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跳水尴尬瞬间(东京奥运会奇葩跳水)

2023-01-23 8:10:28 体育信息 maimiu

东京奥运会男子10米台双人没有能获得*?你怎么看?

既然是比赛那就必然有人得第一有人得第二,尽力而为就好,不必过于强求。

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实力都很强,所以很多时候*和亚军之间的比分咬得很紧,胜负就是在那么一念之间。其实这次没有得*就是因为第四跳的失误,不过是人就可能会有失误,这没什么奇怪的。

一、曹缘、陈艾森在第四跳出现失误,与*失之交臂。

男子10米台双人跳水一共进行了六轮比赛,前两轮为规定动作,这两轮曹缘、陈艾森的组合拿到了总分111.6分,*。

第三轮的自选动作中,曹缘、陈艾森以202.38分继续*,而第二名的英国选手总分为187.08分。

第四轮时,曹缘、陈艾森出现一些失误没有压住水花,只获得了73.44分,总分被英国队反超。此时,英国281.04分第一,中国275.82分第二,俄奥委会272.58分第三,三对选手之间的差距不大。

到了第五轮,曹缘、陈艾森总分是369.06分,他们仍然排在第二位但是分差在缩小。英国组合以370.80分排在首位。

最后一轮,英国队拿到了101.01分,总分为471.81分。而中国队的曹缘、陈艾森也出色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裁判打出了101.52分,总分变为470.58分。

就这样,英国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拿到了*,中国队以1.23分之差成了亚军。

二、中国队的实力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没有第四轮的失误,那么中国队获得*就是肯定的了。除了第四轮的失误之外,曹缘、陈艾森其他五轮的表现都非常*,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比赛就是这样,人家看的是总体成绩,中国队因为一次的失误总体成绩就落下了,能获得银牌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曹缘、陈艾森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就获得过*,他们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陈艾森还是李越奥运会的双冠王,而曹缘更是中国跳水队阵容中*参加过两届奥运会并且都有*进账的选手。但是,是人就是会有失误,输了就是输了,这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失误,尤其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运动员们要承受的压力也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出现失误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够*,他们依然是粉丝们心目当中*的跳水运动员。

初代跳水女皇往事1:摔破肺吐血一个多月,父母求退队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以总分466.2分拿到*。

全红婵的完美表现,甚至让***解说感叹:这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类似的评论,早在二十多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有评论说:和高敏生于同时代的跳水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高敏是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获得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在跳水职业生涯中共斩获70余枚*,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纪录。

全红婵夺冠后,高敏在微博发文说:“看着全红婵采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练跳水的时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1

高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条件比较好,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常常哭着回家,拿起剪刀要妈妈在衣服上打补丁。

高敏的爸爸是个 体育 迷。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后来又是大学足球队的前锋。5岁开始,高敏就跟着爸爸去小河边游泳。

有一次,爸爸带着她从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站在上面,什么也不想,闭上眼就跳,“咚”一声掉进水里,仿佛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高敏关于跳水的第一次记忆。

6岁那年,高敏被送进体校学习体操,但她特别讨厌压腿。有一次老师压过头了,她疼得要命,等老师一放手,立刻跑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过。

9岁那年夏天,高敏和同学在学校游泳池游泳。一个又高又大的老师不时把小朋友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和腿。

轮到高敏时,老师问:“想不想学跳水?”

高敏问:“要不要钱?”

得知不要钱,高敏不假思索回答:“行。”

第二天放学去游泳池,高敏发现有上百个小朋友在场,心里有些失望。

玩了几天后,老师指着3米台的跳板问:“谁敢从那里跳下来?”

