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为回四川省队了。15岁的卢为也是一位天才小将,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当时11岁的卢为搭档奥运冠军任茜助四川队斩获跳水团体季军。2018年,她入选国家队,2019年世锦赛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卢为搭档张家齐为中国队拿到该项目十连冠。随着陈芋汐、全红婵等后浪的横空出世,卢为也从国家队回到了省队。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以总分466.2分拿到金牌。
全红婵的完美表现,甚至让***解说感叹:这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类似的评论,早在二十多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有评论说:和高敏生于同时代的跳水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高敏是我国之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也是世界上之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在跳水职业生涯 *** 斩获70余枚金牌,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纪录。
全红婵夺冠后,高敏在微博发文说:“看着全红婵采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练跳水的时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1
高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条件比较好,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常常哭着回家,拿起剪刀要妈妈在衣服上打补丁。
高敏的爸爸是个 体育 迷。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冠军,后来又是大学足球队的前锋。5岁开始,高敏就跟着爸爸去小河边游泳。
有一次,爸爸带着她从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站在上面,什么也不想,闭上眼就跳,“咚”一声掉进水里,仿佛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高敏关于跳水的之一次记忆。
6岁那年,高敏被送进体校学习体操,但她特别讨厌压腿。有一次老师压过头了,她疼得要命,等老师一放手,立刻跑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过。
9岁那年夏天,高敏和同学在学校游泳池游泳。一个又高又大的老师不时把小朋友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和腿。
轮到高敏时,老师问:“想不想学跳水?”
高敏问:“要不要钱?”
得知不要钱,高敏不假思索回答:“行。”
第二天放学去游泳池,高敏发现有上百个小朋友在场,心里有些失望。
玩了几天后,老师指着3米台的跳板问:“谁敢从那里跳下来?”
高敏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说了声“我敢”,就爬上去跳了下来。
浮出水面后,大家都鼓掌喝彩,夸她有天分。高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下子迷上了跳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们的起哄下,高敏又爬上10米跳台,硬着头皮往下跳,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不久,高敏发现小朋友不断变少,最后只剩她一个,只好跟着比她大两三岁的队员一起训练。
趁着其他队员参加比赛,爸爸带高敏去重庆的爷爷奶奶家。等叔叔和伯伯都来了,奶奶说全家大人要开会,打发高敏一个人去看电影。
高敏回来后,发现一家人都很严肃。奶奶问她喜不喜欢跳水。高敏说喜欢,接着又重重补了一句:“我要成为更好的。”
很多年后,高敏才知道,就是那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当时整个家族开会,讨论要不要让她学 体育 。如果不是高敏的那句话,整个家族就会为她选择另一种人生。
回去后不久,高敏就进了自贡市跳水队,搬进体校宿舍。那时她才9岁,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高敏有些难过,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不成绝不回家。”
