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胜利后,32岁的斯维尔德洛夫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地位仅次于大他15岁的列宁。由于当时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构,斯维尔德洛夫事实上成为苏俄首位“国家元首”。一直以来,斯维尔德洛夫都被视为列宁的亲密助手,然而俄罗斯《新闻天地》网站最近披露称,年轻气盛的斯维尔德洛夫在革命胜利后曾意图取代列宁。
苏联电影《斯维尔德洛夫》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0年出品,由中央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51年译制。该片由谢·尤特盖维奇执导,穆·什特劳赫、阿·郭巴较德捷、阿·留包舍夫斯基、普·卡道赤尼阔夫、恩·克留赤阔夫等领衔主演。该片是苏联共产党的主要组织者和苏维埃国家*之一——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传记中的几页。影片具体地表现了斯维尔德洛夫的不屈不挠和勇敢机智。在沙皇统治的黑暗年代,他团结进步工人,为建立列宁的党而斗争,燃起了燎原的革命之火……
在1919年,斯维尔德洛夫在频繁的参加地方和党的代表会议,当时的西班牙流感是很可怕的,多个地方的路途使得他也染上了西班牙流感,但是他并不听从医生的意见进行医治,而是继续进行革命努力。在1919年的3月他的体温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高,高达三十九度的体温却还是阻挡不住他的革命热心,在当月的十日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只能卧床不起,这也是他的人生中最后一段日子,当月十六日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以至于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也就是斯维尔德洛夫之死。
斯维尔德洛夫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持者,领导很多次的战役,自己也是到处的去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斯维尔德洛夫不死那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就来说下斯维尔德洛夫之死。在1919年初,斯维尔德洛夫还在不断的到各个国家去宣传和参加各种会议,但是在当时的西班牙流感已经出现,斯维尔德洛夫经常出现在各种人多的地方,在1919年3月的时候参加完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之后就已经出现了西班牙流行性感冒的情况,之后也被确认染上这种疾病,在当时流感就是死神的代表,毫无办法医治,再加上斯维尔德洛夫还是忙着革命和参加会议,这也导致病情不断的加重。之后当抵达了莫斯科之后,斯维尔德洛夫的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问题,症状不断的出现,体温高达三十九度,但是在第二天仍然参加会议,在同月的十号,斯维尔德洛夫突然在会议晕倒,被送往医院,病情已经在不断的加重,16日的时候病情进一步的恶化,即使在病床上斯维尔德洛夫也是很关系革命政权的事情,隔天斯维尔德洛夫就去世了,年仅34岁的斯维尔德洛夫死在了医院里。
苏联是共产党主义国家,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组成的联邦国家。虽然已经解体,但是其对世界的发展还是意义重大的。但是下面为你公布苏联历届领导人名单,已经苏联元首名单。
前苏联历届领导人名单
第一任 * 领导人列宁(1918年-1924年)在位。
第二任*领导人斯大林(1924年-1953年)在位。
第三任*领导人赫鲁晓夫(1953年-1964年)在位。
第四任*领导人勃列日涅夫(1964年-1982年)在位。
第五任*领导人安东罗波夫(1982年-1984年)在位15个月。
第六任*领导人契尔年科(1984年-1985年)在位13个月。
第七人*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5年-1991年)在位。也是苏维埃政权最后一位领导人。
苏联历届领导人名单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917年10月6日—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里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十九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国家元首
1.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1917年11月21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917年11月21日—1919年3月16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1953年3月15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 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 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1960年5月7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1964年7月5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1965年12月9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1977年6月16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1983年6月16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1984年2月9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1984年4月11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1985年3月5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1985年7月27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1988年8月1日(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1989年5月25日(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1917年11月,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不久之后,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第二天凌晨占领了邮政总局,2点的时候,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6点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占领了皇宫大桥,当时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月革命。
在起义成功当天夜间,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告全世界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苏维埃。并于次日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同时为体现工兵特质,在新的立宪会议选举中取缔了制宪民主党,并将选区划分为后方区和前线区。
其实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有一个人一直与列宁共同签发了许多巩固苏维埃政权、粉碎阶级敌人进攻的重要法令。特别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种种危机的时候,他经常去往前线和那些需要的地方,掌握住比较详细的资料;积极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在俄共(布)中央决议制定的苏维埃第一部宪法中,他被选为制宪委员会委员。去筹备和主持了全俄苏维埃第五、第六次代表大会,还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中央组织工作报告和政治工作报告。而他就是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苏俄首个国家元首,却很少有人知道