高敏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说了声“我敢”,就爬上去跳了下来。

浮出水面后,大家都鼓掌喝彩,夸她有天分。高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下子迷上了跳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们的起哄下,高敏又爬上10米跳台,硬着头皮往下跳,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不久,高敏发现小朋友不断变少,最后只剩她一个,只好跟着比她大两三岁的队员一起训练。

趁着其他队员参加比赛,爸爸带高敏去重庆的爷爷奶奶家。等叔叔和伯伯都来了,奶奶说全家大人要开会,打发高敏一个人去看电影。

高敏回来后,发现一家人都很严肃。奶奶问她喜不喜欢跳水。高敏说喜欢,接着又重重补了一句:“我要成为*的。”

很多年后,高敏才知道,就是那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当时整个家族开会,讨论要不要让她学 体育 。如果不是高敏的那句话,整个家族就会为她选择另一种人生。

回去后不久,高敏就进了自贡市跳水队,搬进体校宿舍。那时她才9岁,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高敏有些难过,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不成绝不回家。”

2

入队后的日子与高敏想象的完全不同。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步、压腿、练力量……样样不轻松。

当初因为怕压腿才离开体操队,最后还是没躲开。每一天,高敏都要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度过这一关。

七点半结束训练,吃完早餐,高敏回到学校上学。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或补觉,根本没有力气跟同学玩耍打闹。

上午放学后,高敏要立即跑步到游泳馆吃午饭。饭后进行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午训。一到时间又要马不停蹄回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要像百米冲刺跑一样跑回游泳馆。老师会做脉跳检查,高敏不敢偷懒。

下午全是技术训练,可以在网上或弹板上翻空翻。这是高敏最喜欢的部分。那一小段在空中跳跃飞翔的时间,能够抵消一切枯燥的训练。

吃完晚饭,大家都要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9点半开始休息。洗完脸刷完牙,高敏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每次感觉才过了几分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虽然训练很苦,但高敏学动作很快,而且跳得跟训练了一两年的队友一样好。

1980年8月,老师决定带高敏去攀枝花参加比赛。

临行前,妈妈告诉她:“站在板上要微笑,不要让人看出你紧张,要有自信。”虽然不懂什么是自信,高敏牢牢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第一次出远门,高敏非常兴奋。在餐厅吃完晚饭,她偷偷拿了两根香蕉回房间。

刚吃完,老师出现在她面前,先让她做200个仰卧卷腹,再罚站半个小时。

顶着吃撑了的肚子做卷腹,高敏难受得要命,从那以后就对香蕉没了兴趣。

在跳台上,小小年纪的高敏时刻露出微笑,跳水技术又好得让人意外,立刻赢得了所有观众和教练、裁判的喜欢。

但她年纪还小,只能记分,不能算成绩。最后一跳跳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比第一名还高出几分。看到老师露出笑容,心里想的却是,应该不会挨骂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高敏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妈妈告诉她这是省队的刘指导。她让高敏在寒冷的天气中跳了几次水,又跟高敏的父母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爸妈问她愿不愿意去省队,高敏心想自己一定要成为*的,就答应了。

1981年1月9日,10岁的高敏在爸妈的一再叮咛中,坐上了离开自贡的火车。

也就在这一天,高敏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3

到了省队的第一天,中午吃饭时,看门师傅不放高敏进去,说她还不是正式队员。

高敏只能去旁边的教练餐厅。里面吃饭的都是大人,只有高敏一个小孩。吃着吃着,高敏想起父母和小伙伴,泪水情不自禁流下来。

刚开始,无论高敏起床的速度有多快,等她穿好衣服冲出去,总是最后一个到楼下集合。

几次之后,高敏想了个办法,提前穿好衣服,早铃一响就跳下床,总算没有再拿最后一名。

由于穿衣服睡觉,没多久高敏就感冒了,刘指导发现后,规定必须在铃响后才能穿衣服。

训练很累,但高敏过得很开心。半年很快过去了,医生为高敏做了许多体检和测验,担心高敏会长得很高。

刘指导再三争取,省队最终留下了高敏。

省队的训练与市队完全不同。每周一、三、五训练3次,每天早晨、上午与下午训练,晚上上文化课。二、四、六只在早晨和下午练2次,上午上文化课。星期日只在早晨或上午练1次。