2
入队后的日子与高敏想象的完全不同。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步、压腿、练力量……样样不轻松。
当初因为怕压腿才离开体操队,最后还是没躲开。每一天,高敏都要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度过这一关。
七点半结束训练,吃完早餐,高敏回到学校上学。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或补觉,根本没有力气跟同学玩耍打闹。
上午放学后,高敏要立即跑步到游泳馆吃午饭。饭后进行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午训。一到时间又要马不停蹄回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要像百米冲刺跑一样跑回游泳馆。老师会做脉跳检查,高敏不敢偷懒。
下午全是技术训练,可以在网上或弹板上翻空翻。这是高敏最喜欢的部分。那一小段在空中跳跃飞翔的时间,能够抵消一切枯燥的训练。
吃完晚饭,大家都要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9点半开始休息。洗完脸刷完牙,高敏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每次感觉才过了几分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虽然训练很苦,但高敏学动作很快,而且跳得跟训练了一两年的队友一样好。
1980年8月,老师决定带高敏去攀枝花参加比赛。
临行前,妈妈告诉她:“站在板上要微笑,不要让人看出你紧张,要有自信。”虽然不懂什么是自信,高敏牢牢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之一次出远门,高敏非常兴奋。在餐厅吃完晚饭,她偷偷拿了两根香蕉回房间。
刚吃完,老师出现在她面前,先让她做200个仰卧卷腹,再罚站半个小时。
顶着吃撑了的肚子做卷腹,高敏难受得要命,从那以后就对香蕉没了兴趣。
在跳台上,小小年纪的高敏时刻露出微笑,跳水技术又好得让人意外,立刻赢得了所有观众和教练、裁判的喜欢。
但她年纪还小,只能记分,不能算成绩。最后一跳跳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比之一名还高出几分。看到老师露出笑容,心里想的却是,应该不会挨骂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高敏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妈妈告诉她这是省队的刘指导。她让高敏在寒冷的天气中跳了几次水,又跟高敏的父母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爸妈问她愿不愿意去省队,高敏心想自己一定要成为更好的,就答应了。
1981年1月9日,10岁的高敏在爸妈的一再叮咛中,坐上了离开自贡的火车。
也就在这一天,高敏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3
到了省队的之一天,中午吃饭时,看门师傅不放高敏进去,说她还不是正式队员。
高敏只能去旁边的教练餐厅。里面吃饭的都是大人,只有高敏一个小孩。吃着吃着,高敏想起父母和小伙伴,泪水情不自禁流下来。
刚开始,无论高敏起床的速度有多快,等她穿好衣服冲出去,总是最后一个到楼下 *** 。
几次之后,高敏想了个办法,提前穿好衣服,早铃一响就跳下床,总算没有再拿最后一名。
由于穿衣服睡觉,没多久高敏就感冒了,刘指导发现后,规定必须在铃响后才能穿衣服。
训练很累,但高敏过得很开心。半年很快过去了,医生为高敏做了许多体检和测验,担心高敏会长得很高。
刘指导再三争取,省队最终留下了高敏。
省队的训练与市队完全不同。每周一、三、五训练3次,每天早晨、上午与下午训练,晚上上文化课。二、四、六只在早晨和下午练2次,上午上文化课。星期日只在早晨或上午练1次。
每天再累,高敏都会认真听课,是当时运动员中学习表现更好的。文化课老师总拿她的例子教育后来的运动员。
参加过几次比赛后,高敏把跳台跳水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加大对手臂力量的训练。
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老被水反弹打在头上。
一天晚上,高敏被人不小心碰到头,疼得哇哇大哭。大家这才看到她的头皮好几块淤青。
刘指导赶紧带她去看大夫,拍片显示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高敏不得不停了训练。
高敏的脚尖不直,有个外号叫锄头脚。刘指导没让她闲着,专门找人为她定做了一张用来矫正脚尖的“老虎凳”。
高敏坐上老虎凳,弯着腿,把脚板平放在凳子上,用绑带把整个腿背都绑在凳子上,丝毫都动不了。
然后在脚腕下放两卷卷起来的大毛巾,再把腿伸直。可脚背被绑了,脚腕下又有两卷毛巾,腿根本不可能伸直。