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全名叫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出生于19世纪的九十年代。贫苦人家出生的斯维尔德洛夫,14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此时的他不得不辍学外出谋生。在外面打拼的她,了解了俄国专政下的种种不公的现象,接触了工人运动思潮,开始投入到无产阶级革命之中。在俄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下,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回到了家乡发展队伍,当了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党员。
等到俄国爆发革命的时候,21岁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被派往乌拉尔地区,加强那里的工作,以便促使党的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由于他的能力比较出色,不仅使当地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迅速得到改观,而且还成为了那里工人所熟悉的组织者和演说家。但是在沙俄政府的强大武力镇压下,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在乌拉尔省城皮尔姆组织活动的时候,被抓了起来并关到了监狱里。
雅·米·斯维尔德洛夫在监狱里待了三年才被放出来。出狱之后,党组织立即派他去莫斯科,帮助州委和莫斯科工业区党委开展工作。在发动工农运动的时候,又被抓了起来。在党内人员的帮助下才逃了出来,并重新建立了彼得堡革命组织,成为了沙俄的眼中钉。
在十月革命之后,作为列宁同志“亲密战友”的雅·米·斯维尔德洛夫,自然成为了苏维埃高层。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做事的态度,赢得了很多民众的认可,当选为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也是苏俄首位国家元首,当时的他才32岁,比列宁还小15岁。
不幸的是,他在参加第三次乌克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时候。染上了西班牙流行性感冒。之后由于病情进一步恶化去世,此时的他才34岁。如果没发生这件事情的话,后来的苏联就没有斯大林什么事情了吧!
一、领导人列表
1、列宁,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
3、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5、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6、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7、戈尔巴乔夫(苏联时期最后一位领导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二、领导人资料
1、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2、斯大林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
苏联政治家,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和世界影响深远。
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和哈萨克大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取得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
他还树立个人崇拜,纵容李森科主义,发动“大清洗”运动,大量屠杀和压迫流放反对派领导人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1930-1953年间根据由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等机关起诉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镇压,其中被判极刑(枪决)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于莫斯科,享年74岁。
3、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委员会第一书记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等重要职务。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卡利诺夫卡,1918年加入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联共产***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担任苏联*领导人期间,他于1956年主持召开苏共二十大,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后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各领域均为活化,尤其是文艺获得解冻。同时,赫鲁晓夫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改善。
外交方面,他的“秘密报告”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20世纪60年代,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恶化,撤销了对中国的援助计划。
在冷战中,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与美国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峙,曾多次访问美国。1962年,他策划的古巴导弹危机一度使苏联和美国站在核战争的边缘,但最终危机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度假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退休”,从此被迫淡出政坛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乌克兰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委员会总书记、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被授予元帅军衔。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苏联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领导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脏病卒于莫斯科,终年76岁,安葬在列宁墓后。
5、安德罗波夫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俄文:Ю́р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ндро́пов;英文:Yuri Vladimirovich 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
1939年,安德罗波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任职。二战苏芬继续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参加了卡累利阿游击队。
1956年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时主导匈牙利事件的解决。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罗波夫一直担任中央委员,1967年起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升为正式委员。
1976年获苏联大将军衔。1967年至1982年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任职后推行渐进式改革,两年之后,于1984年逝世,享年71岁,由契尔年科接任总书记职务。
6、契尔年科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
1984年2月13日,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逝世后,接任苏联共产***总书记、苏联*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就任总书记后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去世。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
7、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