每天再累,高敏都会认真听课,是当时运动员中学习表现*的。文化课老师总拿她的例子教育后来的运动员。

参加过几次比赛后,高敏把跳台跳水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加大对手臂力量的训练。

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老被水反弹打在头上。

一天晚上,高敏被人不小心碰到头,疼得哇哇大哭。大家这才看到她的头皮好几块淤青。

刘指导赶紧带她去看大夫,拍片显示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高敏不得不停了训练。

高敏的脚尖不直,有个外号叫锄头脚。刘指导没让她闲着,专门找人为她定做了一张用来矫正脚尖的“老虎凳”。

高敏坐上老虎凳,弯着腿,把脚板平放在凳子上,用绑带把整个腿背都绑在凳子上,丝毫都动不了。

然后在脚腕下放两卷卷起来的大毛巾,再把腿伸直。可脚背被绑了,脚腕下又有两卷毛巾,腿根本不可能伸直。

刘指导便用绑带绑了高敏的腿,强行把腿拉直。当两条腿被拉直时,毛巾上和绷带下的脚背,就变成弯的了。

绑好后,高敏一个人留在那里。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掉,两分钟后觉得脚背上的骨头一块块被人拆开,忍不住放声大哭喊救命。

几分钟后脚背开始麻了,就像成千上万颗针扎着。

高敏第一次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最后疼得没有知觉了,也没力气叫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看着腿流泪。

15分钟后,刘指导回来把绷带拆开。高敏瘫在凳子上,稍微一动便万箭穿心。一动不动坐上半小时,才能慢慢挪动一下脚。

这样的“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

后来有一天做倒立时,刘指导不停夸高敏的脚尖漂亮了,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看到高敏脸上的泪水,都沉默了。

4

肘关节开始好转后,高敏把目标从跳台转到3米跳板,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一套只有成年组才能跳的动作,而且水花压得很小。

1983年是全运会年,12岁的高敏在全国选拔赛上一鸣惊人,拿到了第一名,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

爸爸特意来看高敏,问她要什么奖励。高敏选了一套玩具餐具,比得了*还要高兴。

很快,高敏代表中国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分龄锦标赛。

第一天训练,高敏就引起了轰动,老外纷纷跑来问她的年龄。这一问,高敏还没满13岁,按国际泳联规定不能参加跳台比赛。

没想到,高敏仍在1米板和3米板上轻松拿了两块*。

当时国际泳联的官员说,1988年的奥运*,非高敏莫属。

回国后,高敏再度主攻10米台,练的是几个高难度动作。

这些动作在成年组只有一两个人能跳,少年组还没有。高敏一心投入训练,甚至都顾不上理会前来探望她的妈妈。

一天,高敏刚跳到空中,旁边“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傻了,一下子失去控制,直接摔下来,整个身子平平拍在水面上。

再次尝试,她还是背部直直砸在水面上。

那天晚上高敏感觉呼吸困难,喉咙里一股铁腥味,吐出来后,手上全是血。队友连忙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摔破了肺。

高敏吐了一个多月的血,后来还是吃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才恢复。

高敏怕爸妈担心,一直没说。几个月后,高敏爸妈从别人那里知道她吐血的事,哭着赶到成都,想让高敏退队。

10米台成了高敏的阴影,每次训练,入水时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晚上一闭眼,做的梦也是从10米台摔下来。

有一次,高敏刚从跳台跳下来,耳朵里“嗡”的一声,从右耳穿过左耳,疼得眼泪直流。

医生检查后,说是耳膜穿孔。

高敏一而再再而三受伤,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该退役了。

随后参加的*届青少年运动会,高敏发挥失常,有些裁判毫不客气打了0分,跳板只取得第七名,10米跳台更是倒数第一名。

比赛后回到自贡,高敏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役。她一个人在大街上转悠,最后停在一个糖饼摊前。

这种糖饼摊上有一个大转盘,给了钱后,转到什么就拿什么。

第一次转,高敏拿到糖饼摊上*的龙糖饼。高敏想,如果再转到一条龙,那就再练一年。

换了一个糖饼摊后,高敏用劲一转指针,指针就像是知道她的心意,慢悠悠转到龙糖饼面前就不动了。

没想到的是,回到队里才几天,高敏就接到去北京国家队集训的通知。

高敏这才知道,早在她第一次拿全国*时,国家队就想招她,但省队一直没有放人。

5

在国家队,高敏所在的小组叫“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徐益明教练是集训组的总教练。