刘指导便用绑带绑了高敏的腿,强行把腿拉直。当两条腿被拉直时,毛巾上和绷带下的脚背,就变成弯的了。
绑好后,高敏一个人留在那里。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掉,两分钟后觉得脚背上的骨头一块块被人拆开,忍不住放声大哭喊救命。
几分钟后脚背开始麻了,就像成千上万颗针扎着。
高敏之一次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最后疼得没有知觉了,也没力气叫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看着腿流泪。
15分钟后,刘指导回来把绷带拆开。高敏瘫在凳子上,稍微一动便万箭穿心。一动不动坐上半小时,才能慢慢挪动一下脚。
这样的“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
后来有一天做倒立时,刘指导不停夸高敏的脚尖漂亮了,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看到高敏脸上的泪水,都沉默了。
4
肘关节开始好转后,高敏把目标从跳台转到3米跳板,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一套只有成年组才能跳的动作,而且水花压得很小。
1983年是全运会年,12岁的高敏在全国选拔赛上一鸣惊人,拿到了之一名,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冠军。
爸爸特意来看高敏,问她要什么奖励。高敏选了一套玩具餐具,比得了金牌还要高兴。
很快,高敏代表中国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分龄锦标赛。
之一天训练,高敏就引起了轰动,老外纷纷跑来问她的年龄。这一问,高敏还没满13岁,按国际泳联规定不能参加跳台比赛。
没想到,高敏仍在1米板和3米板上轻松拿了两块金牌。
当时国际泳联的官员说,1988年的奥运冠军,非高敏莫属。
回国后,高敏再度主攻10米台,练的是几个高难度动作。
这些动作在成年组只有一两个人能跳,少年组还没有。高敏一心投入训练,甚至都顾不上理会前来探望她的妈妈。
一天,高敏刚跳到空中,旁边“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傻了,一下子失去控制,直接摔下来,整个身子平平拍在水面上。
再次尝试,她还是背部直直砸在水面上。
那天晚上高敏感觉呼吸困难,喉咙里一股铁腥味,吐出来后,手上全是血。队友连忙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摔破了肺。
高敏吐了一个多月的血,后来还是吃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才恢复。
高敏怕爸妈担心,一直没说。几个月后,高敏爸妈从别人那里知道她吐血的事,哭着赶到成都,想让高敏退队。
10米台成了高敏的阴影,每次训练,入水时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晚上一闭眼,做的梦也是从10米台摔下来。
有一次,高敏刚从跳台跳下来,耳朵里“嗡”的一声,从右耳穿过左耳,疼得眼泪直流。
医生检查后,说是耳膜穿孔。
高敏一而再再而三受伤,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该退役了。
随后参加的全国之一届青少年运动会,高敏发挥失常,有些裁判毫不客气打了0分,跳板只取得第七名,10米跳台更是倒数之一名。
比赛后回到自贡,高敏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役。她一个人在大街上转悠,最后停在一个糖饼摊前。
这种糖饼摊上有一个大转盘,给了钱后,转到什么就拿什么。
之一次转,高敏拿到糖饼摊上更大的龙糖饼。高敏想,如果再转到一条龙,那就再练一年。
换了一个糖饼摊后,高敏用劲一转指针,指针就像是知道她的心意,慢悠悠转到龙糖饼面前就不动了。
没想到的是,回到队里才几天,高敏就接到去北京国家队集训的通知。
高敏这才知道,早在她之一次拿全国冠军时,国家队就想招她,但省队一直没有放人。
5
在国家队,高敏所在的小组叫“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徐益明教练是集训组的总教练。
因为高敏基本功太差,徐教练并不喜欢她。高敏还发现,自己并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带训。意思是跟着国家队练,但不占名额,还是要回省队。
高敏有些丧气,觉得不出三个月自己就会回省队。
集训组之一次开队会,徐教练对大家说,中国三十个农民才养一个运动员,是为了让大家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升到更高处。
