朝面试,被提升为进士之一。他高兴之余,得知同科考生刘蒉落榜,心中愤愤不平。刘蒉是昌平县人,沉健有谋,同情百姓疾苦,痛恨宦官专权,在答卷中因措辞激烈,切中时弊,考官虽然为之叹服,但惧怕宦官势力,不敢录取。李郃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不顾个人得失,毅然上书文宗,请示朝廷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刘蒉。李郃难能可贵的请求不仅没有得到文宗的采纳,反而因此得罪宦官,受到冷遇。该科考中32人,别人都被授以京官,有3人后来还当了宰相,惟独李郃被排斥出京,到河南府充任参军,两年后才升为贺州刺史。

当时,宦官当道,政治腐败,贺州经济萧条,人民生活极为贫困。李郃到任后,举贤荐能,励精图治,敦促各地注重礼教,劝导农民发展生产。经过七年治理,贺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李郃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爱戴,被尊称为李贺州,后来担任吏部侍郎。 晚年,李郃退职还乡,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描绘九嶷山秀丽风光的诗篇。著有《李贺州集》,现存《过九嶷山有怀》、《贺州思九嶷》等诗,高洁清雅,诗如其人。

4.荆茂(1447-1517),宁远县桐山乡跳墩石人。他从小聪明伶俐,秉性耿直,读书刻苦,才华出众。成化十四年(1478),他中进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十八年(1482),升任河南道监督御史,身为言官,放任广西按察使。成化二十二年(1486),他改任浙江按察使,以东汉忠贞名臣杨白起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屏幛上大书“清白”二字,冲破重重阻力,正税粮定图籍,剔伪吏,洗冤狱,广为民从称颂。孝宗弘治元年(1488)七月,云南屯田,由于管理不善,屯粮不能上交,孝宗见他颇有吏能,敕令他以按察使身份赴云南。从云南回来后,他先后任江西、浙江两省主考官、浙江按察使、闽浙两省巡按等职。不久,刘瑾揽权误国,刘东山等一批忠良之臣遭受陷害。他也受株连,被罚米一千一百担,心情愤懑,称病告归。

5.刘仁西汉舂陵孝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父(一说堂祖父)。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刘仁的祖父刘买受封为舂陵节侯(舂陵侯国故城在今宁远柏家坪)。刘仁出生于舂陵,元康元年(公元前65)继位。后于初元四年(公元前45)迁国于南阳(今湖北枣阳西南)。

6.乐雷发(1210~1271)字声远,号雪矶,宁远县逍遥岩乡乐家村人。其父乐公明,南宋进士。当时,国家偏安于江南一隅,江北大片领土沦陷,外患严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史,长于诗赋,少年时代便立下了收复国土、振兴民族的志向。当时投降派史弥远执掌朝纲,乐雷发北上抗金的政治主张不能为权臣们所容,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他对此十分愤慨,遂放弃功名,转而收徒讲学,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在讲学中,他极力宣传抗金救国的道理,斥责那些只读书不救国的腐儒,号召学生上前线去抵抗入侵之敌。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乐雷发已43岁,门生姚勉登进士榜之一,上疏理宗,请求朝廷重用乐雷发,并愿以第相让。理宗特旨召见,亲自考问学术、才智、选举、教养等八事。乐雷发广抒己见,洋洋洒洒,侃侃千言,对答十分切体,理宗非常满意,赐为特科状元。然而,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并没有真正接受乐雷发振兴国家的政治主张,致使这位著名诗人、爱国政治家空有状元头衔,终不见授以实职。乐雷发对腐朽的南宋政权十分绝望,于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愤然称病回乡,隐居九嶷,寄情山水,用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他在读书岩著书,在象岩讲学,遗址至今犹在。所著《雪矶丛稿》5卷,清乾隆时选入《四库全书》。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