因为高敏基本功太差,徐教练并不喜欢她。高敏还发现,自己并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带训。意思是跟着国家队练,但不占名额,还是要回省队。

高敏有些丧气,觉得不出三个月自己就会回省队。

集训组第一次开队会,徐教练对大家说,中国三十个农民才养一个运动员,是为了让大家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升到*处。

最后,徐教练鼓励大家:“要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要让对手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高敏被镇住了。从来没想过练跳水有这么重大的使命。那晚她怎么都睡不着,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跳水。

高敏决定,只要国家队不放弃自己,自己就绝不放弃。

这以后的每一天,高敏提前二十分钟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从不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跳,一个劲儿练。

训练了一个月,在一次组队对抗赛中,本来没人要的高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一次失手。

徐教练 第一次 表扬了高敏,开始亲自指导她训练。

高敏天生就会压水花,但*的问题是入水不漂亮。哪怕一个早晨跳上百次入水,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

直到她每天练完后,接着看了很多的技术录像,入水动作才好看多了。

徐教练又请来一些老运动员传授心理技巧。一位转行做特技的前辈讲到,他开始特技表演前,习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

高敏立刻意识到,这个方法对她很有用。事实也证明,只要比赛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高敏几乎不会出现失误。

一天晚上,徐教练告诉高敏,决定让她顶替受伤的奥运*周继红参加苏联和德国的邀请赛。

起初高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自己的跳水生涯就结束了。

高敏拼了命训练。那段时间虽然累,却是高敏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的比赛中,高敏征服了裁判,不管怎么跳都是高分,拿了3米板的*和10米台的铜牌。

那天晚上,她拿着*和铜牌,左看右看,不时往脖子上挂。旁边的队友取笑她:“等着吧,你会有许多奖牌的。我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在苏联的比赛中,高敏再次成为比赛焦点,怎么跳观众和裁判都喜欢,以超出对手几十分的556分轻松夺冠。

回国后,再也没人提高敏是带训队员了,她得到了所有国家队队员的服装和装备。

6

很快,高敏将再次出征,参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四国循环赛。徐教练给高敏定了580分的新目标。

高敏一有空就往录像室跑,分析每一个可以提高得分技术的动作要领。她不仅研究了世界名将的跳水动作,还发现了自己赢得裁判喜欢的秘密。

比如,她内在力量很好,跳到空中后人很飘,不往下掉。这样完成动作后,有更长的时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笔直的身体。

这一点是当时其他选手很难做到的。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提高,高敏满怀信心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以570分轻松夺冠。

到了美国,高敏第一次进行训练,几个外国记者拿着照相机跟着她,外国运动员也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了。

然而比赛期间刮台风,高敏深受影响,最后只跳了500分左右,排在第五名。

这是高敏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

晚上,高敏独自去海边游泳,在风浪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可以改变汹涌澎湃的海浪,但可以学会享受它。比赛也是一样,她不可能改变比赛的环境、条件和气氛,所以必须去适应它,接受它,最后才能战胜它。

在墨西哥的比赛中,高敏很快适应了高原城市的缺氧环境,以*的优势拿到了*。

最后的古巴一战,高敏仍然没有对手,轻松拿了3米板的*。

此时,队友因为手腕有伤不能参加跳台赛,徐教练决定让她顶上。

两个月没练跳台,又是仓促上阵,高敏出人意料拿到了*。徐教练很高兴,说她以后可以两项都练。

长达四个星期的四国循环赛终于结束。高敏暗下决心:接下来,她要为中国夺一块世界锦标赛*。

就在高敏全力准备世锦赛时,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退出了,徐教练接替了总教练的位置,也接手了几位老队员的训练。

经过特批,徐教练把高敏一个人带到了成年组。

新官上任,徐教练的压力非常大。高敏不想被成年组看轻,训练也非常拼命。每次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只要我能顶过这一天,我就能拿世界*。