最后,徐教练鼓励大家:“要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要让对手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高敏被镇住了。从来没想过练跳水有这么重大的使命。那晚她怎么都睡不着,之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跳水。
高敏决定,只要国家队不放弃自己,自己就绝不放弃。
这以后的每一天,高敏提前二十分钟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从不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跳,一个劲儿练。
训练了一个月,在一次组队对抗赛中,本来没人要的高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一次失手。
徐教练 之一次 表扬了高敏,开始亲自指导她训练。
高敏天生就会压水花,但更大的问题是入水不漂亮。哪怕一个早晨跳上百次入水,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
直到她每天练完后,接着看了很多的技术录像,入水动作才好看多了。
徐教练又请来一些老运动员传授心理技巧。一位转行做特技的前辈讲到,他开始特技表演前,习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
高敏立刻意识到,这个 *** 对她很有用。事实也证明,只要比赛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高敏几乎不会出现失误。
一天晚上,徐教练告诉高敏,决定让她顶替受伤的奥运冠军周继红参加苏联和德国的邀请赛。
起初高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自己的跳水生涯就结束了。
高敏拼了命训练。那段时间虽然累,却是高敏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的比赛中,高敏征服了裁判,不管怎么跳都是高分,拿了3米板的金牌和10米台的铜牌。
那天晚上,她拿着金牌和铜牌,左看右看,不时往脖子上挂。旁边的队友取笑她:“等着吧,你会有许多奖牌的。我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在苏联的比赛中,高敏再次成为比赛焦点,怎么跳观众和裁判都喜欢,以超出对手几十分的556分轻松夺冠。
回国后,再也没人提高敏是带训队员了,她得到了所有国家队队员的服装和装备。
6
很快,高敏将再次出征,参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四国循环赛。徐教练给高敏定了580分的新目标。
高敏一有空就往录像室跑,分析每一个可以提高得分技术的动作要领。她不仅研究了世界名将的跳水动作,还发现了自己赢得裁判喜欢的秘密。
比如,她内在力量很好,跳到空中后人很飘,不往下掉。这样完成动作后,有更长的时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笔直的身体。
这一点是当时其他选手很难做到的。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提高,高敏满怀信心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以570分轻松夺冠。
到了美国,高敏之一次进行训练,几个外国记者拿着照相机跟着她,外国运动员也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了。
然而比赛期间刮台风,高敏深受影响,最后只跳了500分左右,排在第五名。
这是高敏之一次遭遇滑铁卢,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
晚上,高敏独自去海边游泳,在风浪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可以改变汹涌澎湃的海浪,但可以学会享受它。比赛也是一样,她不可能改变比赛的环境、条件和气氛,所以必须去适应它,接受它,最后才能战胜它。
在墨西哥的比赛中,高敏很快适应了高原城市的缺氧环境,以绝对的优势拿到了冠军。
最后的古巴一战,高敏仍然没有对手,轻松拿了3米板的冠军。
此时,队友因为手腕有伤不能参加跳台赛,徐教练决定让她顶上。
两个月没练跳台,又是仓促上阵,高敏出人意料拿到了冠军。徐教练很高兴,说她以后可以两项都练。
长达四个星期的四国循环赛终于结束。高敏暗下决心:接下来,她要为中国夺一块世界锦标赛金牌。
就在高敏全力准备世锦赛时,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退出了,徐教练接替了总教练的位置,也接手了几位老队员的训练。
经过特批,徐教练把高敏一个人带到了成年组。
新官上任,徐教练的压力非常大。高敏不想被成年组看轻,训练也非常拼命。每次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只要我能顶过这一天,我就能拿世界冠军。
一想到世界冠军,高敏就像加了油的 汽车 ,又能开出好几百公里。
7