一想到世界*,高敏就像加了油的 汽车 ,又能开出好几百公里。

7

1986年8月,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高敏随国家队来到西班牙马德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

比赛那天早晨,高敏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水只有捧在手里才能留得住,用力抓它,就会从手指缝中流走。自己太想赢了,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让她失去*。

高敏一直有写训练日记的习惯。她拿出来,把最近的训练回忆了一遍。

这一年来,高敏有了6次国际比赛的经验,并且有针对性进行过训练。而且,徐教练每周都会安排小型比赛,让人在一旁敲锣打鼓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她了。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拼……顺其自然地完成动作,把一个最难的动作,变得最简单,这才叫本事。”

写下这段话,高敏心情平静了。

预赛过后,参加决赛的一共有12名运动员。高敏做准备活动时,一些外国教练一直举着录像机拍她。

高敏丝毫不乱,稳扎稳打,以582.9的惊人高分夺冠。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高敏心里对徐教练说:

“我做到了。我用我的努力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实现我的梦想,完成了你的要求,报答了国家对我的培养。我从来没像这一刻一样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对于15岁的高敏来说,世锦赛是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新闻舆论也说,高敏“从此领导了世界女子跳板跳水的潮流”,成为任何一个跳板运动员都想挑战的目标。

赛后,高敏写了一篇总结:

站在板上准备跳水前的几秒钟,我感到在那一刻,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谁都不可能帮我,*能给我信心的就是平时的训练水平。

在实现了“成为*的”梦想的同时,高敏也依稀感受到了站到高处的寒意。

8

不到一年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第一冲到世界第一,在全国跳水界引起轰动。徐教练又在全国推广高敏的训练和技术,高敏一下子成为风云人物。

一切来得太快,高敏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觉得非常不自在,总希望躲进一个没人问她问题的地方。

好在为了备战第二年4月的世界杯赛,徐教练很快把队员拉去了三亚,进行封闭式身体素质训练。

室外长途拉练非常辛苦,当别人都累得走走停停,高敏仍然坚持跑完全程。

高敏觉得老天是公平的,训练时吃的苦和累,才是她比赛时充满信心的筹码。

回到北京后,高敏又开始转攻跳台。

然而,当年那个曾让她破肺、吐血、耳膜穿孔的动作,已经在高敏心里形成障碍。如果再次失败,高敏也许终身都不能越过这个坎。

所以,在高敏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教练也不敢让她上跳台,每天都陪着她在陆地上练习。

直到有一天,高敏主动说要试一试。然而,就在试跳前一天,很少在训练中出状况的高敏,竟然摔出了保护垫,左肘关节脱臼,一个月都不能跳水。

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高敏既为自己心疼,也愧对教练付出的心血,一个人在房间里喊得撕心裂肺。

受伤的关节越来越痛,高敏没有吃止痛片。她想,既然不能训练,那就该磨炼一下毅力。

于是,高敏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享受”着不断袭来的疼痛。

第二天,高敏忍痛做了一千次“起次”:双腿站直,脚尖并紧,脚后跟随“命令”一上一下地踮起来。还做了一些半蹲和腹部训练。

几天后,高敏除了手不能动,加大了一些力量训练,甚至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跑步。

然而,这些完全不能跟以前的训练量相比,高敏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疯长。

徐教练弄来一套橡胶做的出汗服,穿上后从脖子到脚腕完全不透气。高敏跑完一趟回来,裤脚里全是汗,地上一摊水。

每天吃得少喝得少,高敏饿得浑身发软。几片蔬菜也要放在嘴里嚼半天,直到没味了才吞进肚子里。

拆掉石膏后,高敏左手臂细得只剩下骨头,肘关节只能弯一点点,仍然不能马上恢复训练。

还有一百天就比赛了,高敏顾不了那么多,开始进行弹跳训练,每次摆臂时肘关节疼得要命,也忍着不管它。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肘关节又肿了起来。

大夫建议她去理疗室做蜡疗,就是把刚煮化的蜡倒进一个容器,然后再把肘关节伸进去,用蜡的热度软化骨头后,再强行增加肘关节屈伸的幅度。

烫了一会儿,高敏就体会到了皮开肉绽的感觉。骨头软化得差不多后,大夫开始一点一点地掰弯肘关节。

虽然越来越痛,但高敏咬牙忍着,一声不吭任由大夫越掰幅度越大。

第二天,肘关节肿得更大,连上下弹跳都做不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高敏一直忍着不出声,大夫不知道已经过了极限,才造成这种情况。

两次急于求成的失败,终于让高敏学乖了,一心一意只做力量训练和减体重。

等到能做一些简单的跳水动作,高敏格外认真对待每一跳,哪怕再简单,也力求做到高质量完成。

两个月之后,高敏第一次恢复全套动作训练,竟然跳得没出现一次失误,让在场所有教练大吃一惊。

虽然手痛还没完全恢复,高敏还是成功打消了一些教练的疑虑,正式进入了世界杯参赛名单。

离比赛还有十天,高敏开始发低烧。在去荷兰参加世界杯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发起高烧,一度昏迷过去。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追梦:“跳水皇后”高敏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07

2.《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10

东京奥运会跳水尴尬瞬间(东京奥运会奇葩跳水) 第1张

太不小心了!中国跳水奥运*出现严重失误,业内人士对此有何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选拔赛失误可以很快将分数追回来,但是东京奥运会上可能就没那么幸运。1月23日下午,我国在武汉体育中心的游泳馆中正举行着东京奥运会以及世界杯的第二站选拔赛,而在这次选拔赛中曾经的跳水*曹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误,这个情况出现之后,曹源本人也非常崩溃,虽然在后面曹缘也极力追赶,最后战胜了大半高手,获得了整个比赛的第六位成绩。从这次比赛我们也可以看出奥运会比赛场上的残酷,对于曹缘这次失误想必很多人都比较奇怪,曾经的奥运*居然开场失利*跳水得0分。接下来小编就带各位了解一下现场比赛的具体情况。

一、曹缘5337D走板成套动作被判0分。

这次参加东京奥运会以及世界杯选拔赛第2轮赛事的选手都是非常有水准的跳水队员。曾经的里约奥运会跳水*,曹缘也如约而至。让人很意外的是这位选手在男子三米板决赛时出现了毫无征兆的失利。他直接没有完成任何动作就栽入了水中之后被判0分。

二、调整心态扳回比分。

面对第一轮的失利曹缘迅速调整好心态,在后4个动作中,他始终保持在高水准的发挥当中,一路追赶弥补之前的失利损失。虽然后4个动作它都保持在100分左右的成绩,渐渐的将很多高手甩在了后面。但最终曹缘也是以495点05分的成绩获得本场比赛的第6名。

三、5337D成套动作失利原因。

从比赛现场的视频来看,5337D成套动作出现失利是因为曹缘在起跳时刻,他的脚面没有对晃动的跳板进行很好地控制,这让他在起跳时没办法进行跳跃。所以身体也朝着一侧歪斜而下,由于失利发生在一瞬间,曹缘无法及时停下来只能借着惯性顺势落入水中,所以这个动作得到了0分成绩。

虽然曹缘在后面的比赛当中都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很多网友以及业界人士都表示这样的失利也太不小心了,在东京奥运会或者是世界杯的正式比赛上高手林立,如果出现这样的失利,对方是完全不可能给自己扳回比分的希望。想必这一刻的失利也让曹缘警醒了很多,希望这次失利不会给他带来失败的阴影。对于此事你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为什么奥运会跳水老是会出现重大失误?

可能跳水不光要靠技术,有时动作的协调性发挥也是需要把握好,才能避免失误,这是跳水项目会发生失误的一大取决因素。有时动作协调性刚好没把握好,就会容易引起发挥不好,运动员的状态发挥也是很关键的。

跳水再夺一金,全红婵10米跳台强势摘金金,其中三跳都是满分吗?