1986年8月,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高敏随国家队来到西班牙马德里。这是她之一次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
比赛那天早晨,高敏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水只有捧在手里才能留得住,用力抓它,就会从手指缝中流走。自己太想赢了,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让她失去金牌。
高敏一直有写训练日记的习惯。她拿出来,把最近的训练回忆了一遍。
这一年来,高敏有了6次国际比赛的经验,并且有针对性进行过训练。而且,徐教练每周都会安排小型比赛,让人在一旁敲锣打鼓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她了。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拼……顺其自然地完成动作,把一个最难的动作,变得最简单,这才叫本事。”
写下这段话,高敏心情平静了。
预赛过后,参加决赛的一共有12名运动员。高敏做准备活动时,一些外国教练一直举着录像机拍她。
高敏丝毫不乱,稳扎稳打,以582.9的惊人高分夺冠。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高敏心里对徐教练说:
“我做到了。我用我的努力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实现我的梦想,完成了你的要求,报答了国家对我的培养。我从来没像这一刻一样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对于15岁的高敏来说,世锦赛是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新闻舆论也说,高敏“从此领导了世界女子跳板跳水的潮流”,成为任何一个跳板运动员都想挑战的目标。
赛后,高敏写了一篇总结:
站在板上准备跳水前的几秒钟,我感到在那一刻,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谁都不可能帮我,唯一能给我信心的就是平时的训练水平。
在实现了“成为更好的”梦想的同时,高敏也依稀感受到了站到高处的寒意。
8
不到一年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之一冲到世界之一,在全国跳水界引起轰动。徐教练又在全国推广高敏的训练和技术,高敏一下子成为风云人物。
一切来得太快,高敏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觉得非常不自在,总希望躲进一个没人问她问题的地方。
好在为了备战第二年4月的世界杯赛,徐教练很快把队员拉去了三亚,进行封闭式身体素质训练。
室外长途拉练非常辛苦,当别人都累得走走停停,高敏仍然坚持跑完全程。
高敏觉得老天是公平的,训练时吃的苦和累,才是她比赛时充满信心的筹码。
回到北京后,高敏又开始转攻跳台。
然而,当年那个曾让她破肺、吐血、耳膜穿孔的动作,已经在高敏心里形成障碍。如果再次失败,高敏也许终身都不能越过这个坎。
所以,在高敏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教练也不敢让她上跳台,每天都陪着她在陆地上练习。
直到有一天,高 *** 动说要试一试。然而,就在试跳前一天,很少在训练中出状况的高敏,竟然摔出了保护垫,左肘关节脱臼,一个月都不能跳水。
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高敏既为自己心疼,也愧对教练付出的心血,一个人在房间里喊得撕心裂肺。
受伤的关节越来越痛,高敏没有吃止痛片。她想,既然不能训练,那就该磨炼一下毅力。
于是,高敏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享受”着不断袭来的疼痛。
第二天,高敏忍痛做了一千次“起次”:双腿站直,脚尖并紧,脚后跟随“命令”一上一下地踮起来。还做了一些半蹲和腹部训练。
几天后,高敏除了手不能动,加大了一些力量训练,甚至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跑步。
然而,这些完全不能跟以前的训练量相比,高敏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疯长。
徐教练弄来一套橡胶做的出汗服,穿上后从脖子到脚腕完全不透气。高敏跑完一趟回来,裤脚里全是汗,地上一摊水。
每天吃得少喝得少,高敏饿得浑身发软。几片蔬菜也要放在嘴里嚼半天,直到没味了才吞进肚子里。
拆掉石膏后,高敏左手臂细得只剩下骨头,肘关节只能弯一点点,仍然不能马上恢复训练。
还有一百天就比赛了,高敏顾不了那么多,开始进行弹跳训练,每次摆臂时肘关节疼得要命,也忍着不管它。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肘关节又肿了起来。
大夫建议她去理疗室做蜡疗,就是把刚煮化的蜡倒进一个容器,然后再把肘关节伸进去,用蜡的热度软化骨头后,再强行增加肘关节屈伸的幅度。
烫了一会儿,高敏就体会到了皮开肉绽的感觉。骨头软化得差不多后,大夫开始一点一点地掰弯肘关节。
虽然越来越痛,但高敏咬牙忍着,一声不吭任由大夫越掰幅度越大。
第二天,肘关节肿得更大,连上下弹跳都做不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高敏一直忍着不出声,大夫不知道已经过了极限,才造成这种情况。
两次急于求成的失败,终于让高敏学乖了,一心一意只做力量训练和减体重。
等到能做一些简单的跳水动作,高敏格外认真对待每一跳,哪怕再简单,也力求做到高质量完成。
两个月之后,高敏之一次恢复 *** 动作训练,竟然跳得没出现一次失误,让在场所有教练大吃一惊。
虽然手痛还没完全恢复,高敏还是成功打消了一些教练的疑虑,正式进入了世界杯参赛名单。
离比赛还有十天,高敏开始发低烧。在去荷兰参加世界杯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发起高烧,一度昏迷过去。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追梦:“跳水皇后”高敏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07
2.《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10
绝大部分国家队选手直接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宿舍隔离,部分自由编制选手(如高尔夫等)自行完成属地隔离。完成隔离后,部分选手回省队备战全运会,也有部分因为全运会比赛即将开始(如花游等),直接赶往西安。
你好朋友,因为暂时没有国家队的比赛任务,所以就回到省队继续训练。省里的训练可以满足运动员的日常要求。
当然了也有的项目是经常在国家队训练的。
项目不一样。
无论在哪,当有比赛的时候都会都国家队集训,选拔,提高。
伏明霞 是当之无愧的 “跳水女皇” , 曾在12岁时获得1990年美国西雅图友好运动会中获得了冠军,成为了年龄最小的跳水世界冠军,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短短两年时间。
14岁的伏明霞参加女子10米跳台比赛,远超第二名20多分获得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再次成为奥运会 历史 上最年轻的冠军。
1996年亚克兰大奥运会上,刚刚成年的伏明霞同时斩女子10米跳台与女子3米板的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伏明霞卫冕奥运会女子单人三米板的金牌。
这是她连续三届奥运会斩获冠军!
伏明霞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许多辉煌,她的辉煌还比很多人来得早。
也让她的人生少走了许多弯路,不过她万众瞩目的风光背后也有许多艰辛。
退役之后,她嫁给了大自己31岁的梁锦松。如今20多年过去了,伏明霞的人生现状如何呢?
一、
伏明霞1978年出生在湖北武汉, 父亲伏宜军、母亲林杏娥都是贫苦出生。她还有一个大她2岁的姐姐叫做伏明燕。
少年时代的伏明霞和姐姐的身体都有些差,而且她小时候还特别怕水,是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
1982年,伏明霞刚刚4岁一家人从奶奶家吃完饭回家。
父亲在路边的电线杆子贴上武汉市业余体校招收体操运动员的广告。
姐姐伏明燕被父亲连哄带骗的送到了体操队, 开始只想让她强身健体,没想到后来因此进入了体校。
而伏明霞因为小时候太淘气,性格像个男孩, 没有入教练的法眼没有被收下。
父亲对于小女儿也是无奈,性格是天生的,当时也没有培养的能力只能听之任之。
一直到6岁那年, 上一年级的伏明霞去等姐姐下课,姐姐的飘逸的身姿迷住了她。
看着在教室里教导的教练,在门外等待的她也不自觉的模仿起来。
教练偶然一瞥,看到门外十分专注的小姑娘也不由的心软收下她。
开始以为她是一块璞玉等待雕琢,没多久教练就发现不对劲:
伏明霞柔韧性很差,和同龄的女孩子相比她的关节更硬,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她难以完成。
这块璞玉直接成为了教练眼中的朽木。
不过这个队员是收下了,也不好直接给她辞退,更何况当时还是主动收下伏明霞的。
就在双方都进退两难的时候,伏明霞却迎来了人生中的贵人。
帮伏明霞找到了一条最适合她的路,让她有了如今的成绩。
这个人就是教练 金精 。
二、
1985年,伏明霞已经7岁学习体操大半年时间。
那一年夏天,国家队跳水运动员金精回到省队还到业余体校担任教练。
也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缘分使然,当年湖北的跳水队正面临一个大难题: “后继无人” 。
这时候只有招一批好苗子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必须要快!