北京时间的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迎来决赛,这一次,中国再一次包揽金银牌,再次在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俩面国旗,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跳水再夺一金,打破了8月4日中国队没有拿到*的尴尬。这一枚是以*的优势拿到的,中国选手全红婵以几乎完美的跳水动作完成比赛,强势摘金。

全红婵完成比赛下台拥抱教练时,旁边的俩位外国教练投来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位年纪小小的跳水天才。比赛中,全红婵是倒数第一位出场的,一共五次跳水,每一跳的分数都稳居第一,其中三跳都是满分。这样的表现不由得让人感叹。

其实,全红婵的家境并不好。赛后,有记者采访全红婵拿到*想要什么,她脱口而出想要为妈妈治病,这句话让在场的很多人破防。家境贫寒的全红婵从小就很懂事,她知道妈妈生病需要很多钱,所以她一直在默默努力,想拿到*。与她年龄相仿的队员拿到*都是想要一些自己都小礼物,如芭比娃娃、杯子之类的,而她是想要钱为妈妈治病。

*参加奥运就能有如此成绩,可见她的实力很强大。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全红婵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会有今天的一举成名。在别的孩子跟父母到处玩耍时,全红婵只能进行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14岁的她连动物园和游乐园都没去过,不由得让人心疼这个小姑娘。

此次东京奥运会到目前为止跳水队已经荣获了6枚*,可以看出,中国跳水队的实力在慢慢的强大,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运动员们艰辛的努力息息相关。祝愿中国跳水队能越来越强盛。

田亮被问跳水的会不会游泳,幽默回应:不然呢?难道跳完用网捞吗?

作为昔日中国跳水队的运动员,田亮在赛场上上演了不少专业与精彩并存的跳水画面。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田亮获得第一块奥运*;2002年,田亮参加釜山亚运会,在决赛中,以688.95的好成绩摘得*;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和杨景辉合作,获得十米双人跳台*……

细数他获得的荣誉,也不得不让人感慨,运动员时期的他,太*了。

然而对于田亮来说,在从运动员的身份转换到艺人身份的节骨眼上,还是少了点从容,多了些尴尬。

2005年1月,田亮因为参加过多的商业活动,违反队规接广告代言,被国家 体育 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除名。2007年,田亮最终选择了正式退役。

如今,田亮的百科资料上,艺人的身份放在运动员之前,可见,他在 娱乐 圈摸爬滚打的这些年,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粉丝的认可。

最近,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这位昔日的跳水运动员也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的运动健儿加油打气。

早在女足第二场小组赛的时候,田亮就曾发布视频,为中国女足加油。

前两天,中国跳水梦之队拿下女子双人3米板的*,田亮也很激动,直呼:中国跳水梦之队yyds!

这让很多粉丝都不由得想起以前那些跳水运动员,像伏明霞、郭晶晶、胡佳……

昨天,田亮在微博发文,说有人问他跳水的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问,引起了一大波网友的注意。

很多看过跳水比赛的人都对运动员从跳台入水的精彩瞬间印象深刻,但运动员跳水之后如何上岸,却记忆模糊。

田亮的回答也很幽默,他反问:不然呢?难道跳完用网捞吗?

这一问,可把广大网友逗得哈哈大笑。而田亮回答问题的同时,还附上了自己昔日参加跳水时的精彩画面。

从这些画面里可以看出,田亮每一次的表现都非常专业,动作标准自不必说,压出的水花更是小之又小。

用今年*的术语来形容:下饺子的水花都比田亮跳水压出的水花大啊!

甚至有网友在网络上发起了投票,选出田亮跳水水花*的一次。而票选结果也是非常令人意外——竟然是《爸爸去哪儿》里的一段画面。田亮划船去河中取菜,不料没有站稳,直接摔了下去,炸出来巨大的水花。

还记得在那一季的《爸爸去哪儿》里,森碟曾经跟田亮吐槽说:《爸爸去哪儿》不好玩,《爸爸妈妈去哪儿》才好玩。

田亮听到女儿的抱怨,面不改色地跟她说:“规则不是你想改就能改。”

每每看到这里,都不得不感叹一句,运动员的规则意识太强大了。所以田亮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从小在运动界培养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有很大的关系。也就难怪即便他身份转换了,也依然备受欢迎。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