再招不到,那就是要青黄不接了。
也就是这样的时机,伏明霞被金精破格推荐到了省队。
开始省队教练胡德美十分犹豫, 她知道伏明霞是旱鸭子。
不过当时姐姐伏明艳的教练 何跃进、顾喜珍 也极力推荐她,眼看着那么多人看重她, 胡德美只得把她招入门下。
“到底跳不跳?不跳就回去。”
7岁的伏明霞站在跳台上看着眼前微微波动的水面,一阵害怕。
犹豫了很久,她都不敢迈出那一步。
虽然她有些“匪气”,性格也像男孩子, 但对于那种水没过头顶的压迫感,她是十分忌惮的。
教练见她这个旱鸭子的属性也是十分无奈:
“到底跳不跳?不跳就回去。”
伏明霞听到这话如获大赦,从跳台上下来之后直奔姐姐的体操教室 。
姐姐伏明燕对妹妹十分了解,她也看得出妹妹想跳水,但万事开头难。
在她的鼓励下,伏明霞在一次回到跳台,勇敢的跳出了自己的之一次。
虽然不好看,但总算是迈出了成功的之一步。
也正是那个夏天,父亲伏宜军每天不辞辛苦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去到跳水馆的游泳池里学习游泳。
父亲在伏明霞的腰上系上一根绳子,每当她感到害怕就让她借力浮起来。
日复一日的训练,伏明霞这只旱鸭子成长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宛如一只水中的精灵一半,入水不翻起一片水花。
这时候教练们都十分欣慰,这可是一个真正能解决省队问题的好苗子!
三、
1987年,9岁的伏明霞被正式选入湖北省跳水队。
父亲伏宜军回忆说:
“当年的训练条件很艰苦。一件大房子里拉个链子,一边住男生,一边住女生。夏天武汉骄阳似火,孩子们在露天晒,晒得不像个伢。水里漂白粉又重,天天在水里泡,一个个头发都泡的发黄了。”
在很多普通人的印象里,夏天的泳池代表着欢乐和凉爽。
而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夏天的泳池却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伏明霞在训练中十分灵气,在空中的表现也让教练们十分赞叹。
不过人无完人,伏明霞的性格还是一样跳脱,时常闯祸让教练们头疼不已。
而伏明霞也真是一个十分刻苦的孩子,因为身体的关节比别人大、硬。
她要做好姿势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她脚不好看,为了去除这个瑕疵。
每天晚上她都得将自己的脚小板凳,让父母轮流坐在她的膝盖上,通过父母体重的压力来修正自己的缺陷。
每次一坐就是几十分钟,开始她的腿被压麻了她也放声痛哭,哭声震天。
让邻居还以为她在家受到虐待了,不过后来她动作越来越好了,也明白了这种训练的好处。
即使压麻了腿,她也咬牙坚持。
凭着这股对自己狠的劲,1989年,伏明霞就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跳台第5名的好成绩。
之后又在全国少年赛上获得了乙组10米跳台冠军,在这样耀眼的成绩下被选入了国家跳水集训队。
一个属于伏明霞的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1990年,年仅12岁的伏明霞在美国西雅图大放异彩,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年纪最下的世界跳水冠军。
当时姐姐伏明燕也在北京体操国家队,不过在妹妹获奖时她却在训练时受伤,之后回到了湖北省队。
很多人对于伏明霞的年龄有清晰的认知,但她却有着和年龄极不相符的能力。
结果姐姐却回到湖北了,她知道后痛哭出声,这位在世界上获得耀眼荣誉的跳水冠军,其实还只是个孩子啊!
四、
很多人对于伏明霞的年龄有清晰的认知,但她却有着和年龄极不相符的能力。
14岁,斩获奥运金牌。
18岁,以领先第二名42分的绝对优势获得金牌。
这样的成绩铸就了中国跳水梦之队。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1997年全运会之后,伏明霞却宣布退役让很多人十分意外。
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的伏明霞,还早早的迎来了自己的感情。
18岁的青春年华,除了有刻苦的训练还有懵懂的爱情。
1996年,伏明霞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进入校园的她受到不少男性追捧。
不过当时她都没有动心,而是选择了一位比她大五岁的足球运动员。
她的对象是 南方 , 南方在1995年时进入北京国安足球一队。
彼时的二人,男的浓眉大眼、健壮魁梧,女的青春洋溢,也是十分般配。
不过这样青春年少的感情,却很难开花结果。
两人都是运动员,每天有着繁忙的训练,加上彼时两人都很穷没有什么经济条件。
相聚的机会都没有多少,只能偶尔聚聚。
慢慢地合拍的地方越来越少,恋情在4年之后就无疾而终。
不过情场失意的伏明霞在赛场上可没有沉沦。
1998年,完成恢复训练的伏明霞宣告复出,在很多人都对她复出持怀疑态度的时候。
她再一次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伏明霞再次斩获了金牌。
她第三次获得奥运冠军的荣誉,卫冕了女子单人3米板冠军。
那一年伏明霞22岁,正是事业与人生巅峰, 当时的她是中国跳水队中拥有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四金一银!
这个记录一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郭晶晶斩获两枚金牌一共拥有了四金两银,才打破她的记录。
而谁都没想到,伏明霞在这样的巅峰时刻再一次宣布退役。
而且这一次是真的正式退役。
2001年退役之后, 伏明霞继续回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班完成自己的学业。
五、
2000年开始,伏明霞的名气开始出圈。
形象气质俱佳的她成为了广告界的宠儿 ,还有不少面相家评价她是罕见的福相。
称她拥有“世界上最迷人的笑容”,说她的面孔和气质中都透着高傲和高贵的气息。
也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她俘获了梁锦松的芳心。
2001年3月,伏明霞在《 *** 》主办的活动中邂逅了梁锦松。
当时的他在金融界和官场都身居要职,人格魅力也是十分浓厚。
加上当时的伏明霞就在攻读经济管理。
虽然男方大她26岁还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伏明霞还是沦陷在他怀中。
一年之后,梁锦松公开了与伏明霞的恋情,宣布两人相恋已经一年时间。
他的潜台词就是:与“跳水皇后”伏明霞一见钟情了。
4个月之后,两人迅如闪电般在夏威夷登记结婚。
不久,25岁的伏明霞就为他生下了长女 梁司渝。
2004年及2008年又生下了两个儿子 梁皓嘉、梁家玮。
远嫁香港之后,伏明霞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对于她与梁锦松的婚姻, 很多人都认为她是看中了男方的财富和地位,不然也不会不顾对方如此大的年纪。
爱情这东西,根本不是外人能说清楚的。
在伏明霞眼中只不过是在追求自己的人当中,挑了一个有财富和有地位的男人而已。
而且婚姻本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并不知道她的婚姻是否幸福。
六、
2022年4月,伏明霞已经44岁了,丈夫梁锦松已经70岁。
距离伏明霞退役已经过去21年,两人结婚也已经20年之久。
嫁入豪门当阔太的伏明霞,人生状况如何了呢?
与梁锦松结婚之后, 伏明霞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的轻松。
作为运动员的时候,她有着一个绕不过去的短板,那就是文化素养。
远嫁香港之后她苦学粤语和英语,开始因为听不懂和说不出经常要出糗。
生下孩子之后, 教育孩子又成为了一个头大的难题。
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照顾三个孩子的学习起居之外, 就是偶尔陪同丈夫出席一些公益活动。
丈夫梁锦松对她的生活给予了全部支持,也让她这位豪门阔太减少了许多压力。
不过男方在感情生活上,还是有些绯闻闹得沸沸扬扬。
值得庆幸的是伏明霞一直稳坐如山,不管是什么宵小鼠辈都没有威胁到她。
如今,大女儿已经要上大学了,两个小儿子的学业也十分不错。
伏明霞也算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她来说在生活中也算是冠军了!
年轻时,伏明霞用自己最青春美好的年华为国争光,在跳板上书写了属于自己时代传奇。
“跳水女皇”这个称呼,是人们对伏明霞的赞美和认可。她的成绩值得人们称赞!
中年时,她有稳定的婚姻和懂事的子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伏明霞对自己现在的人生状况,十分满足!